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帅作文》专栏“《史记》中的成语”(八)于心无愧
userphoto

2024.01.13 江西

关注

于心无愧

于心无愧,亦作“于心不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这个成语有人说出自北宋王令的《谢刘成父》诗:“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但考查原文,我们以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不愧于心”更为合适。

项羽垓下兵败后,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驾着船在那儿等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听后,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完,将宝马送给亭长,再与汉军短兵交战杀几百人后,头赠故人吕马童,结束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在垓下突围、阴陵失道与东城快战中,项羽一方面感慨“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另一方面极力脱逃,负气杀敌,他虽认输但是还是不服气,他要以“快战”来证明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他还没有时间来考虑东渡乌江后如何面对家乡父老的问题。但当乌江亭长舣船而待,劝他快速渡江时,他才从战场的厮杀中回到现实,考虑如何面对江东父老。项羽内心有愧:他带领八千子弟渡江而起,如今无一人生还,父兄问起,他如何回答,这是其一;即使江东父老不问及这个问题,他内心也不能做到无愧,这是其二。于是在战败与羞愧当中,在死与自尊当中,项羽选择了自杀。项羽之死,不仅死于战败,更死于自尊心与羞耻感!

有自尊心与羞耻感,是不是好事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对一般人来说,自尊心与羞耻感是为人之本。不知羞耻、缺德和没自尊,都是很严厉的骂人话。但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时,尤其是争权夺利时,这三样东西有时却很不值钱,且成为功业的羁绊。刘邦“好大言”,在见沛令贵客吕公时不带一钱而谎称一万,然后遍狎众人,坐到上座上去了,典型的痞子无赖;然而这痞性的好处是无所谓,不在意,即太史公说的“意豁如也”。因为“意豁如”,所以彭城大战,诸侯联军五十六万败于项羽三万,他不以为耻,匆忙逃亡后准备再次与项羽决战;老父老妻都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后来项羽要烹杀自己的父亲,他还能说出“分我一杯羹”的话。刘邦的这种“意豁如”倒有几分像杜牧《题乌江亭》所说的“包羞忍耻是男儿”,所以刘邦失败屡屡,最后还能“卷土重来”,最后战胜项羽而得有天下。然而在“成王败寇”的历史评论中,项羽没有因为最终的失败而成为“寇”,而仍是令人景仰的悲壮英雄,这与他的有自尊、知廉耻亦有关系,而“无颜见江东父老”也便成了一个经典的七字成语。这么看来,“自尊心”“羞耻感”的有无,倒真的是一个很难说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羽当时明明可以重头再来,为什么不渡乌江?即便渡江也只是徒劳
人杰鬼雄之项羽,是不肯过江东,还是根本没机会过江东?
【史记成语(九)】陨落——乌江之悲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究竟为什么不肯过?
卷土重来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 项羽原来是不敢过江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