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那些事

  

管我身在何处,故乡那暖暖的氛围、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始终留在记忆深处,令我回味无穷。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这种记忆愈加清晰和亲切。



    春节那些事

/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偏僻农村。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童年时代的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总是盼望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小孩子们就会有好东西吃,就会有新衣服穿。
从腊月开始,我便每天唠着“二十三,过小年”,过了小年,春节就到了,家家户户就要磨豆腐、蒸馒头,开始准备好吃好喝的。每到此时,孩子们总是欢喜雀跃,忙得不亦乐乎。
一到磨豆腐的那天,刚出锅的豆腐花洁白鲜嫩,再放上一小匙白糖,格外爽滑,我总会好好喝上一碗,舒服极了。
蒸馒头更是一件大事,全家一起动手,需要一整天。和面、调馅、生火……家里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在冬日里感觉特别温暖。第一屉蒸笼出炉后,我们当孩子的往往抢先吃上热乎乎的馒头。
除夕之夜,一家人就在堂屋里烧上炭火,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寓意着来年兴旺发达、红红火火。还要点上长明灯守岁,彻夜不能吹灭,寓意人们对长寿安康的祈求。 
拜年也是故乡的习俗。大年初一,村上晚辈都要向长辈拜年。一吃过早饭,我总会迫不及待地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出门与其他孩子一起,挨家挨户向长辈们拜年。
长辈会给孩子们一些糖块、花生和瓜子,兜里会装得满满的,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有时候我们也会各自炫耀自己的“战果”,互相比较谁得到的糖块多。
放鞭炮更是一大乐趣。现在的鞭炮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也越来越危险。那时的鞭炮以“小鞭儿”为主,拆散了一挂,装在兜里,悄悄用烟头点燃后丢在别人身后,“啪”的一声吓人一跳,于是大笑着跑开。那种开心是现在捂着耳朵躲得远远地看别人点炮所难以体会的。
   后来,出外读书,参加工作,我与故乡越来越远。近年来,故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管我身在何处,故乡那暖暖的氛围、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始终留在记忆深处,令我回味无穷。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这种记忆愈加清晰和亲切。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年的记忆……
年味
沈子友——年味,都去哪儿了
年俗
​过年的记忆
年还是那个年吗?我们还是曾经的我们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