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媒体批判专家建议不合理,不能让年轻人为出生率低背锅

很多专家把出生率低是因为现在年轻人的不婚不育或者说现在的年轻人晚婚晚育造成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点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家庭成员的社会角色,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当青年人面临是否结婚生育的时候选择了晚婚少育,甚至是不婚不育。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计划生育以前,我国1982年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因为那个时候人口增长太快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城镇化率不足30%,那时候中国富裕吗?显然那时候与现在相比物质是相当匮乏的,很多孩子都穿不起衣服鞋子,吃得也不好,8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应该很清楚,自己小时候吃的是什么,地瓜面窝窝头,玉米面煎饼,对于普通家庭这些已经很好了,甚至还有一些家庭需要吃地瓜秧子填饱肚子。

那时候我们的人口数据是怎样的呢?

198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18.21%,死亡率6.34%。自然增长率为11.87, 198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20.91%。死亡率6.36%,自然增长率14.55。也就是说物质匮乏并没有让当时的家庭成员做出减少生育的决定,反而人口出生率很高。

因为当时家庭成员的社会角色统称为劳动力,因为当时我国农村人口占了70%以上,绝大多数人是靠务农来获得生产生活的物资的。而且当时的政策是家里有几口人,就可以获得几口人的田地。当时家庭对于孩子出生问题的考虑仅仅局限于是否可以养的活,而多一口人就多获得田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的人口数据为什么那么差呢?

就是因为这个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人是相当聪明的,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人类对于种群的发展变化会有更多的自主意识。现在家庭对于孩子的出生问题考虑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是否能养的活,更重要的是教育得好。这个导致家庭对于孩子的抚养成本迅速增长。

但现在普通职工家庭,家里的成员社会角色已经从原本的全家务农的农民角色,转变为城里面996、007的打工人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变,让孩子出生无人照料。有人指出可以让上一代人照料,比如孩子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等,正是这一观点引发了比较知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可能当时解决了孩子的照料问题,但也引发了后续很多问题。

1997年以后新出生的人口很多都没有分得自己的土地了,这也引发了家庭对于孩子生活资源获得的思考。而且城镇化进度的加快,让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大中城市,让新市民彻底和土地没了关系。

现在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很多老一辈人已经逐渐离我们而去,让这一代的新农工回村种地是不现实的,因为大部分年青人已经不具备种地这项生存技能了,连五谷都分不清楚了。

所以现在家庭成员社会角色的转变,让他每天奔波于工作已经很疲惫,没有太多的生产生活资源和时间去留给他生育下一代。例如照看和教育孩子,两个都是职工的家庭,为了照顾孩子必定有一个人要辞职在家照看孩子,这时候全家的生活资本压力都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比如车贷、房贷、生活费、教育成本等等。现在绝大多少家庭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何谈剩下的问题呢?

所以现在出生率低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轻人的不婚不育,也不能归咎于年轻人的不努力。现在社会上有钱人也很多,通过自己奋斗或者各种机缘,家里有钱的人也很多,但人口问题解决了吗?很显然想要解决人口问题,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少数的有钱人,更应该把转变或者帮助这些年轻人把新的社会角色做好当作主要任务。

现在国家的政策相信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无论是对996、007的批判抨击还是强调“房住不炒”都是在努力帮助年青人做好当前的社会角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鼓励二胎,但为何出生率却年年下降?
「作家新干线·散文」文哲|剥茧抽丝看当前的生育观和人口出生率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人口出生率暴跌,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孩放开,为何出生率反而下降了
不生孩子,可能是投资最大的敌人
多地鼓励生育二孩 效果如何关键看落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