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营草莓别样红
提起颍泉区闻集镇,不少人都会想到鲜美的草莓,集中上市季节,该镇每天大量草莓发往全国各地。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如今既是当地金字招牌又广泛带动农民致富的草莓种植,早在10多年前,还只是火营果蔬合作社理事长张殿兴在7分农田里做的“试验”。
    张殿兴是闻集镇火营村人,1996年,在长丰县打工的他,发现种植草莓是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于是,当年便买回4000多颗草莓苗,在自家的7分田里做试验。由于没有经验,又不懂技术,他的试验很快便以失败告终。不过,他并不愿放弃,前后三次去北京农业科学院请教专家,引进外地种子,采用大棚、保护地栽种技术,终于摸准了草莓种植的门道。采用新方式种植的第一年,便盈利几万元。自此,张殿兴的草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2008年,他又成立了火营果蔬合作社,带领当地部分农民,采用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抱团”发展。渐渐地,火营草莓的销售范围,开始从阜城向周边地区扩展,甚至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带动的农户越发增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也逐步拓展,但是张殿兴心里却担忧起来:草莓生长需要营养成分较高,对土壤品质要求高,使用过的土壤短期内容易受病虫害等影响。因此,每年合作社都要流转使用新土地,这就意味着合作社每年要重新移大棚、搭钢管、扯电线,“每年都要重新流转土地,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为解决这一矛盾,张殿兴跑到山东烟台学习了“重茬”种植技术,在本地试验成功后,又于2014年8月在闻集村建成了一个固定的园区,终于解决了困扰合作社多年的土地重复使用问题。
    “原来每年都要更换土地,流转土地麻烦不说,成本也会大幅增加,而现在利用‘重茬’技术,可以在同一块地里反复种植,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了,间接增加的收益不知道有多少。”张殿兴说,突破瓶颈的闻集草莓,效益一年赛过一年。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00多名,草莓种植面积近2500亩,亩均收益2万元左右,而整个闻集镇的草莓种植面积也超过万亩。
    “除了种植草莓,合作社还在发展草莓种苗培育,以成本价为社员提供种苗,可以降低社员的生产成本,剩下的还可以对外销售,既能带动新农户的加入,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增收。”张殿兴介绍说,现在,合作社已不再单纯扩大发展规模,而更多地向科技要效益——成功掌握的高架无土立体栽培技术等种植技术,研制并使用的自动化的半坡式钢架大棚技术,无一不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下一步,合作社将增加水肥一体化设施、安装物联网设备,依靠更多的现代农业科技,建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点,带动社员迈上增收致富的新台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棚草莓正月红,每亩多收两三万(组图)
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
80后女大学生和她的欢乐庄园
立体草莓
湖北潜江葛柘村:大棚映照“好光景”
富硒草莓:巧用小名片打开大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