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污蔑为汉奸,100多年后才正名,他的一生太传奇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在晚清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

曾国藩,在他的劝说下出山,才有了湘军扬名天下的传奇

李鸿章,是他一生挚友,受他启发,开办洋务运动,挽救风雨飘摇的清朝。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他被无数人称之为近代中国的先行者

他就是郭嵩焘

△ 郭嵩焘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被视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特意向邓小平打听郭嵩焘的墓在哪里。
这是因为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任驻外使节,郭嵩焘出使英法时,仪态端庄,人品高洁,被尊敬与缅怀。
可在当时的时代,他却被举国上下唾弃,骂作汉奸。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才被正名。
有读者曾说,想要了解晚清史,从郭嵩焘的一生入手最为合适
因为他生长的时代,横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他是第一个走出中国,意识到中国必须走向世界的人。
新的思想浪潮,西方强盛的物质文明,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
而踏浪而行的郭嵩焘,面对的是延续三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在历史动荡之下,他以一己之力抗衡,企图唤醒沉浸在华夏美梦的臣民,却以失败告终,郁郁而终。
郭嵩焘个人一生的挫折,也是晚清中国的挫折。
如果你想了解近代中国史,想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第一次碰撞是何情形,
今天,强烈推荐你看看这本,由历史名家汪荣祖所著《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这本书,以郭嵩焘的一生,串起晚清史的动荡巨变
可以说,同治光绪年间的社会,如何反对新人新政,历史阵痛期国人的迷惘......从郭嵩焘的命运中,就能得以窥见。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回首大清的溃败,正是应了郭嵩焘的那十二个字: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翻看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一度出现鲁迅笔下,那个铁屋子里的先醒者。
他最先醒来,惊恐地看清了国家将衰败于狂澜之中,
他拼命地试图砸破铁屋子,但却被这屋子里昏昏沉沉的梦游者束缚住手脚——

“朝廷上下不识洋务,不通古今大局,士大夫沿习南宋以来空谈虚骄风习,不考求实际,不顾时易势变与为法不同,也不能辨别曲直。”

挣扎哭号中,他痛苦地眼见着国家走向了衰败——

举国上下,愚昧的士大夫和百姓们对郭嵩焘极尽辱骂,甚至有乡试学子冲到他的家门外,扬言要拆毁。

他穷其一生,却根本无法逆转这个国家衰落的趋势......

郭嵩焘

清醒看世界第一人

郭嵩焘生长的时代,横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包含了19世纪的大部分。
这个世纪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鸦片战争后,门户洞开;
太平天国,造成空前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英法联军入侵,京师失陷、圆明园焚毁......
西方势力打进来,旧中国无力抵御。

而郭嵩焘,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一路从秀才到上任军务、巡抚、驻外公使。

与同是洋务派的李鸿章、曾国藩为挚友,为国鞠躬尽瘁。
1856年,是郭嵩焘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
这一年,他奉曾国藩之命,赴浙江为湘军筹饷,顺道去了上海。
郭嵩焘到上海时,英国人法国人在“洋泾浜”已落脚十余年,经营得有模有样。
这是他第一次与洋人打交道。
传说中的“鬼佬”,长得高大秀美,所修的洋楼宽敞整洁。
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船舰,更是超乎想象,那完全是一种新文明的产物。
他认知到当时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世界已走进中国,中国必须要走向世界。
然而他的明见睿识,却并不被接受。
历史上著名的“马嘉理案”发生后,六十岁的郭嵩焘奉慈禧之命,
1876年与妻子从上海冒雨登舟,前往英国“道歉”,正式就任驻英公使。
从中国到英国,海上航行了几十天,途经了十八个国家。
这一路上的见闻、近代西方物质文明的富盛,给了郭嵩焘巨大的冲击。
照明可以不用蜡烛,可以用电灯;
电话、电报,比飞鸽传信要快多了;
汽车、火车,让交通更便利......
他将一路所见,途经十数国的地理位置、异土民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整理成日记,定名为《使西纪程》,传回国内。
呼吁国人开门看世界,从“天朝上国”、视异域文明为异端的迷梦中惊醒。
可这本日记,一传回国内,就受到举国上下痛骂,
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文人,强烈要求把郭嵩焘下狱审判,称他所言“诚不知是何肺肝”“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
次年,在挨了五十大板后,郭嵩焘黯然回到长沙,在湘阴老家度过了余生。
回程路上,湘江沿路的通行口岸,拒绝他上岸,迫使他改行陆路。
回到长沙,省城士绅早已贴满了大字报迎侯他,各种攻击之能事,指他“勾通洋人“。
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谩骂不绝于耳。
一个爱国者,彻底成了祖国的敌人。他悲痛写下:
人生都是可怜虫,苦把蹉跎笑乃公。
奔走逢迎皆有术,大都如草只随风。
1891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

近代文明冲击下的晚清

走向世界的挫折

郭嵩焘个人的挫折,也是晚清中国的挫折。
郭嵩焘的一生,曾亲身参加了抗御外国侵略的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以后,他是曾同藩创办湘军的重要谋士,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洋务运动中,他是积极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可他无力改变这一切。
伴随着清朝崩溃的,还有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文明思想。
封建思想的迂腐,从随同的使臣刘锡鸿对郭嵩焘三大罪的控诉,就能窥见一二:

⊙有一次使团参观英国炮台,天气突然转冷,一个英国人出于好心为郭嵩焘披了件大衣,这是失节,宁可冻死,也不能接受洋人的帮助。

⊙英王邀请清国正副公使出席白金汉宫音乐会,郭嵩焘学洋人一样翻阅音乐节目单。中国的大臣居然学洋人?这是有失国体!

在几经列强入侵之后,风雨飘摇的天朝大国终于在自我陶醉中觉醒。
当时京内有恭亲王和文祥,
京外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他们开展自强运动,试图扶大厦于将倾。
引进机器办工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兴建新式学校,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设电报局,修铁路......

他们试图唤醒民众甩掉长辫,可自强之路却遭到了旧制度、旧精神的阻碍。
官场腐败,层层命令无法下达到底层,民众思想难以扭转。
李鸿章、曾国藩等权臣,内忧外患中开风气之先,却始终圃于士大夫之传统。
他们没有意识到近代化的国防,需要的不仅是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还需要有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
开眼看世界的郭嵩焘曾写信给李鸿章,说西洋的学问不止造船造炮,还有政治经济,我们都要学。
读这本书的时候,历史的沉重让我数次停阅。
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
因为那里放着八国联军侵华时,从中国抢掠来的20万件文物瑰宝。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很多人因为晚清中国的屈辱,而逃避这段历史。
写历史的目的是保存某一段历史的真相,传之后世,警惕将来。
在这本书里,汪荣祖先生,用客观、真实详尽的史料,从郭嵩焘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那段沉重的近代史。
也让我们认识并了解到,在那个时代的那些大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
有人把李鸿章称为时代的罪人,他作为权贵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大清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可在这本书里,你能从他与郭嵩焘的交往中,读懂他的大义,为挽救民族衰落的爱国情怀
还有“以笨闻名”,科举考了7次才中的曾国藩,靠着“守拙”和“格局”成为比肩孔孟、王阳明的“半个圣人”......
若你从未读过近代中国史,从未了解过那些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中,力挽狂澜的能人们,
那这一本足以入门,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思想世界。

一部近代史的缩影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郭嵩焘写下: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反顾历史,回看来路,郭嵩焘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维新思想的先声。
他痛恨反手关家门,力主开门看世界,他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仍能刺破历史阴云,熠熠生辉。
今天带来的这本《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作者汪荣祖,深耕史学多年,出版过20多部近代史著作。
这本书自1993年出版,已绝版多年。
本次全新升级上市,逐字逐句勘校,增补了万余字的细节描写。
这本书最好的一点,就是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真实、深刻、生动、翔实的记录大时代背景下,一代名臣波澜壮阔的一生。
锁线装帧,可180度平摊。排版舒朗,大字号,久读不累。
同时还收录了往来书信、个人影像等相关图片。
典藏和送礼都非常合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晚清唯一梦醒者,却被骂成汉奸走狗!被李鸿章、梁启超等人所敬佩
郭嵩焘评晚清外交:一蠢二蛮三诈四怕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清朝首位驻外大使, 被痛骂为汉奸, 离任后差点进不了国门
停滞的帝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