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交的本质是什么?一篇文章终结你所有的社交问题

我们很容易在与人相处中,把握不好尺寸,一不小心就成为「不会聊天」的人:

明明总在讨好他人,却还是被人嫌弃、排斥;
上学拒绝帮宿友签到,明明没做错,却因此被针对;
同事聚会时,总是用玩手机掩饰尴尬,一直融入不了大家。

很多人觉得,全方面为他人着想,隐忍自己的情绪,博得所有人的好印象,就是会聊天的人,就是高情商。

其实不然,真正优秀的高情商人士,都在遵循一个社交规则:

能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不觉得难受。

今天的这篇文章,和你聊聊社交的本质,终结你的社交问题。


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
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打发无聊,或是有共同的兴趣等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这种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且绝大多数人自小产生的社交行为,都是源于这种共情类的需求。

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他的共情社交会逐渐的减少;

并且在同一年龄与阶层中,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强、社会地位越高,他的共情社交就会越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朋友越少,越长大越难和别人交心;还有为什么两个原本社会地位一样的人,其中一个发达了之后就会疏远另一个的原因。

共情社交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

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时,或是当他社会阶层较低、生活不如意时,他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

那么有些人可能会说了,那还有一些明明心智很成熟、也很热爱社交的“交际花”,这又如何解释呢?

那是因为,那些交际花要么只是单纯地喜欢「和很多人一起玩」这件事而已,就和一个人喜欢骑马、喜欢打球一样。他就算不和这群人玩,和另一群人一起嗨也是一样。

而功利社交,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这种功利性社交从小孩子挑选玩伴时就已经产生了,比如:

在班级里大家都倾向于和零食最多、玩具最多的小孩做朋友;

如果你的干脆面每天都分给一个小朋友一半,而他却从来不分给你,那你最后会放弃这个朋友。


随着一个人心智的完善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他会越来越注重社交的「效益性」。


所有的社交问题
都源于“社交边界”的不清晰

功利性社交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是得到帮助。

但许多问题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社交的认知是不清晰的。比如:
因为你在国外,朋友找你帮忙代购不给代购费,你拒绝,他们就说你不够朋友;

因为你是学摄影的,朋友就让你“免费”给他拍照,并以“不就是按几下快门么”为理由。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一向是将「功利社交」与「共情社交」混为一谈。
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互相麻烦的啊!

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往往还会被美其名曰“够义气”、“显得亲切”、“有人情味”等一系列高大上的概念。

这本质上其实就是:

试图通过建立「共情人脉」来从对方那里获得「功利性」的利益交换。

我们要意识到:

对于「共情朋友」,你只能理直气壮地向他提出共情类的需求。

比如当你难过时可以要求他陪伴你,当你无聊时可以叫他一起玩,当你开心时可以拉着他一起疯。

但是当你们涉及到「功利性」的交际时,你应当按照「功利社交」的方式去和对方沟通。

你的朋友再有钱,当你危难时他借钱帮助你,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你应该对此怀有感恩,并写下欠条算明利息。

至于他要不要利息或是把这钱白送给你不要还了,那是他的事了。

反过来也一样。

决定是否帮助他的选择权完全在你手上。

你完全不需要在拒绝了朋友的请求时心怀愧疚,而对方也没有任何权利,因为你不帮助他而指责你。


最好的社交方式
是「对事不对人」

由此,我们还可以延展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要讨好别人。

有很多人被自己总是去讨好别人而困扰。

他们一方面对自己习惯性在别人面前摆出低姿态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会在面对别人时,不由自主放低自己的位置。

实际上他们只要理解了一点之后,马上就能停止讨好了。

那就是——讨好无用。

讨好不会令别人喜欢上你,不会令别人看得起你,不会让别人愿意平白无故地帮你。

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只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和你所用的手段。

还有一种交际方式叫做「对事不对人」。

从你的角度而言,你要在和别人沟通时,停止对别人人格或价值上的评判,而仅仅是阐述事实。

比如要这样说:

小李你这个工作做得不好,而不是,小李你这个人真没用;

阿强你在我危难那次没帮我,而不是,阿强你真没义气。


从别人对你的角度而言,当别人说你某事做得不好时,你应当理解为,那只是对你的行为的评价,不意味着对你整个人的否定。

如果你发现和一个人沟通时,经常会由「就事论事的讨论」,转变为由「情绪控制的攻击」,那你应该直接放弃,今后和这个人交流的必要。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每次当我告诉别人:

你最好放弃这个朋友,多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时,他们总觉得我太无情、太自私了。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

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做朋友的标准,不是“认识了多久”、“感情有多么深厚”这些问题,而是随着你的成长也在改变着的,你的新的择友标准。

要知道「人是会不断改变的」这句话意味着:

随着你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你的社交关系也必然随着改变。

而且在你没有明确自己的择友标准和交友原则之前,你所遇到的一切朋友,只不过是“碰巧和你相遇的一些人”而已。

因此在对待社交时,我们应该持有的一个心态是开放式、不强求、以自己的需求和评判标准为主导的。



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当你的心智足够成熟,感觉自己在和一些朋友相处时很累,但碍于面子又不好直接终结关系时,你应该直接终结这些关系。

当然很多人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说:这样怎么可能交到朋友?

所以接下来的这个建议至关重要,也是我为你分享这篇文章的核心目的:
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并不是人人都要成功,人应该做他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去迎合别人。

所以这个「提升自己的价值」,是建立在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前提下。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当你在做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够遇到真正的朋友。

你永远要记得在人际交往中一个最起码的原则是:

不要主动去得罪别人。

我希望你通篇看下来之后,能够对「社交」这个概念,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和透彻的认识,

然后你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才能轻松自然,不再拘泥于人情礼节、不被别人道德绑架,不错误地为别人的问题负责。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朋友。

他们仅仅是从小被教育,模模糊糊地被大人灌输了“朋友多了很好”、“多和其他人搞好关系”这种概念,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要多和别人交友的这种设定。

并且,社会将没有朋友、不爱交际的人,定义为“孤僻的”、“奇怪的”。

实际上,随着逐渐成长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社交需求真的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可能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并不是友情带来的快乐,而是不得不伪装的痛苦,和早已疲惫的应付。

所以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很多人要勉强自己。

就像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读书,并不想多么成功,

他们觉得没必要为了权力地位金钱活得那么累,

他们觉得买房子装修好麻烦,还不如租一辈子房比较轻松,

他们觉得并不需要亲密关系,所以单身一辈子更自在,等等。


但是他们却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下,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伪装成自己不想成为的人,做着“别人”会羡慕的工作,为了“物质”或是“稳定”,和一个自己并不想要的人结婚。

他们日复一日这样生活着,内心无时无刻不被痛苦和迷惘折磨。

于是,他们去找心理咨询师,质问自己怎么了,他们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为什么自己不开心,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总是感到人生没有意义,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痛苦。


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活着。

他们并不真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在迎合别人的眼光,

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为了让伴侣不离开自己,

为了不丢失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为了不去面对自己所害怕的事物,

为了避免“未来”的风险,为了为“以后”做打算……


这样的lists可以列到无限长,只要你还是拒绝成为你自己,任何理由你都可以拿来当借口。

但是现在只要你愿意真正活过来,下定决心不再为别人而活,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卸下伪装。



其实当你真的开始去做,不,甚至是你当你开始考虑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

你所畏惧的那些,其实并不那么困难,很多问题也并不是无解的。

问题只是在于:你有没有愿意去解决问题的决心而已。

那么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已经在头脑中有一些想法了,但是他们对于什么叫“做自己”,怎样“成为自己“这个问题还有些无所适从。

什么是“自己”?要做什么才算是“做自己”呢?

不需要想这个问题。

让自己放松,让自己感到舒服,
吃你爱吃的食物,买你喜欢的衣服,
看你爱看的电影,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不着急,慢慢来。

这就是活着。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的本质| 一篇文章终结你所有的社交问题
社交的本质 | 一篇文章终结你所有的社交问题
社交的本质:一篇文章终结你所有的社交问题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共情社交与功利社交,以及无效社交!
主动谈钱的人,才是聪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