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挑战极限的“少林小子”

这是一个流动的美好生活场景——和平鸽、海燕和雄鹰在展翅飞翔,鱼在游动……这是一个流动的青春气息画面——晨练的人、笑脸,划艇、跳水等竞技体育项目,升起的太阳……

这是201011月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少林小子表演的名为白云之帆节目:在78米高的帆屏上,180少林小子和地面1460名操作手精确协作,配合音乐的伴奏,连续8.5分钟精彩表演。

为了达到不惊叫死不休的震撼故事,负责白云之帆节目的导演陈维亚来到郑州塔沟武术学校。该校一直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团队意识和绝对服从的命令意识,把永不服输,吃苦耐劳作为校训。经过多年打拼,从该校走出了上百个世界和全国冠军。从2002年开始,他们表演的节目走进央视春晚,此后7年从没间断。并且参与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8分钟高跷表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表演、建国60周年焰火晚会表演、九运会开幕式表演等。

他们从2.8万名学生中层层选拔、淘汰,最终筛选出209名有武术功底,身高1.65以上,身材细瘦且协调能力好的学生作为空中表演队员。而且每名空中表演者都配有7名在地面拉钢丝的操作手,只有所有人都做到了精确配合,才能组成一幅悬挂起来的流动的完美造型。

平时,队员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系在脚手架上,用红布和木条搭成的大雁或者山川的线一,地面也画上线,学生就一点点找点位操练。那是每个人在音乐的某一刻所必须呆在的点位,在地面一千多名操作手的操作下冲刺进退,但无论是腾空落下或升起,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行。每天,他们回到宿舍后,还拿着小录音机、MP3,听训练的曲子,靠感觉琢磨在哪个音乐点人应该跑到什么位置。

在一年多的训练中,每个队员都像他一样,每天早上五点,听着起床号起床,晚上十点在疲惫中随着熄灯号躺到床上,在不请假就不能走出校门的半军事化校园里,他们一天到晚重复着脏、累、苦、险的单调练习,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受过伤的人。有位学生在78米高的帆屏上腾空下落时,操作手放绳子慢了点,被钢丝弹回帆屏上,下巴被铁丝挂穿了,缝了11针,第二天贴上创可贴又上场。有位学生在排练时摔倒造成小指骨折,他没有吭声自己把弯了的小指扳回来,继续表演。

今年7月,队员们从塔沟武术学校来到广州海心沙进行适应开幕式表演的训练活动。每次彩排演出时,他们坐电梯上到50米的帆屏工作平台上,提前半个小时系好威亚丝,在帆屏上互相喊加油。

因为天气炎热,每个人胯部都磨烂了,心里的滋味却不敢说。毕竟是亚运会,咬着牙也要做。他们的训练像是压缩的弹簧,魔鬼式的训练把整个人一直压、压、压,意志和耐性高度压缩,像一支弹簧,然后暴发出强劲的力量,一下子弹出去,实现艺术家们挑战极限的国家诉求和个人热望。

1112日,在亚运会开幕式现场,海心沙的夜空灯火辉映,180位正式队员在地面操作手的配合下,用威亚技术完成了立体团体操表演,最惊险的是演员从帆屏顶端往下腾空腾跃,跃出帆屏外5米,像跳伞一样直线滑落,钢丝咬合一起、上下密切协同,整个画面清新美好,技术难度很高,气势宏大,令人憧憬,令人震撼,显示出巨大冲击力和凝聚力,并首次实现了几大突破:空中表演的规模最大、表演的危险系数最高、集体项目的技术难度最高,实现我们要做一个让全世界震撼的前所未有的节目的目标。

这是一种不惊叫死不休的美,美得令人震撼。这是一种来自残酷训练并面临高风险的美,美得很残忍。 这是一种组合的艺术,挑战极限!让我们为少林小子喝彩!

此文刊发于2017年第14期《少男少女》

【作者简介】朱吉红,男,汉族,生于19734月,大专文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格言》、《启迪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现供职于淅川县教体局。近年来,先后在各级文学刊物及副刊发表文学作品数千篇(次),作品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意林》、《做人与处世》、《思维与智慧》、《大公报》、《新民晚报》、《深圳晚报》国内外报刊杂志,有多篇作品获奖,并先后出版诗集《荆紫关诗行》、散文作品集《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幕式四大亮点:点火中国风情 少林小子飞舞
南京青奥会-少林小子演绎青奥梦
少林小子表演醉拳
180名少林弟子高空立体表演 惊险刺激又浪漫
少林小子,武术表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白云之帆》(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