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真相

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左丞相李斯和小儿子胡亥,在近侍中车府令赵高等臣僚、卫队的簇拥下,开始了第五次,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出巡。

    大队人马伴着初升的旭日从都城咸阳起程,在金风丽日下出武关、过丹汉两水域,沿长江东下分别到达虎丘山和会稽岭。秦始皇在会稽岭祭奠大禹,刻石颂功,并针对东南地区存在的氏族社会婚姻习俗和男女淫乱的现状,提出了“要大治濯俗,天下承教化之风,使民俗清廉”的新型封建思想。同时刻石宣示,以醒时势臣民。

    离开会稽岭,秦始皇率大队人马从长江渡江沿水路到达琅砑。在方士徐福的诱说下,秦始皇亲率弩手进入东海寻找鲛鱼作战,并将一条巨鳞可辨、若沉若浮的大鱼用连弩射死。

   当秦始皇满怀胜利的喜悦,在琅砑台饮酒作乐之时,忽感身体不适,只好下诏西还。车队到达平原津,秦始皇竟一病不起。左丞相李斯见状,急令车驾速返咸阳。

   时值盛夏,如火的烈日灼烤着这支车队,大路上弥漫升腾着黑黄色烟尘。李斯、胡亥心急如焚,秦始皇痛苦不堪,不时发出阵阵呻吟,死神在一步步向他逼近。

                                                      秦始皇帝第五次出巡线路图
    盛大的车队到达河北境内的沙丘时,病入膏肓的秦始皇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强撑身体,把李斯和赵高叫到跟前,让他俩草拟诏命,传诏在北疆防御匈奴的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守丧。

    李斯、赵高匆匆把诏书拟好,秦始皇过目后,用颤抖的手把玉玺递给李斯,有气无力地说道:“速派使者送达扶苏……”余下的话尚未说出,便撒手归天了。

    这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改天换地的一代伟人,终于走完了他那辉煌人生途程。死时年仅50岁,从自称始皇帝算起仅为12年。               

       然而,历史的诡吊处在于,秦始皇帝撒手归天后,丞相李斯深知在新主尚未确定和登位的情况下,就贸然宣布先帝死讯将意味着什么,于是断然决定秘不发丧,知情者仅限于胡亥、赵高和几位近侍。李斯与赵高秘密筹划后,秦始皇的遗体被放人一辆可调节温度的韫琼车中。放下车帷,令其他臣僚无法知道车内虚实,每日照常送饭递水,臣僚奏事及决断皆由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李斯代传批示。在这新旧政权交替的危急之时,李斯急催赵高速发诏,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守丧和继承皇位,以免发生不测。

   这时的赵高却另有打算,在他的威逼和诱劝下,李斯终于被迫同意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派使者赐剑给屯守北疆的公子扶苏,罗织罪状命他自杀,改立胡亥为皇帝。

   为等待扶苏的死讯,车队故意从井陉绕道九原再折回咸阳。漫长的旅途和酷日的暴晒,使秦始皇的尸体已腐烂变质,恶臭难闻。李斯、赵高速命人买来几车鲍鱼随韫椋车同行。以鲍鱼之臭掩饰尸臭,使随行臣僚不致看出破绽。当车队就要驶进咸阳时,扶苏自杀的消息传来。于是,李斯、赵高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九月,将秦始皇早已腐烂的遗体草草葬于骊山陵中。胡亥由此登基称帝,赵高随之升为郎中令,李斯仍为丞相。

                              秦陵地宫想象图

   在赵高的唆使下,胡亥登基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命人用毒酒将北疆屯边的将军蒙恬赐死,然后将6位王子和10位公主捕捉,押往长安东南处一一杀死。紧接着又逮捕12位王子押往咸阳闹市斩首示众。其余皇室宗亲,有的被迫自杀,有的则在出逃中被“御林军”截杀……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胡亥的帝位不受侵害。为彻底斩草除根,胡亥下令对朝廷中那些持有异议的臣僚也一一斩杀。最后,曾为赵高所惑,昧着良知和冒着政治风险进行投机、帮助胡亥登上帝位的丞相李斯,也在赵高的操纵下被腰斩于咸阳……。

   随着秦帝国大厦的倾塌和历史的延续进展,这段震惊天下的血案,也渐渐埋没于岁月的尘埃之中。后人再也无法见到朝廷内外涌动的血水,更听不到那凄厉悲怆、撕心裂肺的呼号了,一切都成为梦境般遥远的过去。

                                                                     秦二世胡亥

    然而,1977年10月,程学华率领的秦陵考古钻探小分队,在陵东发现了17座殉葬墓,无意中为后人打开了一扇透视2000年前那段血案的窗户。

   为弄清墓的形制和内容,考古人员对其中的8座进行了试掘,发现墓葬形制均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状。其中斜坡道方圹墓2座,斜坡道方圹洞室墓6座。墓的独特形制表示了墓的主人应是皇亲宗室或贵族大臣,因为秦代的平民不享有这种带墓道的安身之所。从墓中发现的异常讲究的巨大棺椁推断,也非一般平民所能享用。

   之所以把这些殉葬墓看作是窥视那段历史血案的窗口,是由于棺内尸骨的零乱和一些异常器物的发现。有的尸骨下肢部分被埋入棺旁的黄土,头骨却放在椁室的头箱盖上。有的尸骨头盖骨在椁室外,其他骨骼却置于椁内。更为奇特的是,一具尸骨的躯体与四肢相互分离,零乱地葬于棺内,惟独头颅却在洞室外的填土中。经考古人员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头颅的左额骨上有一块折断的箭头,显然是在埋葬前被射人头部的。在已发掘的8座墓中,共有7具尸骨存在,其中有一座竟找不到一块残骨,却发现了圆首短剑一柄……一切迹象表明,墓中主人是受到外力打击而死亡的。从尸骨凌乱和出土的器物推断,这些墓主大多是被砍杀、射杀后又进行肢解才葬于墓中的。

                                                                            陪葬的马厩坑

                                                  陪葬坑头颅的左额骨上有一块折断的箭头
   证明墓主人是皇亲宗室、臣僚贵族的理由,除独特的斜坡墓道外,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金、银、铜、玉、漆器及丝绸残片。其中一件张口鼓目、神似鲜活的银蟾蜍,口中内侧刻有醒目的“少府”二字,说明此件葬器来自秦代少府或由中央铸铜官署——少府制造,后为墓主人所有。如此珍贵的器物,亦是平民所难拥有或见到的。

   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和见证物,不能不令人想起胡亥制造的那场宫廷血案。这一具具凌乱的尸骨,无疑都是被杀的王子、公主或宗室大臣,绝非正常死亡。因为科学鉴定的结果表明,这7具尸骨除一人为约20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外,其余均为30岁左右的男性,如此年龄相当又一致的正常死亡是不可能的。更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了挖墓人员当时取暖留下的灰烬,这就进一步说明挖墓时间是在冬季,而胡亥诛杀王子、公主、朝廷臣僚的时间也是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这个并非偶然的巧合,更能令人有理由相信这17座墓的聿人。就是那场宫廷血案的悲剧人物:他们的惨死以及惨死后给秦帝国带来的毁灭性结局,恐怕是秦始皇和胡亥未曾预料到的。

   公元前207年9月,以楚人为首的起义军将领刘邦率领军队攻克了函谷关,直扑秦国都城咸阳。这时秦始皇已命丧3年,其子胡亥也被丞相赵高所杀,帝国古船只有靠秦始皇的孙子秦王子婴独自支撑,并向着死亡之海作最后的航行。

                           秦始皇帝陵陪葬坑中的军阵——鼎盛时期大秦帝国军队的象征 

    待刘邦率大军兵临城下,子婴大惊失色,眼前的现状使这位倒霉的末世皇帝清楚地认识到,大秦帝国已经彻底走向沉沦。既不能出战,也无力守护,惟一的选择就是开城投降。

   年轻的子婴乘白马素车,以绳套颈,手捧传国玉玺,满面泪痕来到刘邦跟前屈膝下跪,俯首请降。刘邦面对这位只做了46天皇帝的秦王,冷笑几声,命部下收起玉玺、兵符和节杖,并把子婴看押起来,挥军攻城而人。

   至此,秦始皇东征西讨所创造的伟业,仅在世上存续了15年就烟消云散,分崩离析了。

   刘邦进入咸阳,遍召当地豪杰长老,公开宣布自己的政见:“现与诸位父老约法三章: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刘邦引军离开咸阳还驻霸上,不久项羽率大军赶来。当这支江东大军进入咸阳后,竟在一天之内就将秦国皇亲国戚800余人连同4000名文武官员全部斩首示众。秦王子婴也被项羽亲自用方天画戟扎入胸腹,扔到街心而气绝毙命。随后,8000江东子弟兵潮水般涌入秦宫,将财宝、美女抢劫一空,紧接着又一把大火将包括阿房宫在内的宫殿、楼阁烧成一片废墟。这支以复仇为目的的军队,在东返路过秦始皇陵园时,项羽又下令挖掘陵墓,抢劫财宝,捣毁一切可能捣毁的建筑。大火在陵园升起,数日不灭。70万人费尽39年心血建筑的陵园,在大火中变为一片焦土瓦砾。这是有史可查的秦始皇陵园遭到的第一次也是最为致命的一次劫难。

                                             被捣毁砸烂的秦陵陪葬坑兵马俑

                                                                           被烧毁的秦陵兵马俑坑

   之后,刘邦与项羽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争夺最高权力的交锋,直至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为期4年的楚汉战争才告结束。刘邦获胜,荣登大位,是谓汉高祖。

    秦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驾长策而驽宇内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为何三世而亡?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把秦帝国短命的原因,一味地归结为秦之暴政以及刑罚的残酷、劳役和兵役的繁重,使“苦秦久矣”的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将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扼杀于幼年。

   兵役劳役的繁重、刑罚的残酷,这不能不说是导致秦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非根本的原因。秦亡的根本原因是胡亥篡位后的倒行逆施,人为地造成了秦统治集团的矛盾和分裂,削弱了统治力量,终于使秦王朝短期灭亡。正如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所指出的,“秦王以赵高丧国”。或如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所言:秦王朝的“再传而蹙”,是由于“扶苏仁儒,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这里的“奸宄”无疑是指赵高之流。

   假如,胡亥继位后励精图治,稍微缓和一下社会矛盾,秦帝国也就不会如此之快地大厦倾塌;假如,胡亥能维护朝廷内部官僚集团的团结和利益,即使山东起乱,秦王朝尚有足够的力量对敌。试想,当年的章邯匆匆武装起来的几十万骊山刑徒,就能将农民起义军周章打得大败,那么,在北疆屯守的秦王朝30万精兵和大将蒙恬如果和章邯合兵一处,共同对敌,刘邦、项羽大军就未必能越过函谷关,至少不至于如此迅速地杀进咸阳,致秦于死命。

   历史没有重演的机会,事实让后人看到的是秦帝国迅疾消失的结局。秦始皇陵的17座杀殉墓,以及秦都咸阳城内的血雨腥风,无不昭示着这种结局的真正原因。诚如明末思想家李贽所叹:“祖龙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卒为胡亥、赵高二竖子所败,惜哉!”

【文章主体来源:《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有删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始皇陵(下)
帝国不语对枯棋——中国10大王朝的最后时刻
赵高死后46天秦朝即土崩瓦解,这和赵高到底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而亡,可知最后的神反转!
秦始皇有多重要,如果他多活几年,项羽和刘邦还能推翻秦帝国吗?
一口气读完大秦帝国15年灭亡史:聪明的秦始皇,真没做错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