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教神像美术

< 道教美术,以宣传道教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包括日常供奉和用于斋醮等祈禳祭祀活动的神仙画像或雕塑的神像、故事画、水陆画以及宫观的藻饰与法器上的花纹图案、浮雕等。

- 造 像

制作神像,形式多样。《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称造像'随其所有,金银珠玉,绣画织成,刻本范泥,凿龛琢石,雕牙镂骨,印纸图画'等均可,只要'一念发心,大小随力,庄严朴素,各尽当时'。但具体制作,皆有定式。据道书《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规定,造像必须'依经具其仪相','衣冠华座,并须如法'。天尊 ' 帔以九色离罗或五色云霞、山水杂锦' 等。' 不得用纯紫、丹青、碧绿等'。真人'不得散发、长耳、独角,并须戴芙蓉、飞云、元始等冠'。左右二真'或持经执简,把诸香华,悉须恭肃,不得放诞手足,衣服偏斜'等。

展开剩余88%

早期道教的塑像或画像曾经受到佛教艺术一定的影响。唐释法琳《辨正论》引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唐太宗为王远知建太平观以及王轨重建茅山华阳观,其内殿塑造元始天尊像一躯,都取左右二真人夹侍的形式。其后,号然又取法佛教在诸天神头部加添圆光,但是,其形象是中国化的人物面貌,其创作思想深受道家哲学和道教教义的影响,其技法又是中国古铜器、汉画像砖以及古代人物画技法的直接继承,具有明显的道教美术自身的风格。

- 神仙画像历代既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又力图体现道教的教义思想。以'画以立意'为宗旨,采用'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的方法。在创作中不仅调动'出水'、'当风'等多种艺术手段,而且体现了道教对绘制神像的种种要求。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像,并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五像陪祀。画家吴道子有五帝、五官、星宿像等,其中画于河南鹿邑太清宫的太上玄元皇帝像,史载系绢本,即绘于单幅绢上,不施裱褙,供奉时悬挂于壁间架上,后刻石于苏州玄妙观,才得以传世。

- 壁 画

秦汉间神仙思想盛行,在藻饰宫殿、陵墓的美术作品以及帛画中,常有关于神仙、祥异等内容。辽宁金县营城子汉墓壁画,其左上端云气缭绕,中有一人,身披羽毛;右上端有一龙,昂头相向。画中央有戴三山冠的佩剑人和白发之老翁,作神仙与墓主言谈状。壁画黑仙人佩剑、羽衣、须发、云气等形象朴茂高古,线条古朴随意,为道教壁画的先声。唐宋时期,道教壁画已经普遍。

道教壁画部分,除了少数主尊有榜题外,多用“众”字带过。嘉靖年壬寅年沈贵妃施绘制的工笔重彩王灵官像,由于任务比较突出典型,易识别,所以难度不大。但其画风却很能彰显明代宫廷道教美术的特点。

▼ 以下部分作品为明代弘治年张皇后施绘的局部,人物众多,画工精细。

明威籙中官将——上元唐将军

明威籙中官将——中元葛将军

明威籙中官将——下元周将军

明威籙中官将——扶天广运赵天君

真武籙中官将——丁卯司玉女

真武籙中官将——丁丑赵玉女

真武籙中官将——丁亥张玉女

真武籙中官将——丁酉石玉女

真武籙中官将——丁未臧玉女

真武籙中官将——丁巳崔玉女

真武籙中官将——甲子王将军

真武籙中官将——甲戌展将军

真武籙中官将——甲申扈将军

真武籙中官将——甲午卫将军

真武籙中官将——甲辰孟将军

真武籙中官将——甲寅胡将军

三官籙中官将——定爵增品傅天丁

三官籙中官将——定命增禄胡天丁

三官籙中官将——储福衍庆李天丁

以道教故事、神仙思想为题材的道画,历久不衰,画家辈出。晋代画家顾恺之崇尚老庄,多以龙为题材作道画,附会老子犹龙之说法,其后云龙遂成为道画的特色之一。

宋元以后,道教失去朝廷的支持,文人道画也逐渐衰微而同民间美术相结合。此后各地民间画工广泛从事于壁画、版画、年画以及用于道教斋醮活动中的水陆画。道教斋醮仪式中则广泛使用民间木雕、刺绣以及纸扎工艺美术品作为法器或陈设。各道观建筑中也普遍采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仙、麒麟、万年青等吉祥辟邪的装饰图案。木版印制的门神、灶君、关帝、财神等神像,在民间流传尤盛。

(文章整理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

- END -

首赞 1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神像(明代篇)——道教美术
道教美术
道教神像(朝仙卷)——道教美术
永乐宫的286个神仙,他们是谁?29
道教宫殿式建筑——永乐宫
北宋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