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选编译】杏仁核及连接结构的显微解剖
意大利比萨大学的Alessandro Weiss等通过Klingler技术对杏仁核及连接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该结构的进一步认识,结果发表于2021年4月的《Brain Struct Funct》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Ref: Weiss A, et al. Brain Struct Funct. 2021 Apr;226(3):861-874. doi: 10.1007/s00429-020-02214-3. Epub 2021 Feb 2】

研究背景



杏仁体(The amygdaloid body,AB)为一边缘核复合体,位于颞叶内侧,其与边缘系统、丘脑、脑干和新皮质有广泛连接。杏仁核复合体可分为基底外侧部、中央内侧部、皮质部及包绕所有部分的灰质,其在难治性癫痫和相关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意大利比萨大学的Alessandro Weiss等通过Klingler技术对杏仁核及连接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该结构的进一步认识,结果发表于2021年4月的《Brain Struct Funct》杂志上。

研究方法


作者对9例男性尸头大脑半球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其中7例采用Klingler技术行纤维束解剖,2例用于冠状位脑断层切片和Luxol固定蓝染色。

研究结果


杏仁体的形态和位置解剖
杏仁体位于钩回前部,卵圆形的灰质核复合体,前后径和横径分别是11.96±2.18mm和16.05±3.087mm。其内侧面与半月回和环回毗邻;后方面向缘内回和梨状皮质(图1a)。杏仁体后部为侧脑室颞角的前外侧壁,因海马头杏仁体表面呈凹形,与之分离为钩回隐窝(图1b)。在颞角,杏仁体的上部位于侧脑室前顶内,前部位于颞极白质内(图1b)。在上方,杏仁体与苍白球相连续(图2)。杏仁体与颞中回和颞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是34.4±6.7mm和23.3±5.3mm。大脑脚位于杏仁体内侧2.1±2.13mm处,而动眼神经起自杏仁体内侧的后内侧方12.9±1.8mm处。

图1. 杏仁体的形态和位置(黑色星号)。a.颞内侧区解剖。杏仁体位于钩回前段深部。绿色区表示杏仁体与杏仁体周围皮质的关系。杏仁体的内侧面上方和下方分别与半月回和环回相邻。杏仁体后内侧和后下分别面向缘内回和梨状皮质。b.左颞叶基底面解剖显示,杏仁体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颞极位于杏仁体前方;钩回由前部(杏仁体和杏仁体周围皮质)和后部(海马头和海马旁回周围皮质)组成。杏仁体通过钩回隐窝与海马头分离。大脑脚位于杏仁体后内侧;前内侧部,杏仁体通过嗅沟与前穿质(anterior perforated substance)分离;后上方,杏仁体与颞角的顶部相连续。

图2. a.前连合水平颞叶内侧区冠状位显示杏仁体的亚分区。腹侧屏状核分散在整个钩束中,与杏仁体无明显分界。b.Luxol快速固定蓝染色图。杏仁核-梨状皮质区由杏仁核和梨状皮质之间的灰质组成。c.杏仁体结构示意图。杏仁体在上方与基底前脑的白质相邻,并向头侧与苍白球连续。基底外侧杏仁体(黄色虚线)由外侧核(蓝色)、基底外侧核(红色)和基底内侧核(黄色)组成。由于钩束腹内侧部分纤维通过,使外侧核呈条纹状。中央内侧杏仁体(蓝色虚线)由位于下外侧和前方的中央核(紫色)和位于上内侧和后方的内侧核(粉色)组成。杏仁体皮质(绿色)由位于杏仁核复合体内上方的多个小核团组成。

内侧面解剖
去除钩回和海马旁回灰质(图3a)暴露杏仁体和扣带回,见扣带回起自杏仁体基底外侧部,沿后内侧方跨过海马内侧面。随后,扣带回向前弯曲,在胼胝体上方连接颞内侧部的额内侧和顶叶皮质(图3b)。扣带回连接杏仁体与环回、海马旁回和基底前脑。切除海马体,沿穹隆后部,显露终纹后部(图3c)。终纹起自杏仁体的中央内侧部,位于颞角顶部的后方,沿丘脑的脑室面走行。在侧脑室房部水平,终纹在临近尾状核内侧缘向腹侧弯曲。切除穹隆和下丘脑,暴露终纹远端的Monro孔(图3d)。终纹在此水平分为前连合部、连合部和后连合部。前连合部终纹行向隔核和伏隔核;连合部形成连接前连合的杏仁核间通路;后连合终纹起自前连合后部,然后到达乳头体、缰核、丘脑和下丘脑。后连合终纹纤维束与穹隆和丘脑髓纹纤维混合在一起(图3d)。

图3. 右半球内侧面解剖。a.内侧颞区包括前方的钩回和后方的海马旁回。b.去除钩回、海马旁回、峡部和扣带回的灰质,暴露杏仁体(黑色星号)和扣带束。扣带束起自杏仁体的基底面,沿后内侧方向穿过海马的内侧面。然后在胼胝体上方向前弯曲,连接颞内侧部的额内侧部和顶叶皮质。扣带回连接杏仁体与环回、海马旁回和基底前脑。c.穹窿呈“C”形,环绕侧脑室壁内的丘脑走行。它起自海马伞,至海马,向后走行形成穹窿脚。穹窿脚环绕丘脑枕向上外侧和前方弯曲,与对侧穹隆脚汇合,构成穹窿体。穹窿体向前走行,上到丘脑,下到透明隔,直达Monro孔,在此向外侧成为穹窿柱。在前连合上表面水平,穹窿柱分为前连合部和后连合部。后连合部向后外侧弯曲至下丘脑,到达乳头体。在连合前部穹窿向前下走行,到达伏隔核和隔核。切除海马、穹窿脚和穹窿体暴露终纹后部。终纹起自杏仁体中央内侧部,沿丘脑脑室表面,在颞角顶内向后走行。在脑室房部水平,邻近尾状核内侧缘,终纹向腹侧弯曲,其特征呈“C”形。d.完全切除穹窿和下丘脑,可暴露位于室间孔同侧远端的终纹部分。此处终纹分为前连合支、连合支和后连合支三部分。终纹的前连合支走向隔核和伏隔核;连合部与前连合纤维相连;后连合部首先走行于前连合纤维后方,然后与穹窿和丘脑髓纹混合。

基底面解剖
去除海马旁回、梭状回和颞下回前半部的灰质(图4a),显示起自杏仁体基底外侧部的扣带束,其在海马内侧面向后内侧弯曲(图4b)。本研究,下纵束与杏仁体无联系。杏仁核-颞叶束起自杏仁体基底外侧部,直接延伸至颞极(图4c)。外侧嗅纹起自嗅束,位于前穿质前部,为嗅三角的外侧部。其向外侧延伸,正位于斜角带的前方,在岛阈水平与外囊纤维混合。从外侧面看,外侧嗅纹纤维指向皮质杏仁体(图4d)。

图4. 右侧大脑半球基底面逐步解剖。a.解剖辨认海马旁回、梭状回和颞下回前半部分。b.去除海马旁回灰质暴露扣带回,扣带回起自杏仁体基底外侧部并在海马内侧面向后内侧走行。c.扣带束解剖后暴露杏仁体下表面(黑色星号)和海马。杏仁核周围皮质与构成皮质杏仁体的灰质相连续。杏仁核-颞束起自杏仁体基底外侧,直行至颞极皮质。d.外侧嗅纹在前穿质的额部起自嗅束。之后,向外侧走行,位于斜角带前方,在岛阈水平与外囊纤维混合。连接外侧嗅纹与杏仁体皮质部分的侧束纤维位于前穿质最外侧部分的下方。

颞-丘脑枕束起自前颞叶皮质,向后内侧走行,至位于尾状核尾部下方颞角顶部上方的薄层纤维中,与杏仁体外侧部连接。随后,颞-丘脑枕束在内囊豆状核下段向后延伸,最后止于丘脑枕(图5a)。构成Meyer袢的纤维向后外侧走行至杏仁体。杏仁核腹侧通路后部起自基底外侧杏仁体,在前穿质上方向外侧走行(图5b),至丘脑和下丘脑,在此处与内侧前脑束和丘脑髓纹混合(图5c)。最后暴露连接颞极前部与额叶的钩束。钩束腹侧部起自眶额皮质,前外侧部起自内侧额前,在伏隔核下方弯曲,形成 Gratiolet管上前壁(图5d)。在此水平,钩束腹内侧部部分纤维与基底外侧杏仁体相连(图5e)。屏状核腹侧部散在于钩束内,与杏仁体无明显界限(图5d、e)。

图5. 右侧大脑半球基底深部解剖。a.颞角顶部的颞-丘脑枕束,向后前方走行。该束为外侧杏仁体的侧支(黑色星号)。颞-丘脑枕束也称为丘脑下脚,连接颞叶与丘脑枕。其构成Meyer袢纤维向后外侧走行至杏仁体。杏仁体与Meyer袢之间无纤维连接。b.前穿质的显微解剖,杏仁核腹侧传出束可分为前臂和后臂。c.杏仁核腹侧传出通路双臂的走行和终止。前臂又称Broca斜角带,起自基底外侧杏仁体,在前连合下呈外内侧方向走行,参与构成Gratiolet管前壁的内侧部。在伏隔核内侧面水平,斜向前弯曲达隔核。杏仁核腹侧通路的后臂杏仁体基底外侧部,走行于前穿质上方的外侧,走向丘脑和下丘脑;与前脑内侧束和丘脑髓纹的纤维混杂在一起。d.显示连接颞叶前部与眶额皮质和下额叶皮质的钩束。钩束在伏隔核下方走行,形成Gratiolet管的前上壁。切除Gratiolet管底(由前穿物和杏仁核腹侧传出通路的前臂组成)暴露前连合管内部。前连合前臂起自杏仁体的前内侧;前连合后臂向外侧走行,在杏仁体上方到达颞叶皮质。e.钩束由腹内侧束和背外侧束组成,腹内侧束进入杏仁体的基底外侧部,而背外侧束(杏仁体远端)向前弯曲,指向颞极。腹侧屏状核纤维散在分布整个钩束,与杏仁体无明显分界。

外侧面解剖
切除颞中回、颞下回(图6a)和下纵束背外侧部,暴露颞角。在前方,钩回隐窝将杏仁体的后表面与海马头分开(图6b)。脑室内杏仁核-海马束连接基底外侧杏仁体和海马头,杏仁核-颞束连接基底外侧杏仁体和颞极皮质(图6b、c)。切除下额枕束、钩束、海马和部分前穿质后,显示杏仁体与前连合之间的关系。前连合的前臂位于杏仁体的上内侧;后臂的分支进入杏仁体背侧(图6d)。杏仁体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图6. 右侧大脑半球外侧面解剖。a.辨认颞上、中、下回,以及额下回。b.切除颞下回和部分颞中回后解剖下纵束背外侧部,暴露并切开颞角。钩回隐窝将杏仁体的后表面(黑色星号)与海马头分开。杏仁核-颞束起自杏仁体的基底外侧部分,向前走向颞极皮质。c.打开钩回隐窝,显露脑室内杏仁核-海马束连接基底外侧杏仁体与海马头。d.切除下额枕束、钩束、海马及部分前穿质,显露前连合。切除Gratiolet管前壁,暴露前连合的管内部。前连合的后臂走行于杏仁体上方,其发出分支纤维进入杏仁核复合体。

图7. 杏仁体及连接结构的示意图。a.杏仁体外侧核因钩束腹内侧部纤维通过呈条纹状(杏仁体外侧核为杏仁核复合体的主要通道);b.基底外侧核;c.基底内侧核;d.中央核;e.内侧核;f.皮质核;杏仁核腹侧传出通路的前部或Broca斜角带;杏仁核腹侧传出通路的后部纤维与丘脑延髓纹混合;杏仁核腹侧传出通路的后部纤维与内侧前脑束混合。钩束腹内侧部连接基底外侧杏仁体与眶额皮质和颞极。杏仁核-颞束起自杏仁体基底外侧,直行至颞极。外侧嗅纹起自嗅束,代表嗅三角的外侧部。其走行于外侧,位于斜角带正前方。外侧走行至岛阈,直至杏仁体皮质。前连合的后臂(断层)分支纤维进入杏仁体背侧。颞-丘脑枕束在前方连接杏仁体与前颞叶皮质,后方连接杏仁体与丘脑枕。扣带束起自基底外侧杏仁体,在后内侧方向走行于海马内侧面。它将杏仁体与环回、海马旁回和基底前脑连接。杏仁体通过钩回隐窝与海马头分离,杏仁核-海马束将杏仁体与海马连接。

结论


作者指出,杏仁体与边缘系统、丘脑、脑干及新皮质存在广泛联系。它有两个不同的投射系统,分别是连接隔核的背侧-杏仁核传出通路和连接下丘脑的腹侧-杏仁核传出通路。此外,杏仁体通过杏仁核-海马束与海马相连;通过过杏仁核-颞束、前连合及颞-丘脑枕束与前外侧颞叶相连;通过外侧嗅纹与岛叶皮质相连;通过扣带束与海马回、海马旁回和基底前脑相连;通过钩束与额叶皮质相连;通过内侧前脑束与脑干相连。通过对杏仁体及连接的显微解剖研究,为临床医生改进手术策略方面提供参考,以便深入地了解杏仁核的功能。

组稿

李信晓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编译

胡柯嘉 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审校

李信晓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解剖学 | 胼胝体
端脑
大脑(端脑)解剖知识与精美图谱
大脑解剖知识学习笔记
【精选编译】外侧裂SAH术和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入路解剖
端脑 | 海马旁回,海马,海马结构傻傻分不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