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本深的故乡情结【专辑】

【夢故鄉】

一別故乡梦千里,

戌楼吹角声声急。

忽見新燕銜泥過,

春風遇君可相識?

【乡情吟】

早早起身迟迟行,

乡音偏怕绕白鬓,

最是一声情更怯,

伤怀多少游子心



故乡如梦

 李本深

 一个小孩在浮动着薄雾的故乡的田野上行走着,天蓝得耀眼,白云无所谓地舒展着,雍容大度,对什么都见惯司空。孩子爬到高高的护村堰上,一条被行人踩踏得很坚硬的黄土道向远方延伸而去,护村堰下,一大片摇摇涌涌的奶浆草沉醉在阳光下,聚成一片绿色的波涛,蛤蟆的家族隐蔽在草丛里,做快乐的鸣叫。小孩能从蛙们的鸣叫声里分别出它们之中的长幼雌雄,蛙的长辈们总是喜欢和它的邻居们闲聊天,有一搭没一搭。集群的蜂们飞舞起来的时候,悬浮起一片褐色的云团,它们抖动翅膀的声音酿成抖风竹的声响。微风吹过,送来浓郁如酒的草香,于是,漫散的羊群首先咩咩地欢叫起来。小孩听村里的老人们说,有时候,无聊的“马虎”——狼们偶尔也会跑到这里来散散心,寻摸点什么来打打牙祭,如果你正走在护村堰上,忽然感觉有一只爪子搭在了你的肩膀上。这时候可得记着:千万别回头!你一回头,那“马虎”就会精准地一口咬住你的喉咙!最好的办法是抓住它的爪子,来一个漂亮的背摔,“铜头铁脖麻杆腰”狼也有狼的弱点。据说李家的先人曾经有过成功的先例,不但没有被马虎所害,还一个膝顶,卡断了狼的腰,荣幸地得到了一张狼皮褥子。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膂力。据说小孩的二爷爷有次就在护村堰上就碰见了一只狼,不过好在那马虎的爪子还没来得及搭在他的肩膀上,双方隔了只几步远的距离,马虎和小孩的二爷爷开始了凝眸的对视,时间突然凝固了,在二爷爷的感觉里,他和那马虎的对视至少持续了一个世纪!他眼皮都没敢眨巴一下,当小孩的二爷爷眼看支持不住就要昏倒的时候,却见那马虎微微地摇摇头,作出一个自嘲的冷笑,转身悠然而去,当马虎的影子终于消失在绛紫色的暮霭里之后,小孩的二爷爷才软软地一屁股塌坐在护村堰上……

炊烟升起了,小孩尾随着耕田归来的老牛,蹀躞回村庄里,村道干净得看不到丁点秽物。只有这里那里散落的一些燕麦草,也饱含着新鲜的汁液。李家十字的那头一路响过来“笃、笃、笃”的梆子声,那是卖牛杂碎的红眼睛平遥老伯过来了,牛杂碎的香味随之飘来,那香气便存留在小孩永远的记忆里了,那香是用文字无法描述的香。随之便袭来了槐花的香味,李家十字路口的那棵大槐树开花了,树上如同落了一层大雪,在漾动的微风中香得铺天盖地。

故乡的傍晚,有时夜空璀璨,星斗漫天,有时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小孩特别喜欢带着微醺的睡意在那如水的月光里如仙般地漫游,真的是有一种在水里游泳的感觉,他觉得自己随时都会漂浮起来。母亲在喊叫各家的孩子,收拢他们的玩心,所有的孩子却都意犹未尽。在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孩子会早早地去到牛房去,在铺着一张光溜溜、凉丝丝的篾席的土炕上占据一个舒适的位置,好听那些上了年纪的村人讲古。老人们告诉孩子,有一年,汾河发大水,那大水的水头蛟起三丈来高,洋洋滔滔,势如虎狼,房屋田地全部被淹,全村人大逃亡,过了一个月之后,逃难的人陆陆续续返回来了。大水却还丝毫没有见落去,好生蹊跷!一位老人蹲在护村堰上伸手朝水中一试,手指竟然触地,于是,不由得绝叫一声:“后人没福了!”

老人们眉飞色舞地说起古早时候的老村那繁华景象,哈!那可不是一般的繁华,素有“小北京”之称呢!直到后来的后来,在雨天五更时分,如果你起来得早,还常常可见古城遗迹上出现“阴城”景象,只见车马喧哗,行人络绎,就连城门上的垛口都看得清清楚楚……

故事毕竟是故事,孩子丝毫没感觉到老人悲怆呼号的历史性意味,孩子眼中的故乡竟比天上人间还美好。李家十字、马街旮旯、楼儿街、元庆寺、轿杆院、文昌庙……故乡有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据说,明朝的时候,楼儿街上住着一个拔贡。人恶,狗也恶,见穷人便咬,且咬死不偿命。有一天,那拔贡登楼一望,遍地高粱都红了,他恍惚以为是千军万马,火光四起,吓得叫全家人吃了砒霜都死了,只活过来一个伙夫。多少年之后,孩子回想这事,觉得没准儿就是楼儿街拔贡家的那位“幸存”下来的伙夫给下的毒。而这伙夫后来居然成就了大事,上山当了土匪……

元庆寺的传说在小孩的眼里是神秘的,老人们传说,这元庆寺原来是要建在村东八里的汉城的,突然刮来一夜的大风,木头不见了,敲锣寻找,一路走寻到护村堰,却见原样在那里摆着,由此可见,神灵的真心是愿意居住于此地的。那一年,据说正有一个叫黄巢的男人揭竿起事了。

传说那元庆寺里曾经盘踞着一条巨大的花皮大蟒蛇,那蟒蛇是成了精的,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殿梁上盘绕下来,将脑袋伸进庙里的一口水井里悠闲地戏水,有次,寺里的小和尚被那大蟒蛇吸得双脚离地,差点儿被吸进蛇洞,幸亏老和尚发现及时,一把抱住小和尚,才救下一命。后来,元庆寺倒了,那巨蟒便走了,又去了村东南的文昌庙,还是住在正殿的天花板上,那蟒蛇常常游走出去玩耍,高粱红了的时候,一大清早,山门一开,于是就听如浪的高粱上沙沙地一阵响动响向远处去。半夜里,夜深人静之时,又听高粱上一阵沙沙沙的声响响过来,便是那巨蟒回来了。庙里的住持是个老汉,常常睡下时在东屋,醒来时却人在西屋里了。不用说,这全是那巨蟒在搞恶作剧。孩子从没没见过那条神秘的大蟒蛇,却常常和小伙伴戴着茧壳去大胆地抓废墟上石板底下藏着的蝎子。如果哪个坏小子忽然恶作剧地怪叫一声:“大蟒蛇来了!”大家便形同几只受惊的老鼠,苏溜地一哄而散……

当李家十字那面传来“琉璃咯嘣蹦”的一声声“咯嘣、咯嘣……”的脆响,小孩就知道年关近了,要过大年了,一年当中最欢喜的日子就要来临了。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红彤彤的窗花,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过年的吃喝了,热气腾腾的大花馍馍蒸起来了,小孩的母亲会把“寿桃”馍馍制作得极具艺术性,比树上结出的鲜桃更美。小孩帮着母亲用筷子头蘸着红鲜鲜的胭脂,往白馒头正中点一个美妙的“福点”,他做这样事十分专注,然后小孩请求母亲往他的小额头正中点上这么一个福点。然后就溜出去四处炫耀了,跑出大门的时候,小孩还将门道里放着的木质鼓风机调皮地摇动了两下,初夏时候,孩子曾从“洋烟三”家的地里偷偷拔来一小撮绿油油的红薯苗子,就悄悄藏在这鼓风机里。孩子恶作剧的动机,仅仅是因为“洋烟三”曾经说他:“不好好念书,将来还是个受苦人,

李家十字开始搭建巨大的棚子了,就要“烤塔塔火”了。煤炭已经早早备下,神仙的画卷也从老库里统统搜腾出来,准备悬挂到巨大的棚子里去。全村人将在这里举行欢闹而神秘的聚会,这是一年之中最为舒心享受的日子。小孩在村里跑来跑去,他成了一个快乐的信使,他是一个知更鸟,报喜鸟。洋烟三家的老奶奶会抓一大把刚煮好的盐水花生塞给孩子,二大爷家的二大娘会倒替着两手给孩子捧出一只刚炸出来的油糕。“琉璃咯嘣蹦”在四处“咯嘣、咯嘣……”地吹响,小孩很羡慕拥有这红褐色的玩具的孩子,小孩从自己家里的炕席底下翻腾找出十来只麻钱——那里面说不定有开元通宝呢——孩子就用这麻线去跟卖琉璃咯嘣蹦的小贩交换一只宝瓶形状的琉璃咯嘣蹦,于是,小孩便也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李家十字大棚里的塔塔火终于点燃了。大人们把煤炭搭建成巨大的宝塔形状,黄舌舌的火焰从那燃料的空隙间温暖地投射出来,小孩和他的伙伴们抢坐在靠近火焰的地方,用竹筷戳着暄腾腾的雪白大馒头,伸到塔塔火上去烤,于是,一股微带焦糊味的新麦的清香笼罩了整个儿村庄,挂在大棚壁上的神仙画卷在那浮动缭绕的氤氲里,一个个都仿佛飘飘地活动起来了,烤着塔塔火的小孩久久地望着那一幅幅神像呆呆地出神。有的神像年代太久远,烟熏火燎,已多显漫漶,让孩子奇怪的是,画卷上的神仙们的脸上居然都没有笑容,一个个的面孔都紧绷着,十分地严肃。有的竟显出几分狰狞,甚至狰狞到夸张吓人的地步。在这些神仙之中,孩子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一位面容静穆而美丽的女神仙脸上,那女神的手里捧着一只瓶子。听大人们说,那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夏天的酷暑日子,小孩会躲到村里人聚会议事的那间大会议室里去徜徉贪凉,那正面的墙上高高地挂着几个外国人的画像,小孩在光洁的地面上踱来踱去的时候,常常会同墙上的几个外国人久久地对视,他心里总有几分说不出的奇怪,他一点也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的画像会挂在村里,他们的家又不在这儿啊。小孩知道,这间大房子早先是存放一些古老的旗幡和木牌的所在,等到村里有人家办喜事的时候,那些古老的旗幡和木牌子就会被拿出来,高高地举了,在满村里作声势浩大的游行。那些木牌上,写着一些古老的汉字,诸如xx修职郎”“前清举人”“奉政大夫”“武略骑尉”还有“陆军第x师师长”等等,一律红底黑字,看起来十分的醒目。后来有一天,这些木头的牌子统统被集中在一处地方烧掉了。紧接着,这里的墙上就挂上了那几个外国人的肖像……

孩子住在“轿杆院”里。因为院子的形状像一顶轿子而得名,据说李家的老太祖一根扁担落脚此地。与一女乞丐成家并且生了八个儿子——齐鲁燕汴,登科节宣。孩子的家族里曾经出过一个翎善秀才,不过据说是化了银子买的官。肚子里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也居然在大同堂而皇之地做了几年知县。小孩的太爷爷属于李家第八代,宣字辈的。太爷的营生是替棉花铺收帐,应该属于镖局里的人物。据说太爷爷耍得一手“走线铜锤”,遇到劫道的土匪也不怕。而小孩的太奶奶更是个传奇的女人。镖局里的太爷爷一下世,留下了5个孤儿和寡母。眼看活不下去了,忽然生出了一个故事:某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只见一道白光从高粱地里闪来,那是一只美丽的白狐,白狐倏然闪进了李家院子的时候,街上大树下正有一帮男女老少吃着晚饭,他们都惊讶地看见了那奇异的白光,当时,李家院子里,小孩的太奶奶正跪在香炉前默默向天祈祷,但见那一道白光从太奶奶身边倏然闪过,噌地窜进南屋里便怎么都找不见了,而小孩的太奶奶也忽然间倒地昏厥,人事不省。乡人赶忙搭手施救,却听小孩的太奶奶口中说出的胡话,竟全是那只白狐的语言……

从那以后,小孩的太奶奶就在家里顶起了狐仙的牌位。太奶奶也就成了狐仙的代言人。老人家在炕上盘腿一坐,一撮香灰就可包治百病。于是,乡人们给狐仙上供的供品就成了5个孤儿的食物,直到他们一个个长大成人,而且都有了出息,于是兴旺起来的轿杆院的大门上镌刻上了一幅大爷爷手书的楹联:“绿水青山宇宙长流春色,左图右画家庭永带书香”。大门口有一块黑黝黝的大石头,那是大爷当年开油坊时压榨油用的,家道最旺的时候,家里不单有骡子有马,还有马车和轿子,据说老太太过世后,丧事办得极为隆重,多少年后村里的人说起来还唏嘘不止。太奶奶的灵柩停了一个月,才跟曾经风光镖局的太爷爷合坟,五个儿子、五个媳妇、几十个孙子等等跪满了一街,一色的白织贡呢孝衣像是下了一场大雪。文武道场,一天烧十好几道纸张。烧得天空烟云缭绕……

而在小孩眼里看来,最最重要的事情却是:白狐就是在那天走了的。

直到现在,那只美丽的白狐,还仍旧是小孩心里一个消逝不去的梦,他多少次梦见那只白狐在夜空下跳跃着优美的曲线,一跃而去,无声地消失于朦胧的夜色之中……

 小孩离开故乡之后,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经历过许许多多人间故事,见到过无数陌生又稔熟的面孔,直到霜白了两鬓,他仍旧怀念着自己的故乡,苦苦地、日甚一日地怀着,因为故乡就是他生命里的基因,灵魂里的基因。

 故乡如梦长不醒                 

 当年那个叫“二老虎”的小孩在阔别60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文水。一切如梦似幻。他觉得自己始终在一个长长的醒不来的梦里徜徉着。这个梦在整整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一直萦绕在小孩的心里,直到他踏上故乡的热土,故乡的梦还在他的感觉里萦绕着、继续着,无限延伸着。恍兮惚兮,他无法分清哪儿是他自己的梦境,哪儿是现实中的情景。犹如一出舞台剧布景的倏忽转换。

这便是他的故乡吗?这便是那个生他养他的故乡吗?

李家十字的地界显然更加拥挤了。只是那棵老槐树不见了,小孩觉得老槐树一定是在跟他捉迷藏,因为那满树槐花的浓香至今还留在小孩的新鲜的嗅觉里。老院子里的那颗枣树眼看就要吐芽了。然而小孩的亲人却告诉他,这不是原来的那棵老枣树了,而是后来新栽的。但小孩却固执地觉得这一定是原来的那棵枣树,一定是的,瞧,就连每一根枝杈伸展的姿态,都同他记忆里的情形一模一样……

眼前的一切如此陌生,然而又都是本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情景,小孩在梦里游走着。寻觅着,思考着,他知道自己在苦苦寻求故乡在他心里的全部涵义。

故乡,你究竟是什么呢?

你是二月初九的庙会?在小孩的梦境里,故乡并没有这么多的人,故乡有一轮巨大如车轮的月亮。照得大地如水漂洗过的仙境。地上也没有这么多四个轱辘的东西。夏天的时候,黑云堆积的天空会打很响的滚雷。小孩往往会抱头鼠窜,快快奔窜回自家的屋里躲起来。

故乡,你是响遏行云的山西梆子?小孩的爷爷曾经是村里有名的票友,常常胳肢窝底下挟着一把胡琴四处赶戏场。那么,这热闹的戏台上侧幕里演奏的胡琴手,便一定是他的爷爷了。那美妙的乐声让人头攒动的乡亲们如醉如痴。

故乡,你是永远无改的乡音?醇如酒的乡音,妙处不可言表,光是那一声高扬的语气词“杭”,便堪称无语言之经典,它温暖、恳切,无可置疑。

故乡,你是心无芥蒂的笑容?随时敞开怀抱接纳远方归来的游子。

故乡,你是泪水?是亲人们一瞬回眸时,悄然溢出眼眶的潸然之泪。

故乡,你是生命的发轫地。小孩知道自己是在那间低矮的屋子里呱呱坠地的。那窗棂上曾贴着母亲亲手铰的红窗花。而今,油漆斑驳的窗棂被风雨剥蚀得已裂开了一道道皱纹似的细纹……忽然,小孩的目光停留在一处地方了,一只刚苏醒过来的小甲虫,缓缓蠕动在旧日的窗棂上,在春天的阳光下,感觉着古老悠长而又焕然一新的世界。那小小的甲虫便是他,正是这个叫做二老虎的小孩自己了。

“梨花你个白,桃花你个红……”歌谣在耳,绵绵不绝。明天依旧是在小孩的感觉里,故乡的梨花、杏花、桃花,定会开放出一片美丽璀璨的云霞。

哦,故乡,你就是我心中那个永远醒不来的梦啊!

【故乡思】

皎皎明月輪,

照我相思魂。

披甲出寒塞,

布衣入雁門。

草木孰無義,

慈恩永在心。

悵悵驻骐骥,

悠悠隨白雲。

【游武则天庙】一首

【游武则天庙】

日月同天出,

江山一字曌。

乾坤无定数,

朝野见分晓。

位高权自重,

谋断势当高。

谁会高寒意,

华灯伴清宵。

 

散文
【子夏山记】
  

 李本深撰文

夫天地万物,共成自然,山水人文,合为世界。

文水西南二十里子夏山,连峰耸空,岩峦嶒嶝,古木森森,气象萧然。十步一萦回,危处下临深谷,五步不同景,妙境尽在险绝。冽湲随地涌出,窍穴隐然可寻,飞鹰落鸢,高翔低舞,荆榛裂果于幽谷,藤蔓缠绕于巉壁,樵夫野唱于宕风,鸟兽相和于空濛,有升仙之幻,无堕尘之扰。

清风白月,孰阙朗朗书声?灵境之地,岂乏敦敦梁材?

卜商者,号子夏,登孔子七十二贤之列。散然,容然,峻然,爽然,孔门十哲之美,曾宰莒父之邑。深通易数之理,行奉礼仁之道。夫子殁,弟子云散,子夏弃官守道,负笈入山,拓荒于棘莽,施教于无类。草庐明几,诲以春秋而纵论天下,清泉漱石,明析堂奥以躬身君子,简牍累案,何止三绝!岂图资财,惟道是理,不意竟有白发送青之舛,大恸而伤目,然大道既行,长风遍于弟子,名将吴起,高士干木、子方,皆出子夏门下。魏文侯亦礼卜为师。后世论及子夏,尊为传经之鼻祖,承儒之巨擘也。夫子之道得以传世者,舍子夏而谁欤?

噫!山以大贤而名者,惟文水此山也。古籍所载西河之地当为子夏山麓之文峪河也,信矣哉!


【游玄中寺】一首


【游玄中寺】

嶒嶝石壁千叠岩

禅寺巍峨坐昊天

玄中有玄参宇宙

妙外无妙悟大千

梵音诵来晚山寂

野雉飞掠风铃闲

最怜殿檐一弯月

偏向游子照悬悬

【天下文水】

一块顽石长随身

朱痕落纸意入心

鹿回头处骋目望

天下流水皆姓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带孩子,爷爷奶奶需要知道的事
【灵璧小说】两棵枣树(六)
唐方圆:故园荒芜/还是童年与农时共明媚的乡村吗?
无法解释亦不可思议
不要看啊!!千萬不要看。我是迫不得已的~~
路边一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