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苏联大力发展常规潜艇,而美国完全依靠核动力潜艇呢?

作者:疯子李

1945年,二战结束,百废待兴的苏联面临恢复国家经济的重任。当时绝大多数苏联人不想到,他们很快就会陷入一场更漫长的战争——冷战。

苏联为了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抗,开始大力建设海军力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原本只能在家门口保卫海岸线的苏联海军,逐渐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形成了横跨空中、水面、水下「立体作战」的强大打击能力。原本落后于西方主流技术水平的潜艇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技术水平、作战能力和数量都大为提高。

冷战时期间,苏联共研制了9个级别的常规动力潜艇,建造了300余艘,形成一个完备的潜艇系列。其中50年代的Z级、W级、Q级、R级、F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二战后期德国潜艇的影响,形成了属于这一时期的技术特点:

1、体积增大,水下排水量逐渐增加到2300-2400吨;2、性能改善,加装通气管、水声装置和电子设备,水下航速增加明显,水下作战能力提高明显;3、甲板炮逐渐被取消,新式鱼雷和导弹成为潜艇的主力装备。

北约代号狐步级,曾远征加勒比海

20世纪60年代,核潜艇的出现改变了潜艇的发展轨迹,澎湃且近乎无限的动力极大增加潜艇的航程和水下持续时间。依靠这些性能优势,核潜艇在多个维度碾压常规潜艇。但苏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大力研制核潜艇的同时,继续发展常规潜艇,先后研制了G级、J级、T级等级别的常规潜艇。

这一时期的苏联常规潜艇个头更大,J级的水下排水量达到3750吨。这个排水量比法国人的红宝石级核潜艇还要大。导弹化是另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时期苏联的常规潜艇不仅装备鱼雷,还装备导弹,具备了水面发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能力。

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

与此同时,苏联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水下航速、静音能力和攻击威力等方面,均超过美国。数量更是惊人,到70年代末,苏联常规潜艇数量达到250艘,是世界最大的潜艇舰队。

20世纪80年代,苏联研制了最后一个级别,也是性能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基洛级。该潜艇于1974年开始设计,1981年正式加入海军。之后每年大约能生产4艘,其中1艘服役于苏联海军,3艘出口换汇。

基洛级常规潜艇

基洛级的优异性能是世界公认的。它长72.6米,宽10米,水面排水量为245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双层船体能在任何气候和海洋条件下出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00米,连续航行时间最长可达45天,一次下潜可续航400海里。该级潜艇最大优点是噪音低,其指标优于当时各国同类型的装备


单轴推进、七叶低噪音螺旋桨等技术,降低了推进噪音;艇身外敷设一层消音瓦,能吸收敌方声纳波,使自己被现的概率降低75%;所有发出噪音的机械设备都安装于特定的基座上,与艇身柔性连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通过艇体向海洋的噪音幅射。该艇探测能力也相当惊人,其МГК-400水声探测装置足以发现60-80公里处的水面舰只和16-20公里处的潜艇。

西方世界将基洛级潜艇称为「大洋中的黑洞」。因为它不仅减少了自身的噪音幅射,又能吸收敌方反潜探测设施的声波,从而使自身噪音混同于海洋噪音,达到了最大的安静性。

基洛级的武器也十分强大。该级潜艇共有6个发射管,配备18枚鱼雷。其中水声反作用自动鱼雷既能攻击敌舰,又能模拟潜艇声响,引开敌反潜飞机或军舰;TCT-71M鱼雷,可遥控,亦可自动瞄准,在水中运行不留痕迹。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什么苏联一直坚持常规潜艇的研制与开发,而不是像美国那样组建一支完全由核动力潜艇组成的水下力量呢?这就要归根于苏联历史与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了。

苏联版图

与美国远离旧大陆,由大西洋、太平洋提供保护不同,沙俄直到苏联的地缘环境并不十分友好。苏联四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在进入大洋时都会面临或多或少的问题。波罗的海和黑海属于典型的内陆海,深度有限。吨位较大的核潜艇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会受到很多,反而是吨位较小的常规潜艇更适应这样的环境。

另一方面苏联的海岸线十分的漫长,虽然大部分的海岸线面临着长时间的封冻期,使用时间较短大。但这些并不妨碍潜在敌国的窥探,苏联海军面临着巨大的海防压力。在执行保卫领海的相关作战任务时,常规潜艇无疑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优势。

排水量两万多吨的台风级核潜艇,在近海行动受限

常规潜艇在苏联得以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动力,与不给力的盟友有关。与北约组织主要成员拥有强悍的工业实力不同,华沙条约组织各国的工业实力无疑要弱的很多。

除了苏联,只有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拥有极较强的工业实力,但真正能够扛起大量的却几乎没有。比如航空工业,捷克斯洛伐克只能研发生产作为辅助机型的教练机,在主战飞机的研发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波兰、民主德国的情况与之类似。


华约之外,能够量产潜艇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1950年代就与苏联关系破裂,而且当时中国的潜艇技术落后,无法研发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常规潜艇提供盟友。在这种背景,苏联必须保证常规潜艇的生产与研制,才能为盟友及潜在合作伙伴提供。

中国的039型潜艇,北约代号宋级,但出现时间太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欧的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甚至荷兰、瑞典这样的小国都拥有独立研制生产先进潜艇的能力。这种背景下,立足远洋作战的美国海军自然不需要考虑常规潜艇的研发。

法国的阿戈斯塔90B型潜艇,性能优异

除了上面两个原因,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使得苏联建造大量常规潜艇,那就是钱。整个冷战期间,苏联总体经济水平落后于美国,而且苏联经济发展并没有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经济发展停滞。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一度展开经济改革,但收效甚微。

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加困难。同时期的美国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发展势头比起苏联要好得多。

所以苏联的军费开支尽管已经占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大部分,比起美国依然差了很多。而核潜艇却是最烧钱的军用装备之一,冷战末期美国研制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的造价在当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0亿美元。

军费有效的苏联想要完全用核潜艇打造一支足以完成远洋攻击、近岸防御等多重任务的水下力量,难度太大。所以苏联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常规潜艇的力量

昂贵的海浪级攻击核潜艇,美国也只建造了3艘

苏联解体后,强大的潜艇工业给俄罗斯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俄罗斯向印度、中国、越南、伊朗等多个国家出口了大量常规潜艇。靠着出口换来的外汇,俄罗斯的潜艇工业走出了低谷。

直到现在,俄罗斯的潜艇研制依然具有极高水平,这与苏联时期的努力密不可分。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装备的发展需要考虑自身需要,不能盲目跟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潜艇史话40美第四代洛杉矶级核潜艇
苏联海军
身小力不亏的法国新一代核潜艇
面向实战的“鳐鱼” 还在使用落后的二战艇形
俄太平洋舰队列装的奥斯卡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俄国阿库拉级核潜艇[21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