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会」《左传》的智慧:人生最高境界“三不朽”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后代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写而成的。

左传书

但是,《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很多人认为《左传》不是左丘明所写。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的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期的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近代康有为则认为是西汉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的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左传》是一些韩国史官利用《春秋》编写的,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当时从晋国分裂出来赵、魏、韩三国的合法性。因为在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都有周天子颁发的合法证书,唯独从晋国分裂的赵、魏、韩三国没有周天子的任命书。

赵魏韩三国地图

对于春秋的历史,很多人觉得很难掌握,其实,你只要掌握了春秋三条线就完全明白春秋的历史走向。

春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齐桓公称霸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中国经济鼻祖管仲辅佐齐桓公通过制造金融危机,来战胜衡山国和降服了鲁国、楚国,达到了齐桓公称霸的阶段。管仲在自己去世的时候,明确告诉齐桓公不要重用这四个人: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这四个人分别是杀子、不孝、自残和巫师的特征。最终,在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重用这四个人,结果被他们活活饿死了,导致后来的田氏代齐,被陈国公子陈完(后改姓为田)取代了齐国。这是后话。

管仲的嘱咐

第二阶段是晋楚争霸阶段:齐桓公之后,晋国在晋文公带领下形成了第二霸主,但是,楚国出现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尽管在晋文公流亡时候,楚庄王对晋文公有交情,但是,晋楚还是出现争霸的战争,所以,晋文公信守诺言,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后退90里)。

在这个阶段也同样出现三大战役:

一、城濮之战:

这个时候,晋强楚弱,所以,在这场战役当中,晋文公主动“退避三舍”,就是自己军队后退90里驻扎,最后,依然还是打败了楚国。

晋楚争霸战争

二、邲之战:

这个时候是楚强晋弱,晋国出现两面受敌:西边与秦国交战,南面与楚国交战。晋国的六路大军由于指挥不统一号令,出现《易经》师卦的三爻『师出以律,否臧凶』,最终导致在黄河流域惨败给楚国,而楚庄王做到仁至义尽,厚葬晋国死亡士兵的尸体,还请法师给他们超度亡灵。

三、「弭兵大会」:

晋楚两国实力尚存,但都无法打败对方,双方达成默契:通过攻打中间的郑国、宋国、曹国等,宣誓自己实力。这几个中间小国实在受不了晋楚战火,组织了一场「弭兵大会」,就是商议停火协议,最后都同意暂停战火,至此春秋时代基本结束。

晋国之前的六大军头由于「弭兵大会」停火没有事干而分裂,起初是智庄子带头领着赵、魏、韩三国消灭中行氏和范文氏,最后,魏国带领赵国和和韩国消灭了智庄子,这样晋国最后就分裂了成为赵、魏、韩三国。而春秋的结束就是这样以晋国分裂赵、魏、韩为标志,进入战国时代,因为赵、魏、韩都没有周天子颁发的诸侯国任命书,所以,其他国家开始对赵、魏、韩三国进行讨伐。

晋楚争霸主要人物

第三阶段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争霸阶段:这个阶段大家都知道了,越王勾践通过送西施给吴王,以及“卧薪尝胆”的故事,最终打败了吴国,成为最后一位春秋的霸主。

之所以说《左传》是韩国一批史官编写的,是为了证明赵、魏、韩存在的合法性也有一定的合法性。特别是韩国他们先祖是赵国家臣,由于保护晋国宰相屠岸贾杀边赵家孤儿有功的韩厥(就是电影《赵氏孤儿》中黄晓明扮演的韩厥)有功,赵家变拥戴韩国独立。

赵氏孤儿

但是,即使现在的考古学家也无法证明《左传》就是韩国的一些史官写的,只是一些推测而已。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不管《左传》的作者是谁,在《左传》当中有很多优美词句是首次在中国历史出现的,这些词句给我们读书带来了许多智慧: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自我灭亡。

【解读】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意在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有规矩,符合道德准则,不能目无原则,胆大妄为,肆无忌惮,破坏社会秩序,与社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必然会走上玩火者必自焚的道路。《周易》就警告人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孟子》也告诉我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多行不义必自毙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解读】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预料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周密慎思,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思想上有了忧患意识,真正到了危险时刻,就可能化险为夷,避免各种不幸的祸患发生。《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没有忧患意识,人往往就在安逸享乐中走向沉沦。

3、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

【译文】君子能深谋远虑,小人的目光只放在眼前。

【解读】提醒人们应深思远谋,志向高远,自强不息,不可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范蠡与文种共同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成之后,范蠡明了勾践为人,果断舍弃身外之物,选择急流勇退,泛舟五湖,从容洒脱。而大夫文种不听范蠡劝告,贪恋权位,对越王勾践的残忍与胸怀认识不足,最后落得赐剑自刎的下场。

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译文】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所以,历史上“三不朽”人物就是人生当中最高境界:王阳明、曾国藩和诸葛亮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三不朽”人物。

王阳明

【解读】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观;“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这个方面给我们做人做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立言需要才气和积累,立功需要机遇和努力,而才气是多由先天而来,机遇更非人为。所以,三不朽中,立功、立言要靠先天和运气的成分。唯有立德,不讲天气禀赋,不讲时势,成就与否全在自我一心。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左传》除了以上智慧之外,还有如“苟信不继,盟无益也”、“慎始敬终,终以不困”、“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修己而不责人”、“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宴安鸩毒,不可怀也”、“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好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是,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出自《左传》这本书,所以,好好拜读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书籍,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对春秋战国的了解有多少?
浅谈春秋时期宋国的小国图存之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背后的历史:晋楚争霸里的夹缝生存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二十一)晋国六卿之争
赵氏孤儿长大后怎样?
弱国亦可大作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