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毛主席的战略择机能力,身处美苏的棋子之位,却善用棋手之谋

提到毛主席,我们总能在他身上学到取之不尽的智慧。

毛主席

本文仅谈谈笔者一点粗浅的体会,咱们就能窥见伟人身上如同太阳照耀万物一般的智慧能量。

这一点体会,就是他的战略择机能力。

即在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过程中捕捉战略时机的能力。

关于毛主席的战略择机能力,有两个事件令人印象深刻

一、利用美苏争霸期间经历的“第一次柏林危机”,布局发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1947年7月,在毛泽东的精心筹划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

经过一年作战,国共两军兵力对比的悬殊情况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强弱形势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国民党军虽然已在几个战场上转入守势,但在陕北和山东这两个主要战场上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劲的攻势。

关于国民党在陕北的攻势,从“1947年3月胡宗南纠集20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取延安,而毛泽东同志按照全局考虑采取'弃守延安换取全国’战略转移。”就能看出国民党对共产党大本营志在必得的信心。

回头复盘解放战争期间的各大战役,在三大战役之前,我党对国民党的进攻兵力规模都没有超过50万。

比如,粟裕使用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国民党军队12万人面前进行了一把“七战七捷”花式表演的苏中战役只动用了3万人;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比如,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全歼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也只动用了27万人。

那为什么在1948年9月,我军敢投入大兵团(累计兵力超过50万)对国民党军主力进行大规模歼灭呢?

最核心的原因是形势突变的国际局势。1948年6月,处于全球争霸阶段的美苏两国,在德国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加剧。作为统揽全球之局的美国,此时的主要战备精力自然要放在欧洲,而对亚洲的战略帮助自然要下降不少。

毛主席正是看准在美国无暇东顾,给予蒋介石政府的军事、战略支持有限的背景之下,果断抓住战略机遇期,加紧谋划布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性决战,歼灭国民党军队152万。

等到1949年6月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时,我军都已经渡江了,全国解放的大局也已经奠定。

这个时候美苏两国就算是想来干涉国共内战都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了。

二、利用美苏争霸期间的“古巴导弹危机”,迅速部署对印自卫反击,速战速决,以斗争促和平

中印边境的领土争端问题已经由来已久,背后其实是英国人在20世纪初埋下的坑。

英国人在作为“英国人的世纪”的十九世纪中叶控制了整个印度之后,又进一步步步紧逼,力图攫取青藏高原,妄图进一步称霸世界。

英国于1888、1903年两次发动了侵略西藏的战争,甚至在1904年攻陷拉萨,大肆烧杀抢掠,迫使清朝中央政府和拉萨地方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

1914年,英国人又暗戳戳地在西藏搞事情,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策划西藏独立的阴谋会议,拉着当时的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召开了一个西拉姆会议。在这个会议中,英国人妄图非法获得中国领土利益,但是不敢声张。一直到1936年,英国人才磨磨唧唧地公开1914年的会议上提出过一个“麦克马洪线”,而且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被西藏地方政府签字认可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麦线”从提出开始,就没有被西藏地方政府、历届国民政府以及新中国认可过。

不过,英国人跟他的“奶牛”印度人却一直贼心不死,趁着中国一直在各种战场(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二次鸦片战争,回乱,新疆叛乱,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护法战争,中原大战,北伐,抗日,内战)里面不能自拔,在中印边境上搞各种小动作。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又趁着这个新生政权跟地球上战力最恐怖的军队在朝鲜掰手腕的节骨眼,妄图攫取领土利益。而中国对中印边境这些或明或暗的小动作,由于时机未到,只能看在眼里,一直隐忍。

为啥说,当时中国教训印度的时机未到呢?

一方面,印度并没有对西藏的领土稳定进行实质性侵扰;

另一方面,也是最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内陆与西藏地区并无铁路互通,一旦中国与印度发生国家战争行为,内陆地区向西藏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战略物资的投放能力无法满足军事后勤。

毕竟,中央政府收拾西藏本土的反叛势力比较轻松,可如果在后勤不足的情况下,跟印度耗上了,就得不偿失。

到了1959年,局势起了变化。中国这边开始修建青藏铁路,同时,中国境内连接新疆和西藏的“新藏公路”也修到了阿克赛钦地区。

中印边境争议的核心区域主要就是阿克赛钦地区和藏南地区,如下图。

中印边境区域示意图

藏南地区相较于阿克赛钦地区对中国来说,战略意义不算那么大,毕竟藏南那地方一大半人都是印度人,而且一到冬天没法从中国这边供给。但是阿克赛钦地区完全不一样,那地方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是连接西藏和新疆的关键节点,如果被印度占着,简直不敢想象。

在印度人他们那奇特的脑回路里面,居然认为阿克赛钦地区和藏南地区全是他们的固有领土。

关于阿克赛钦地区,还想多说一句,你看看这张图:

新德里跟昆仑山脉的关系

站在印度角度,就能体会到,如果该区域完全被中国控制,那么印度就会面临中国北宋时期的困局,新德里首都头顶一座大山

一旦印度阿三想闹不和谐,中国军队分分钟下高原教他们做人。

印度邻居们一看中国这边又是修铁路、又是修公路,建设兵团还准备种地。

他们思索着,看咱们这架势,是不准备就交出这个地区了。那他们肚子里的坏水就又开始作怪了。

1959年3月,西藏刚刚发生叛乱,看似与中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尼赫鲁大叔给周恩来总理来写信,称中印边界早已确定,并正式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在东段,印度政府认定麦克马洪线为边界线,中国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

在中段,印度占领了属于中国的9处领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在西段,他们占领着3.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印度在这三段领土区域的要求,已经大大超出了双方都承认的传统习惯线12万多平方公里。

1961年,周总理本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态度去了趟印度,准备把边界问题谈妥。可是,印度不知哪来的蜜汁自信非要将这些领土非法地纳入怀中。

既然不要鲜花和美酒,那就休怪我们送上刺刀和猎枪。

于是,通过战争手段解决的中印边境问题的方案也就被拿上台面了。

纵观十九世纪60年代初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中国的国力、国家影响力以及与美苏两国的国际关系,贸然掀起战端,必定会招来大量反对的声音。

国际上,跟苏联方面,在1958年,中国因反对按照苏联要求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到了1959年8月,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也就是朗久事件),苏方不问是非曲直,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众。

跟美国方面,中国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问题,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再看看国内方面,中国因为“中苏交恶”,失去了苏联天量的援助,同时因为“大跃进”后遗症叠加三年自然灾难,国内人民的生活环境也是非常艰苦。

综合以上,中国并没有以战争手段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时机。

不过,一个美苏争霸的意外事件突然从天而降。

1962年10月15日,美苏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地球上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按钮的边缘反复徘徊,在国家利益和毁灭地球中艰难博弈。

古巴导弹危机:地球在掌握核按钮的美苏政客的手中颤抖着

就在全球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古巴的时候,毛主席敏锐地捕捉到了对印作战的战略时机。1962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会议,确定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在印度军队根本就没想到,中国能够大打出手的时候,几个印度旅都已经被报销了。

而等尼赫鲁大叔终于反应过来,开始担心中国军队可能会直取新德里时,中国军队又迅速撤军了,并且如数归还了俘虏的士兵、武器、物资,弄得印度军队惶恐失措,一头雾水。

至于为什么在大好的胜利形势下撤军?

一方面,毛泽东称中印边界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

另一方面,争议地区离印度太近,离中国核心区太远,如果陷入长期的苦战,等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和平解决,就完全能腾出手来,在中国的其他区域搞事情,那样的话,将会让中国的整体战略布局陷入不利局面。

因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就成为了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

毛主席就是这样,两次利用美苏争霸的摩擦冲突,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用斗争求和平的方式取得了中印边境的和平稳定。

他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决策,实在是彪炳千秋,值得永远怀念!

全文结束,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请随手点个赞,非常感谢!有任何见解、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印度,我军司令问部下“敌人啥特点”,回复让中央意识到:不妙
中印战争中方胜利,刘伯承建议少撤点,毛主席:撤到麦克马洪线后
1962年中印战争有多难?战前毛主席曾问张国华:我们能不能打赢?
1962年中印战争有多难?战前,毛主席问张国华:我们能打赢吗?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看到印度被中国吊打后,美苏为何选择沉默
张国华想吃掉印军一个旅,总参不批怕胃口太大,毛主席:让他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