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也遇到这个困扰,不妨找阿里巴巴要答案:“大中台、小前台”架构

阿里巴巴在悉尼之夜

一家公司如何能保持快速的行动力?随着公司规模的越来越大,回答这个问题就越来越难。大公司阿里巴巴解决了这个问题,还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本文主要分析其“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思想的前身,即“大中台、小前台”的变革由来。

三年前,阿里内部正酝酿变更,当时它面临上市以来股价的最低谷,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

最终,CEO张勇一封邮件宣告组织架构全面升级,组建“大中台,小前台”:整合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构建中台,让前线业务变得足够小,中台变得足够强大,使整个公司拥有快速创新的能力。这一革新颇具现代军事组织的影子。

后来的故事,大家看到了。盒马全国开店、云计算挺进全球前三、金融科技领跑全球.....资本市场再次追捧,使阿里股价比2015年秋天最低点时涨了2.5倍。

比“大中台、小前台”模式自证成功更有意义的是,因其解决的是一个企业通病,能为更多企业带去参照意义。

1,部门墙和数据墙成为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的最大障碍 ,烟囱式IT架构加剧这一问题

各占山头,屁股决定脑袋,这事就算对公司有好处,但对我KPI没好处也不做。部门墙、数据墙、业务墙,职场人再熟悉不过。如果内部还鼓励“赛马”,更会加剧各自为政,资源共享只是嘴上说说。

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IT部门都在同一个模式下运行:业务部门有新的需求,要么自己开发一个对应的系统,要么开始招投标一个供应商。这样一来,一个项目一个垂直架构,“烟囱林立”,数据之间割裂。这种架构可能在传统时代代表着高效率,但很难适应互联网的需求。

因为10%的差异去100%建新系统,最大的浪费是不断重复建设。不可以重复使用沉淀下来的逻辑和代码吗?

先从一个行业案例说起。2012年前后,一批国内的时尚服装品牌好像从一线城市的商场消失了一样,经营遇到严重下滑。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过度依赖经销商,一批新款出样后,各地分销商聚过来开会,向品牌商下订单。他们一般是凭历史销售经验去判断该买什么款、该买多少。品牌商落袋为安,开始指派给工厂生产,等衣服上架面向消费者,小半年过去了。可能潮流已变。

在销售端,由于直营门店和分销商的老系统,库存数据回流给“总部”不是实时的,滞后严重,造成“结构性缺货”和库存积压并存,各地调货又是一笔额外的物流开支。门店出货周转慢了,时间又都耽误在路上,加上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国外品牌涌入,国产服装业一度惨淡。

后来,波司登借助阿里云的中间件搭建了一个零售云平台,调整系统架构,主要是做库存数据的实时回流与共享。库存中心可以看到每个末端渠道的进销存变化,将终端门店的库存“打薄”,提高了售罄率。

类似波司登的例子还不少,包括茅台借助阿里云上线了“茅台云商”,平台整合了溯源验证、大数据精准营销、收藏拍卖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茅台云商2017年的销售额为80亿元。

现象背后指向一个核心,即数据的内部流动。传统企业在各业务环节遇到的难题并非和互联网无关,阿里的中台战略实践为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照。

2,阿里巴巴19年IT演进史:从买软件、去掉传统架构到沉淀“双中台”、提供数字化转型能力

淘宝心选店的自助结账

这个变化让一家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变成了“运营中心”,不再只是一个花钱买服务器、买软件的角色,而是一个实时掌握销售数据、甚至能反向影响生产决策的流通阀。但末端数据必须在线且实时共享,对于传统企业并不容易,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做新零售,就卡在了这一环。“中台”提供了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入口。

阿里2015年末启动的“大中台、小前台”架构,就是为了让前端的业务创新更灵动,缩短新业务开发时写代码的时间,需要一个横跨所有部门的技术中台,把各个业务线在技术、用户管理、营销、交易中的共性需求沉淀到一个专门的事业部,让组织变成网状结构或矩阵结构。

借助“双11”场景,技术中台逐渐沉淀出很多过硬的中间件产品: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EDAS、分布式数据库DRDS和消息服务MQ,整个构成一个PaaS层,再通过阿里云这个窗口卖给需要的企业,部署到企业自己的机房里,构成专有云;或直接部署到公有云上。传统企业“烟囱式”的IT架构可以通过这个中间PaaS层实现数据的跨部门互通。

不同于搜索、社交等系统,电子商务、支付的业务特性决定了必须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哪怕丢失了一般的搜索结果可能都没有察觉。但在电商场景下,每一笔订单、每一个状态、每一次支付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可以说,阿里巴巴19年的技术发展史也是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发展史。它以“双11”这个其他企业不具备的大场景为抓手,期间经历了:1、直接在网上买软件;2、使用高大上的“IOE架构”;3、全面拥抱开源与技术自研,产出阿里巴巴技术创新实践;4、通过阿里云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等阶段。

当初,聚划算业务从提出到上线仅耗时1个半月,投入包括设计、运营和开发10多名员工。后来,阿里巴巴的中台架构上又孵化出了钉钉、飞猪、口碑等一系列创新业务。

阿里中间件首席架构师钟华说,像波司登这种服装企业是使用阿里中间件产品的最小客户,现在合作的更多是像中石化、中建三局、深高速等大企业,给他们讲中台思维。一个趋势是,工程、建设等属于第二产业的大企业客户正快速涌入,从消费互联网延伸到产业互联网。希牧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希牧财富

3、从传统架构到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架构,更是一场思想转型

理论再好,企业也是人做的,这里边就有人性的作用。中台可能会触动企业内部IT部门的原有利益格局,带来转型阻力。

事实上在大量的政企机关里,原先的烟囱式IT架构很大程度上的受益者是自己部门的人,而数字化转型之后的“中台”架构将服务对象从内部员工转为了“最终客户”。这当中自然有剧烈的变革阵痛。

举例说,阿里大中台的前身是早在2009年就成立的共享业务事业部,这个部门当时是从淘宝技术团队抽调出一批人,同时服务平级的淘宝、天猫、1688三块业务。但业务部门比这个事业部享有更大的话语权,结果造成共享事业部手上没资源,却同时承受着三方的需求高压。

2010年聚划算的上线是一个转折点。聚划算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各方都想对接。集团规定,对接聚划算必须通过共享事业部完成,这就给“中台”赋予了资源、权限与业务抓手,最终让这个事业部发展成公司的核心业务平台。

因此,从烟囱式架构到现代的符合互联网需求的“中台”架构,不仅是IT技术的跃迁,也不只是架构调整,本质上还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转型。

注:在“大中台、小前台”的基础上,阿里巴巴不断在改进。目前外部能够听到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均脱胎于此。

以及

爽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里CEO逍遥子:马云的背后谁在打造阿里战略“大图”|阿里|逍遥子
阿里中台,变了
“数据中台”究竟是什么?为何阿里等公司对它趋势若骛?
终于有人把中台说清楚了
云徙否认茅台项目失败,中台的“邪”应该怎么信?
从平台到中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