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武灭佛,就连主张禁佛的道士寇谦之都感到害怕

在继位之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并不排斥佛教。相反,他对佛教很感兴趣,经常请一些明德沙门讲经说法,每逢四月初八佛诞日,拓跋焘还登上城楼观看庆祝活动,并向佛像散花以示敬意。

拓跋焘还以武力相威胁,向北凉王沮渠蒙逊索要胡僧昙无谶。他从信奉佛教敬重沙门到走上毁佛的道路,司徒崔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崔浩利用道士寇谦之将太武帝从佛门引入了道门。

寇谦之出身于门阀士族,自幼喜好道教,曾随方士入嵩山、华山,修习方术。

423年,寇谦之托称有太上老君的玄孙李谱文降临,授给他《录图真经》60卷,让他“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显然,他是为迎合当时正想入主中原的北魏统治者而特意制造的谶语。

寇谦之于424年前往京师平城,把《录图真经》献给刚刚即位的大武帝拓跋焘。拓跋焘接受了这部书,但也没有引起他的特别重视,只是“令谦之止于张曜之所,供其食物”。当时朝野之士也是“若存若亡,未全信也”。

只有司徒崔浩“独异其言,因师事之,受其法术”,成了寇谦之的弟子,并想方设法向太武帝推荐他的师父。

拓跋焘

拓跋焘为证明其统治的正统,一度以轩辕黄帝的后裔自居,说:“魏之先出自黄帝,黄帝子日昌意。昌意之子受封北国,其处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崔浩抓住拓跋焘“侔踪轩黄”入主中原的心理,着力宣扬《录图真经》中的符命之说,果然使太武帝对寇谦之的教义刮目相看。由于寇谦之的仙道思想适合鲜卑统治者和门阀地主的需要,他所创立的天师道的“新法”,便得到了北魏官方的正式承认和支持而兴盛起来,道士寇谦之摇身一变成了拓跋焘“帝王师”。

冠兼之给大武帝上了个道号“太平真君”,年号也改为“太平真君”。并在京都平城设天师道场,拓跋焘亲临道场接受符箓。

崔浩、寇兼之将拓跋焘一步步引出了佛门。为了独尊道教,崔浩劝说拓跋焘发动了对佛教的镇压。先是太延四年(438年)三月颁发诏令,规定沙门年龄在50岁以下者,一律还俗为民,并责令他们充当劳役或从军征战。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在崔浩的推动下,拓跋焘在三天之内连发两道禁佛诏令。规定从王公百官到庶民百姓,一律禁止私养沙门、巫现,逾期仍未申报的,不仅将窝藏的沙门或巫师处死,窝主还要满门抄斩。这是一道很严厉的禁佛诏敕。

接着又下了一道禁佛诏令,严禁僧侣或巫觋进入一般人的住宅,责令他们规规矩矩地居住在庙宇里。这样,沙门僧尼们已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九月,拓跋焘派人将高僧释玄高和释慧崇幽禁起来。玄高曾一度身居宫廷、调解皇帝与太子的矛盾,慧崇则是当时朝中尚书韩万德的皈依师。两位高僧被囚禁不到半个月,在平城去世,被草草地埋葬在城南的荒野中。

拓跋焘更大规模的毁佛,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的三月。起因是盖吴谋反,导致关中骚乱。拓跋焘率军亲征,当他进入长安时,其马夫在寺院的麦田里放牧,拓跋焘进寺看马时发现,寺内有僧人正在饮酒。他派人查验僧众的素房,发现有大量的兵器。

拓跋焘勃然大怒,说这些兵器本非沙门所用,难道他们与盖吴通谋反叛吗?太武帝责令清查全寺,又在寺内查得大量酿酒用具,以及州县地方长官和富豪寄托或隐匿的财物,数量竟达数万之多。还发现寺内的密室,里面有男女淫乱的物证。

当时跟随拓跋焘的崔浩,趁机建议立即禁佛。太武帝于是下诏,诛杀长安城内的沙门,毁弃佛像。并令太子通令天下四方,一体推行毁佛措施。

拓跋焘在诏敕中说,佛教本是虚妄的,末世昏君乱主多被佛教所惑,以致不行政教,大乱礼仪,而鬼道(佛教)兴盛,蔑视王法,从此以后,代兴祸乱,而百姓多灾多难,王化之地亦为荒凉,乃至千里萧条,不见人迹,这一切都是由于崇佛所致。拓跋焘发誓,要除伪(佛教)定真,以复远古伏曦神农之治,荡除一切胡神,灭其踪迹。

拓跋焘在诏书中说: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诛灭全族。“虽言胡神,问今朔人,共云无有,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强之使,接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至使王法废而不行,盖大奸之魅也。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被屠杀的僧尼达十数万。

这道毁佛诏令主要是由崔浩负责执行的。寇谦之虽然与崔浩一起主张禁佛,但当他看到拓跋焘以这么残酷的方式毁佛时,他也害怕了。

寇谦之

寇谦之想阻止这种残暴的禁佛方式,因而与崔浩起了争执。他警告崔浩说:“你必将由毁佛而缩减寿命,遭受刑戮,一同毁灭!”

后来,崔浩果然遭受灭族。当然,崔浩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局,主要还是北魏朝堂政治斗争的结果。历史上因政治斗争而灭族的非常多,他们大多与佛教没有关系。

反对禁佛的主要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当时,太子拓跋晃在平城以监国的身份执事国政。他早年就有佛教信仰,因此坚决反对毁佛行为,再三向父皇劝谏,希望停止禁佛,但未被采纳。

太平七年,经过残酷的毁佛运动后,整个北魏境内再也没有僧尼和寺庙了。太武帝一朝,佛教没能再抬起头来。

北魏太武帝之所以由敬佛走向灭佛,并不完全是由崔浩和寇谦之推动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从社会经济上看,佛教的过分发展,加深了世俗地主与佛教上层僧侣之间的矛盾。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侵害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利益。僧尼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他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因此出家僧尼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劳役。在农业社会中,户籍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个国家力量的强弱,如果大量在编之民投入寺院,就会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国家所不能容许的。

而且,大规模地修寺造塔,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使国家经济力量受到影响。总之,佛教力量的过分膨胀,给封建农业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政治上,统治北魏的拓跋部落自进入中原以后,逐步采用了儒家思想进行统治,太武帝拓跋焘选用了一些儒生帮助他建立封建国家。儒家思想强调华夷之分,于是拓跋一族宣传说自己的先祖是从中原迁至漠北的,与汉族祖先同出一源。这样,对从西方传来的佛教,就有了一种排斥心理。当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时,便将西来的佛教僧侣叫做“乞胡”。

这次帝王毁佛事件,在佛教史上留下了恐怖的一页。当然,一切都是因果,没有前面繁荣,怎么会有后來的衰落?一切都在生住异灭之中,佛教也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武帝灭佛真相:和尚没有战斗力
关于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二者有啥相似之处
北魏拓跋焘:12岁领兵16岁继位,却是汉武帝式的悲情帝王!
拓跋焘大举灭佛:原来为了证明我也是汉人
鲜卑的故事(七十)太武灭佛,遇弑而亡
是因果还是巧合?为什么“三武一宗灭佛”的几位皇帝都没有好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