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日甲午战争惨案——旅顺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本法西斯在我南京城进行了长达数周的大屠杀。遇难同胞总人数达30余万人。事后日军无耻地辩解他们杀的都是军人所伪装的。日军的残暴在43年前的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就有了先例,当时他们屠杀了旅顺城内的近20000手无寸铁的百姓。无能的清政府不仅没有追究日军的残暴,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也为日后的“南京大屠杀”埋下了伏笔。

1894年11月21日至24日,日军在中国旅顺进行了4天3夜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政府对于他们的暴行矢口否认。

1894年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之前,就为舆论宣传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先是将日本国内的66家报社,114名随军记者派上前线,其中还包括画家和摄影师,一个月后又批准了17名外国记者随军采访。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黑白画报》等报社都纷纷派出了随军记者。

日本人计划,借西方记者给日军写一些“赞扬的”文章,可以为日本的“文明”形象加分,好以此来掩盖发起侵略战争的事实。日本人煞费苦心导演的“文明大戏”,西方记者并没有陪他们演到最后。

西方的随军记者在文章中描述:“日军部队在行进过程中,始终保持肃然寂静,没有喧哗,组织井然,沉默有序,激进向前。即使在拥挤不堪的运兵船上,日本士兵的举止仍然十分有序。这种纪律性甚至比美国或准备欧洲的士兵还要好。日本士兵展现出良好的训练和耐力,他们作战勇猛却不轻敌骄傲。日本军队里有优秀的军官和优良的装备,再加上千万个团结的士兵,诸多的优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的荣耀。”

1894年7-9月,仅仅两个月之内,日军接连大败清军,在陆战中,日军一路猛进,迅速攻占平壤,占领朝鲜全境。迫使清军一直退到了鸭绿江边。在海战中,日本击毁北洋舰队5艘军舰,使当时清政府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北洋舰队遭受到重创,进而从清政府的手里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在中国战场上的接连胜利,让日本人的侵略野心迅速膨胀,日本军官更是忘乎所以。一名日军上校狂妄无比地说:“”在三个月内就能打到北京,把清朝皇帝抓起来。”

虽然这名日军上校的话听起来有些猖狂,但是结合当时的中日战况,却也并非天方夜谭,无法实现。

1894年10月,日军为了加快侵略的步伐,在辽东半岛上兵分两路对清军发起了攻击。日军第一路军由山上有朋统率两个师团共三万人,经过实地考察后,第一军从九连城安和平口涉渡,占领虎山,撕破了清军的鸭绿江防线。

在第一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的同一天,以陆军大臣大山岩为司令官的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从旅顺口后方的花园口登登陆,接连进站了金州、大连湾,开始向旅顺进逼。

这时的情况已是十万火急,一旦让日军占领了旅顺,日军的尖刀就可轻而易举地攻入大清朝的心脏—京津地区。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与威海卫隔海相望,形成渤海门户。一但这个门户被打开,日军军舰就等于冲开了渤海两扇门的其中一扇,可以在渤海上恣意横行,直接威胁到京津安全。

同时,旅顺还是耗费了李鸿章十几年心血、财力建设起来的,北洋水师修养基地,被称为“海军根本”。这里地形靠山,天然形成了巨大城垛,水深也利于停泊铁甲船,是当时远东首屈一指的大型军港。

为了守卫如此重要的地方,清政府在旅顺陆路、海岸修建了大小炮台二十余座,架设了140多门不同型号的炮。在李鸿章“宁失湾勿失旅”的指示下,清军甚至主动放弃了大连湾,退守旅顺,当时旅顺陆路正面防御总计兵力约14000人。

在李鸿章的估算下,在这样的防御力量下,至少可以固守3年以上。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固若金汤的,号称可以坚守3年的旅顺,在不到24小时就沦陷了。

在攻打旅顺之前,日军一边休整部队,一边不停地调查地形、搜集情报。日军也很清楚,旅顺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通过对情报以及地形的分析之后,日军确定了椅子山炮台为旅顺最薄弱的炮台后,日军开始发起进攻。

1894年11月21日上午6时50分,为了分散清军注意力,日军先派出联合舰队,列阵停在旅顺口外,对旅顺的海岸形成威胁。随后,又派出第一师团炮兵第一联队,炮击旅顺后路的陆路炮台。

上午7时许,日军开始集中40余门炮,攻打只有2门炮的椅子山炮台,围住炮台进行连环轰炸。在临近炮台的支援下,椅子山炮台的清军,勉强坚持了一个小时。最终由于清军守军死伤过重,椅子山炮台落入敌手。

至中午12时左右,日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旅顺陆路炮台,日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命令日军,除留少量兵力守卫旅顺后路各炮台外,其他部队兵分三路,全力向旅顺市区及海岸炮台推进。

东岸炮台守将黄仕林见旅顺后路炮台失守,没等到日军进攻就乘船逃走,使得人心大乱。即使部分爱国清军还坚守抵抗,仍无力回天,被迫放弃炮台。

在旅顺口东海岸各炮台失守后,西岸炮台原本在守将张光前指挥下坚持作战,一直将日军打得被迫暂时停战。然而,当天夜里,张光前也选择带着部下逃离了旅顺。至此,西岸炮台也全线崩溃。

当时的旅顺有7个平级的守将,但是他们又隶属于不同的军队。清政府军机处的大臣翁同龢与李鸿章,对于谁担任旅顺的统帅一直没有合适人选。旅顺的张光前召集诸将讨论推选主帅,但讨论一番后仍旧争执不下。最后只能按资历推选最老的姜桂题担任主帅。这一决定直接就让当时的旅顺前敌营务处总办龚照玙,逃回了安徽老家。原来姜桂题虽然资历老,但是目不识丁,并无统帅之才,让他做统帅,旅顺极有可能保不住。

就这样,在大部分清军都逃跑的情况下,小部分留下来的清军仍在旅顺城各个地方打巷战。但这些士兵不熟悉地形又无人指挥,几乎没有战斗力。日军的大部队很快就占领了旅顺。

在进入旅顺之前,日军军官大山岩曾对外国记者们说过,我们的军队是为了争取“人道权利”的军队,如果遇到投降者,我们一定会妥善的对待他们。

1894年11月21日午后,日军军官大山岩,准备在阅兵场主持祝捷会,并邀请外国记者一同前去庆祝。

此时的旅顺城内,日军已经开始将刺刀和枪口对准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日军紧紧追赶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人群。用步枪和刺刀对付所有的百姓,旅顺城内一片愁云惨雾,到处都是枪声跟惨叫声。

在外面疯狂屠杀的同时,大山岩在宴会厅命令奏响日本国歌,他完全没有被外面的枪声和惨叫声分神,而是跟来向他致敬的军官们说说笑笑。

看到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山岩如此神态自若,外国记者们意识到,日军根本没有放过城内百姓的打算。日军之前的说辞不过是他们伪装的面具,他们不但杀百姓,而且还是大规模屠杀。外国记者们为了表示对屠杀的抗议,在商议过后,集体退出了会场。

当记者们走出旅顺街头的时候,外面的景象已经是惨不忍睹,他们发现不知道如何走路,目光所到之处都是七零八落的尸体。因为地面上布满了尸体,只有踩在这些尸体上才能前行。

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即使有人苦苦哀求,日本士兵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在旅顺的街头巷尾,到处的是日军在残忍屠杀的景象。不管是惊慌地男女、恐惧地老人、哭泣地孩童、甚至连尚在襁褓的婴儿也没能幸免。顷刻间,这座城市就变成了人间地狱。从阅兵式开始时,日军就开始屠杀百姓,直至晚上都未曾停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国记者们曾用手臂上的红十字请求日军士兵放过一对父子,他们以为日军当时已经有红十字会。但是日军士兵对他们根本不予理会,而是迅速地将孩子杀死,还挑衅似的将那位父亲捅了三四下,任由他在痛苦挣扎中爬向自己的孩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失血而亡。

记者们意识到他们似乎并不安全,日军士兵可能随时会掉准枪头跟刺刀对付自己。不能救人,但总要留下些什么。于是,他们悄悄地记录日军屠杀百姓的场景,但在他们看来,懦弱的旅顺人似乎无力反抗,他们将旅顺人称之为“待宰的羔羊”。

在旅顺人民反抗日军的纪念油画中,有一副是纪念一位英勇的少年。这位少年的父母被日军杀害,他决心给亲人报酬,但手无寸铁的只能想到下毒这个办法。他悄悄潜入日军军营,把毒药投进饮水井里。第一次他成功了,毒死了不少的日军。当他再次潜入军营准备投毒时,不幸被日本兵抓获,这个英勇的少年牺牲时只有十四五岁。

还有一位苑铁匠,在日军屠杀到他的家门口时,他隐藏在门后手举大锤,当日本士兵踹门探头窥视时,他手起锤落,将日军士兵头颅砸的粉碎,后面的日军不明所以,一个个探头而入,被他一连砸死了5个。不幸的是,最后苑铁匠被破窗而入的日本兵开枪击中,中弹身亡。

虽然有人不想成为“待宰的羔羊”,但是却没有人领导他们,在日军的屠刀面前他们是那么无助。

美国记者克里曼感觉到自己很渺小跟无助,他写好了关于日军暴行的报道,却迟迟没有把他发回美国。克里曼非常恐慌,他恐慌如果这份稿件被日军发现的话,不仅仅他的安全受到威胁,关于日军的暴行的这篇报告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发出去了。

原来,当时的日本对于军事报道监察控制十分严格,在战争前,日本陆军省、海军省曾联合颁布命令,严禁在日本所有报刊登载军事新闻,以免泄露日军的侵略企图。随后,内务省又宣布对甲午战争的报道实施审阅制度。

各家报社在发稿之前,都要将原稿呈送到指定警保局,加盖审查批准印戳的才可以发表。一旦被认为是有污点的事件,就要打上禁止刊登的印记用墨水涂毁。到了9月中旬,记者们甚至只能发表当局许可公布的消息,而且刊登之后还要备案。,对随军记者也下达了极端苛刻的随军纪律,并指派军官全程监视。一旦被军方认为是有害的,立马押回日本,给予重罚。

克里曼发表了有关于日军屠杀旅顺百姓的暴行的文章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当时的日本外务省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的注意。他看到克里曼的文章后就开始着手为日军的暴行进行“洗白”。

陆奥宗光早就采取了重金收买政策,每次发现对日本不利的报道,便以高价买断,对称赞日军的报道就进行奖励。这时日本国内报社开始为日本军队宣传,美国的《旧金山纪事报》也连续用大篇幅报道,质疑克里曼文章描述关于日军暴行的真实性,这使得质疑使得克里曼的报道不仅没有引起足够反响,还饱受批评。

陆奥宗光甚至还派出了驻纽约的领事,让他跑到《纽约世界报》社,对刊登“假新闻”的行为进行抗议。

旅顺城里的4天3夜,日军的屠刀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城里几乎再也找不到活口之后,日军就开始想办法为自己的罪行毁灭证据。在大肆的烧杀淫掠之后,日军将尸体分三个地方进行焚烧,最大的火葬区在如今的旅顺万忠墓。

日军还无耻地将焚烧后的骨灰装进棺材埋了起来,立了一块写着“清军将士阵亡之墓”的木牌。以此来掩盖他们杀害无辜百姓的事实,口口声声说所杀的都是清军士兵。

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世界报》用了两个版面并配上多张图片,对旅顺大屠杀日军的暴行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篇细节详细,有理有据的文章被其他报社纷纷转载。

1895年1月8日,《泰晤士报》也刊登了记者柯文的文章《暴行发生在旅顺港陷落之后》,这篇报道让刚被日方努力隐藏的真相,又被抛到桌面上来。

陆奥宗光使出浑身解数,编了一套“漂亮”的谎言,他草拟了一份日本政府的声明,发给欧美各国驻日本的公使。

在声明里他继续指责克里曼的报道是 “虚假”的之外,他还整理了各种理由为日军开脱。“那些在旅顺口被杀的人,虽然身穿平民服装,但大部分都是伪装的士兵,真正的居民在打仗之前就离开了,日本军队的行为是看到了日本俘虏被肢解的尸体,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这样的说辞跟43年后的“南京大屠杀”事后如出一辙。

令克里曼想不通的是,中国的报纸为什么对旅顺大屠杀沉默不语?原来当时清政府根本不允许随军记者,记者们对于战争前线的消息大多是道听途说来的,真实性非常之低。

除了记者之外,清政府驻外公使对此事也保持了沉默,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不懂驻地的语言,与所驻地的官员沟通都要靠翻译来完成,而且他们忙于花天酒地,对于旅顺大屠杀的新闻报道可能根本就没有看。

1894年11月30日,李鸿章奏报清政府的电报:“经人实地查探,旅顺街道所杀民人,实有二千六七百,以大坑收埋,各山兵民被杀尤多,皆未掩埋。”清政府除了对逃跑的官员抓捕进行判刑之外,没有对旅顺大屠杀采取任何其他的措施。

旅顺失守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统治者还天真的幻想着自己作为受害者,妄想西方列强为自己主持公道。同时又害怕日本的军队打进北京,迫切地准备与日本谈判停战。

随后,日本政府经美国中介,也逼迫清政府派全权委员到日本讨论停战及签约的问题。就这样,世界的舆论和焦点转移到了中日议和的问题,旅顺大屠杀事件的报道从报纸上消失了。清政府没有揭露日军的残忍面目,日军也没有为大屠杀承担责任。

1895年1月27日,回到美国的克里曼,在旧金山基都教青年会馆举行了一次关于旅顺大屠杀的演讲。但是旅顺大屠杀的遇难人数他并没有讲清楚。然而直到41年后,中国学者孙宝田处于民族义愤,冒着生命危险,几经调查,才确认遇难人数近20000人。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旅顺各界成立万忠墓重修委员会,重修墓道和享殿,建立起了旅顺大屠杀纪念馆。

弱国无外交,腐败的清政府在近20000万同胞被屠杀之后,只是妄想着如何苟延残喘,他们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是的,他们永远不知道了,因为封建的他们即将消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政府;花重金打造的旅顺炮台,日军只用了一天时间给攻下
清军一触即溃 甲午年日军旅顺大屠杀
甲午之耻,日军对中国的第一次大屠杀,四天三夜,全城仅剩36人
甲午大战全记录 组图
甲午战争时西方媒体为何不同情中国?
被自家巨炮摧毁的龙旗舰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