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那份难得的“回报”。

  ◎文/ 谢亦森

至今还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我用一首诗作挣来的30元稿费,买回了一件外套和一件衬衣,从而结束了全校上万名大学生中唯我一人穿打补丁衣服的寒酸相,让远在乡下养猪卖菜为我挣学费的父母高兴得掉下了眼泪。

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没日没夜没完没了地写。于是有了更多的稿费、不薄的积蓄,于是又有了一个盼望名利双收、出人头地的“作家梦”。

◎ “同意”二字虽然不是稿费,但它像阳光一样让人温暖

可惜事与愿违,后来我当了秘书,不仅没时间搞创作,而且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文章,累得半死不活不算,还不能署个人姓名,当然也没有稿费,能领点加班费补补烟钱茶资就算不错啦!为此我懊悔过、消沉过,甚至有过辞职不干的念头,但事到如今又能怎样呢?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却总是心有不甘。好不容易摆脱了稿费“回报”的诱惑,却又陷入对另一种“回报”的迷恋和追求,那就是:起草的文稿到了领导那儿能顺利通过或基本通过,稿纸头上能出现那熟悉的“同意”二字。局外人可能体会不到,这“回报”对于我们秘书人员是多么珍贵多么难得啊!它意味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承认、写作能力被肯定,它使我们觉得有成就感、自豪感,它会让我们把写作时所有的艰辛和烦恼忘得一干二净,会觉得心情特别畅快浑身特别有劲儿,甚至会约上几个同事躲进某个小酒店就着花生米和卤鸭翅大醉一场。而对于我,它还会带给我当年在邮局柜台前清点稿费时那种难以言说的快感和满足感。总之,在我们这些辛苦而又清苦的小秘书看来,“同意”二字虽然不是稿费,但它像阳光一样让人温暖,像三伏天的冰淇淋一样令人舒坦,像得到心仪女孩青睐一样令人甜蜜和沉醉……

这就难怪,为什么我们会像蜜蜂一样在书籍、报刊、资料、报表的丛林中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为什么会像陀螺一样夜以继日地转个不停,无数次地构思、起草、修改,在无边无际的“格子”里艰难地攀爬;为什么会像老黄牛一样负载着工作和生活的重轭默默耕耘,牺牲夜晚的宁静和舒适,牺牲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欢乐,痴痴期待着一份也许并不属于自己的收获。

这就难怪,为什么每次交稿之后,我们会像新媳妇见公婆那样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祈祷着:领导啊,您看这样写应该可以了吧?这可是我熬了三个通宵写出来的呀。领导啊,您就行行好,高抬贵手签下那“同意”二字吧。

这就难怪,为什么每当稿子被打回来大改或重写时,我们会感到失落和沮丧,次数多了,还会有一种沉重的自卑感压上心头,在同事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来。是的,虽然稿子返工是常有之事,虽然领导未必会当面批评我们,但稿子不成功,任务没完成,毕竟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啊!

◎ 总结了几条“对付”的办法,却不料露馅挨批评

那怎么办呢?稿子照样得改,任务照样得完成,你总不能因为没有得到那份“回报”而赌气不干吧?于是,我和几个同事摸索、总结了几条“对付”的办法:一是所谓“迟到交稿法”。那次我们为地委书记起草在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知道书记思维活跃,角度多变,只要时间来得及,会要求我们把讲稿没完没了地改下去,我们便采取了“拖”的办法。本来稿子已经写得差不多了,秘书长来催了三次,我们总说还在改、还需充实材料,直到开会前一天才把稿子交上去。可想而知,就这么点时间,秘书长得把关,然后书记还得看,还得打印、校对、装订,就是神仙也来不及修改了。果然,第二天会议上,书记基本上全文照念,我们成功了!二是所谓的“改头换面法”。即内容基本上还是那些内容,文字也基本上还是那些文字,换个法儿让它“新”起来。比如,本来是平铺直叙讲三个或四个问题,变个角度,用“加强领导”把它们串起来,反正书记讲话哪一句哪一段不是加强领导?看上去反而显得集中、紧凑了。又比如,改造小标题,把短标题变成长标题,或者把平实朴素的语言变成新颖活泼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为我们抓住了书记“多变”的特点,此法也屡屡生效。三是所谓“移花接木法”。此法多用于起草年终总结和某些重要文件。说到写总结,大家都很烦,明知道写了也没人看,但年年都得写。写就写吧,我们就把往年的总结翻出来,架构和内容基本不变,变的只是时间和发展数据,再加上领导关于几大工程或几大战役之类的新提法,一篇总结也算完成了。还有文件起草,凡中央出台了某个重要文件,各级都得认真贯彻落实,这本来也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一些领导出于“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考虑和“以文件贯彻文件”的习惯做法,不管有无必要,都得层层起草一份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那怎么起草呢?有些东西中央文件已规定得很明确很具体了,很多还是刚性的、不可改变或自由发挥的,如果改变或发挥那就真的不是“保持一致”了。于是我们就直接在上级文件上进行“修改”,基本框架和内容保持不动,把标题改一改,把语气变一变,把“全国”或“全省”改成“我市”,这样一份“重要文件”就算大功告成,也往往能得到领导认可。四是所谓“挪位嫁接法”。实在修改不下去时,就去搜集和研究领导以前用过的重要讲话或由其签发的重要文件,从中找出他经常运用的精彩观点、段落或语言,“嫁接”到现在的文稿中;或从报刊、网络上搜集某些重要事例和精彩言论,稍加改造后为我所用。

上述几“法”,虽然让我们曾获得过成功,还节省了许多脑细胞,但碰上心细、记忆力好、文字水平高的领导,还是容易露出马脚。记得有一回,我们为市委起草关于贯彻中央×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用的就是“移花接木”的法儿,只可惜忙中出错,忘记把中央文件中“全国”二字改为“全市”,被书记发现,结果挨了一顿好骂,还举一反三对机关文风进行了一番整顿,弄得我们灰头土脸狼狈了好一阵子。不过,回想起来还是感谢书记,因为从那时起,我们再也不敢投机取巧耍弄这“法”那“法”,变得老实、听话多了。虽然那几招并不都是坏主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问题就出来了。首先,不利于提高机关文稿质量。机关文稿是直接为决策服务的,带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指令性,所以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谋篇布局、确定主题、提出任务、制定措施乃至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如果虚于应付,热衷于玩文字游戏,那只能是制造文字垃圾。其次,不利于推动工作。文稿一经领导在会议上念出或制作成文件发出,就成为下级贯彻的依据、行动的指南。因此,文稿是否既符合上级大政方针又切合当地实际,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否能推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就直接检验着文稿是否有实用价值。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而停留于结构、语言、角度的花样翻新,对实际工作就毫无意义。再次,不利于秘书人员自身成长。好钢是炼出来的,好笔是磨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手笔是“苦”出来的,唯有老实认真、勤学苦练,才能不断进步提高,也才对得起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如果自我要求不严,靠小聪明、小伎俩蒙混过关,不仅贻误工作,对个人成长也毫无益处。

◎ 难得的“回报”从何得来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稿子的成功率,真正得到那份难得的“回报”呢?

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和质量意识。说到公文写作,人们往往把它戏称为“为他人作嫁衣裳”,从它的性质、作用和出现的形式看,此话有一定道理,这也就决定了秘书必须有坚定、强烈的奉献精神,既要融“小我”为“大我”,又要变“为他人”为“为自己”。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把领导交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才会像搞个人创作挣稿费那样认真对待公文起草和修改,追求文稿的高质量;有了这种精神,才不致粗制滥造,马虎了事,才会像企业生产产品、科学家搞科研而不厌其烦地检验、测试一样,反复推敲打磨,不放过任何一点纰漏和瑕疵,力求不出次品和劣品。目前一些机关文稿质量太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同志缺乏奉献意识和质量意识肯定是大有关系的。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于失败的定力和耐受力。就写作锻炼的过程来说,失败是成功的通行证,一次次失败就是一级级通向成功的阶梯。这是任何秘书人员都不可逾越的,即使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大手笔也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同时要看到,在多数情况下,修改,其实是文稿形成的一道必经工序,尤其是那种综合性大稿、重稿。有时需要汇集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各界人士乃至基层干部群众意见而成,即使形成了初稿有时还得反复征求意见,往往经过几个甚至多个回合才能最终定稿。因此,面对失败,不要怕丢面子、挨批评,不要担心领导和同事认为自己没水平,而要迅速调整心态,认认真真把稿子修改好。这一点,对于初进机关的新手们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一两次不成功就丧失了信心。

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做扎实。即动笔之前先把思路理清楚,开会讲话也好,发文件也好,主题是什么,目标任务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和要求,要通过领导授意或自我思考,基本考虑停当,然后制作成写作提纲,经领导审定后再动笔。这样,就可避免或减少返工修改甚至做无用功的现象。这本来无须多说,但的确有些同志有时忽略了这一点,自己还没有考虑清楚,或者虽然考虑了但不够明朗和成熟,就匆忙动笔,写到哪儿算哪儿,这哪有不出废品的?当然,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也跟领导有关系。一般来说,凡重要文稿,起草之前领导应该交代自己的意图,让秘书写作时有所遵循。但有的领导不知是由于心里没谱呢还是有意给秘书锻炼机会呢,事先什么意图也不交代,只叫秘书们先写,写了再拿来看,不行再写,再不行再改,如此三番五次地折腾,直把人“改”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这种打乱仗、打无准备之仗的做法,无论领导还是秘书都应努力避免。

找准“失败”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领导否掉任何一篇稿子,一定有他的理由。什么理由呢?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虽然事先交代了意图,但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比如更换主题、调整角度、增减内容等,这时一般会有明示,按他的意见去改就是。另一种情况是,问题出在起草者自己身上,或者是对领导意图领会不够,表达不充分、不准确,或者是没有体现领导本人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或者是对常年在抓的工作老调重弹没写出新意,或者是华而不实、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如此等等。总之,要认真查找、仔细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自己找不出原因,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把问题找准了再动笔改。我自己的体会是,与其说写文稿难,不如说修改文稿更难,修改是最累人、最烦人同时又是最磨炼人的活儿,有时改得头晕脑涨气急胸闷甚至捶着脑袋骂自己无能,但每修改成功一次,写作水平就前进了一大步。

是的,我们的写作没有稿酬,但我们期盼的那份“回报”却比它丰厚而又珍贵。

战胜了惰性,摆脱了平庸,离那份“回报”还会远吗?

(作者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插画:米欧插画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写作者尽快“上路”的途径——机关公文写作知识讲座(一)
看到省委书记和秘书的谈话,才明白秘书不开窍的原因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一步到位,博得一把手恩宠提拔?
拉直三个问号,离材料高手更近一步!
湖北作家|王景瑞:衣带渐宽终不悔(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