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析饮食文化中的分食制和合食制——以唐朝为例

在陕西的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完整的新石器村落遗址,在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了一个公共的窖穴群,这个应该是最原始的集体仓库。可以说明在当时人类属于群居,对食物平均分配,这也是“分食制”最开始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流逝,“分食制”的传统也就流传了下来,但这时候的“分食制”并非现代西方比较流行的“分餐制”。西方的“分餐制”指的是一人一份,中国的“分食制”则是一人一案的饮食文化习惯。分食制的历史可谓非常久远,到了唐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合食制”逐渐替代“分食制”成为主流的餐桌文化。

一、“分食制”的发展和更替

“分食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在新石器时期,粮食为集体所有制,在吃饭的时候会平均分配,这时候的餐饮制度就是“分食制”最早的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时期被称作青铜时代,这个时候社会分化,有着严密的等级制度。在夏商周的墓葬中出土的餐具也就越来越多,不同等级的人也有着不同等级的餐饮用具。

最著名的就应该是“天子用九鼎”的规定,当时的鼎作为餐具也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自天子到士,每降低一个阶级,就会减少鼎使用的数量,以区分用餐人身份的高低。但这也表现出了在夏商周时期,人们的餐饮制度为“分食制”。

到了汉代,分食制也得到了延续,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砖雕及壁画中就能看出当时宴饮的餐桌礼仪就是“分食制”,汉代的文献中也有关于“分食制”的文字记载,为一人一案,分案而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也大多延续了分案而食的传统,但是这个传统在唐朝时期有了变化,从“分食制”向“合食制”发生转变

二、唐朝“合食制”的社会背景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是创造了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化历史,现在家家户户所采用的“合食制”就是由唐代开创并沿用下来的。

唐朝以前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在唐朝统一的政治背景下,南北民族大融合也带来了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再加上唐朝时期文化开放,并不排斥少数民族本身的文化,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就丰富了起来。

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各家各户也拥有了较多生产资料的盈余,少数民族文化也充斥在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北方游牧民族所使用的高桌和座椅得到了普及,一人一桌的就餐的“分食制”也就慢慢退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此外,唐朝经济繁荣,科举制度也为平民百姓有了融入上级阶层的机会,也使得唐朝时期社会各阶级的人员流动变得愈加频繁,这就动摇了传统氏族的阶级稳定,传统氏族对等级阶层、长幼尊卑等秩序要求非常严格,但因科举而晋升阶层的百姓并没有这样的复杂要求,这也就使得原有的分食而餐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冲击。

最后,由于经济繁荣,民间或者上层阶级的宴会增加,宴会的地点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很多宴会地点并不方便摆放大量的案几,或者参加宴会的人都是比较亲近的友人,这时若仍采用“分食制”的用餐礼仪,就不符合当时开放、自由的社会风气。由此,“合食制”兴起。

三、“分食制”落寞,“合食制”兴起

其实,以唐代作为分界点,唐代以前主要为“分食制”,无论是平民还是氏族大家以一人一案为进食方式,而到了唐代则以“合食制”为主了,大家在一张桌子上一同进餐,显得更为亲密无间。这中间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终还是有三个大点作为主要原因。

其一,政治开明,科举制度盛行,打破了传统门阀士族的稳定地位。在中国古代,因为儒家思想中阶级制度的影响,就遵循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点也可以从古代的饮食文化中体现出来。

在“分食制”中,上层阶级所使用的餐具、享用的食品等都与地位较为低微的人有所差异。统治阶级也规定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群用餐所使用的餐具、饮食的种类甚至饮食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这样的餐饮制度可以巩固阶级思想在人心中的地位,凸显门阀士族与平民阶级的不同。

到了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科举制度被采纳。这也使得门第不再是成为上层阶级的唯一要求,平民百姓可以依靠其本身的文化成为上层,但某些门阀士族中的子弟也会因为没有过人的才能而导致整个士族没落。饮食中,门阀士族所重视的“分食制”也就不再符合时代的需要,逐渐对追求平等、自由的“合食制”所取代。

其二,南北方民族融合导致了餐饮用具的不断更新,而餐饮用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用餐习惯的改变。唐朝时期,南北方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北方游牧民族也开始迁入中原地区,双方的文化开始融合。平原地区传统的文化和礼仪民俗都受到了冲击。

传统的跪坐被更舒适的高椅替代了,传统的席子和食案也被高桌、高床所替代;用来承装食物的用具也得到了发展,由传统的小碟小碗改为了可以承装更多食物的器皿,这些传统用具的更替也促进了“合食制”的流行。

其三,经济发展繁荣推动了餐饮文化的发展。唐朝时期经济发展可谓达到了一定地步,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使得生产资料得到了部分剩余,进而推动了农业向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迅速。北方游牧民族的融合也带来了食物种类的多样化,烹调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正是因为烹饪方式的改变,一人一案的进餐方式往往不能满足用餐的情况。“合食制”明显更能将众多事务集中放置,使众人可以聚集,一些以煮、烤等为主要烹饪方式的佳肴明显更适用“合食制”的用餐情况。

再者,物质的富足也使得人民越发追求生活质量,表现在饮食文化中就是追求餐饮制作 的多样化与细致化。精细的制作方式与完美的摆盘形式肯定需要“合食制”这样的饮食方式来体现,食物不单单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人们也开始追求视觉和嗅觉方面的需要。

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也引领着宴会之风盛行。人们开始在宴会之上交流情感,“合食制”这样的用餐方式刚好契合了随性、热闹的用餐氛围, “合食制”的饮食文化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推崇和发展。

四、总结

“分食制”在唐代之前契合了统治阶级强调等级制度,以加强统治的目的,是顺应历史传承的一种方式;而“合食制”在唐代得到了发展,也正是契合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但在历史上,不同的时间段内“分食制”与“合食制”可以说是同时存在,只是占比不同而已。

在唐代之前,虽然“分食制”较为流行,但一人一案的基础配置并非为所有百姓均可以达到的标准。在某些较为贫困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没有更多的餐具,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粮食,一家人并没有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进食。

唐朝之后,百姓的生活愈加富足,“合食制”却也成了主流的饮食文化,有很多宴席也采用了“合食制”的形式,但对于统治阶级接待外宾,明显“分食制”会更为合适

一方面“分食制”是传承了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外宾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代饮食文化的氛围感,提升了宴会的品质。另一方面,分食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当权者不受侵害,也可以使外宾更适应中华的美食,推进国际之间的交流。

总的来说,“合食制”在唐朝收到了大力推广,弱化了唐代之前按照身份等级严格划分用餐等级的制度,更好地体现了中国人包容、感性的特点。“合食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化,表现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五、参考文献

【1】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01)

【2】黎虎 . 汉唐饮食文化史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56.

【3】阮晓明 . 健康饮食方式呼唤分食制 [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宋朝以前都是分食制,到了明代以后就成了合食制了?
从魏晋门阀制度到浙大博士送外卖?
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环环相扣下逐渐阶级垄断的士族
门阀士族制是什么,为何在魏晋达到顶峰,又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个短命王朝三个大转折,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沿用了四百多年的九品中正制,为何在隋唐之后走向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