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轴心国错过了多少次翻盘的机会?

日本对美国,没有任何胜算。

实际上当时日本国内像东条英机、杉山元这类自大狂,像山本五十六这类赌徒,对开战设想的最好结果,也只是复制当年的日俄战争。

即先重挫美国海军,再尽全力与美国在太平洋打成僵持局面,最后争取迫使美国放弃西太平洋的领地,与日本平分太平洋。

至于完胜美国,日本人根本不敢想。

意大利,纯粹的拖油瓶。墨索里尼的目光仅限于南欧和北非,这两个战场无论成败,都对大局无碍。不提它了。

只有德国,才是轴心国翻盘的唯一希望。

但德国以一敌众,以小打大,以弱打强。完全就是在刀尖上行走。

赢一把,未必能全赢。但输一把,那大概率就是全输。

所以“轴心国错过了多少次翻盘的机会?”

其实是个伪命题。二战轴心国想与同盟国打成平手,都是奢望。哪里存在什么“错过了多次翻盘的机会”?

如果一定要说轴心国有翻盘机会,我觉得就只有一次——赶在苏联下手前,集中全力,解决英伦三岛。并承诺保证美国在英国的利益

实际上当时的德国是有能力,完成对英国全力一击的。但希特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来回“蹭”。错失好局。

如果他当时拼了,把英国本土拿下,又能第一时间稳住美国,后面就好说了。

因为一方面,一旦英伦三岛沦陷,地中海战场和中东、北非战场也会不攻自破。到时候德军和意军不仅可以控制欧洲、北非,以及近东地区。还可以顺势拿下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等岛屿。

这样一来,美国就失去了登陆欧洲和北非的跳板。就算国力再强,美军也不可能在没有立足点的情况下,横跨大西洋与轴心国全面开战。

另一方面,英国本土沦陷了,苏联还敢轻举妄动吗?还敢实行大雷雨计划吗?还敢对德国全面开战吗?还敢试图称霸欧洲吧?

我觉得以斯大林偏保守的性格,以及苏军当时的现状而言(刚经历完大清洗,西线部队松松垮垮),这种可能性不大。

就算苏联敢打,那也得重做计划。因为按照苏联人的战略构思,只有当德国陷入双线作战之时,苏联才有西扩的可能。

如果德国无后顾之忧了,苏联先前制定的计划都得推翻重来。而重做计划,以及重新调配资源,都得花时间来做这事。

所以我觉得,既然不靠谱。那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应该是苏德在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再签署一份结盟条约。

德国放弃反共,苏联放弃制霸欧洲。苏德联手瓜分英法殖民地。

对苏联而言,这才是当时最靠谱的。

至于分赃不均,苏德再翻脸,那是后话。

再一方面。失去了跳板,苏德结盟。美国还会出兵干涉吗?

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但也不大。

我觉得一旦如此,以美国人价值观。大概率会明面上继续保持所谓的中立,但实际肯定是积极参与轴心国瓜分英法的既得利益。

因为美国如果此时下手,它还能捞点油水。

而如果不下手,那就真的只能在美洲玩“光荣孤立”了。

说到这里,需要强调一个概念——因为我们作为后来人,知道历史结果,所以我们是带着上帝视角看待二战。比如,我们先入为主的在心里就有了轴心国的概念。

但作为当事人来说,当年的人对未来是不清楚的,他们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为什么当德国欺负弱邻,苏联跟在德国后面喝汤时,英法美都在一旁看戏?

为什么法国、低地三国与德国开打,英国人假装帮忙,美苏会在一旁看戏?

因为英法美苏,都没有开启上帝眼。

都并不知道德国人的胃口会那么大。

当时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可能更关心的是德国到处扇阴风,点鬼火,自己本国的军工股,钢铁股、石油股会不会大涨。自己能不能趁着机会捞一笔。

至于演变成世界大战,死伤近亿人,谁能想得到呢?

谁又敢做这种预测呢?

谁又敢呼吁大家联起手来,团灭德国呢?

大家都没开上帝眼,都不知道波兰灭亡,法国投降,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而已。谁能想到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呢?

当时谁要敢这么想,这么呼吁,赶提倡先灭掉德国。怕是会被当时的圣母贴上战争贩子标签,被舆论咒骂八辈祖宗。

同样的,德国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打世界大战的计划。德国人也是在摸索过程中,胆子逐渐肥大起来,有了鲸吞欧洲的想法。

所以,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拿下英伦三岛,是轴心国翻盘的唯一希望的原因。

只有在1940年8月至12月这个时间段,趁着大家都还在迷茫中,对未来还有幻想时,德国才有操作翻盘的空间。

而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且德国又没能拿下英国。那德国就没戏了。顺带着,整个轴心国也没戏了。

因为从1941年开始,美国的参战计划,就开始摆上台面,并且逐步得开始落实。

1941年3月25日和4月2日,罗斯福授权美国的船坞可以修理英国的船只,并将10艘汽船转让英国舰队,帮助反潜艇作战,同时扣留轴心国在美国港口的30艘船只。

1941年4月3日,罗斯福批准美国海军护航计划,从太平洋舰队抽调3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及其它军舰到大西洋上执行护航计划。

1941年4月10日,罗斯福决定把美国的安全区延伸到大西洋的中点。美国海军负责巡逻的区域扩大到格陵兰岛和亚速尔群岛。在这个月,美国的一艘驱逐舰与一艘德国潜艇发生交火。

1941年5月初,美国太平洋舰队约四分之一的舰艇,转移到大西洋。

1941年5月27日,罗斯福发布公告:“一切运送物资必须的其它措施都将采用”。并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

1941年7月初,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接替英国驻军的防务。自此,美军进驻冰岛,来往于冰岛与美国间的美国商船将由美国海军负责保护。美国实际上放弃了中立态度。

1941年7月,罗斯福的顾问团制订了《联合局关于美国通盘生产需要的估计》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美国必须要在西半球以外夺取军事胜利。为了胜利,联邦政府预计将投入1500亿美元,将陆军扩充至880万人,空军扩充至220万以上。该大纲文件表明,美国即将进入战争状态。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外海的一艘军舰上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美国一艘驱逐舰向英国战机发出德国潜艇所在位置信号时,遭水雷攻击。罗斯福于翌日发表了被称为“总统对德国潜艇的宣战”的激烈演说,宣布从即日起,美国海军对进入“美洲中立区”的轴心国船只,将一见就打,一经发现德国或意大利潜艇,即予以击沉。这表明美德两国显然已经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为什么希特勒不悲反喜,扬言打得好?

因为美国在1941年的动作,压的德国喘不过气来。用希特勒的话说:“德国不得不在下半年解决所有欧洲问题,因为到了42年,美国就会完成参加欧战的准备”。

此时的希特勒,非常希望拉日本下水,与美国对抗,减轻自己压力。

后来希特勒又以美国必然参战的理由,断然拒绝了雷德尔元帅先征服英国的提议:“必须吞并欧洲大陆以作为对付美英的基地,在达到这个目标后才能按海军的要求办。”

这表明,拿下英国才是德国最好的翻盘机会。希特勒拿不下英国,这才退而求次的去打苏联。想通过拿下苏联,获得与美国对抗的基础

但打苏联,德国就能翻盘吗?我不认为。

历史结果已经证明了——德国陆军无法完全吞掉苏联。而日本的陆军又没有配合德国夹击苏联的实力。

苏德开战,必然是僵持局面。而一旦苏德战场打成僵持战,情况对德国就不妙了。

对于德国而言,它在苏德战场上理论上存在的唯一的翻盘时间点,是随着巴巴罗萨行动的持续推进,德国在后方进行总动员。争取在1941年10月前后,将德国本土和德占区(被德军占领的西欧地区不算在内)的军工生产能力超过苏联本土的军工生产能力(包含美英援助)。从而支持前线的德军,持续不断地将胜利发展下去,并最终闪电般的压倒苏军!

如不能通过总动员,闪击打败苏联,苏联即便丢了莫斯科,也仍然可以坚持。只要苏联把乌拉尔山一代的军工企业恢复生产,再加上美英援助的物资。天平终究还是会倒转,德国终究还是会陷入持久战。

但是,当时的德国想完成这一总动员,并闪击打败苏联。谈何容易?

希特勒不是不想这么干,他实在是做不到。

如果希特勒在1941年就搞总动员(历史上是1943年以后),他可能就被享受战争红利而又不愿意自己流血的德国人和德国国防军联手推翻了。可能就坚持不到1945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丘吉尔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反应:我们终于赢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决定日本、德国命运的是珍珠港事件
为什么英美不可以等到苏德双方都打的半死不活了再诺曼底登陆,这样岂不是美滋滋?你怎么看?
希特勒的执念之一| 苏联为什么没有加入轴心国
带你身临其境真实看懂二战
二战三巨头开会,看似不起眼的合影大有讲究,罗斯福始终坐中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