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

10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主刊在线发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强化降压控制的研究”(英文名ENhance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ThrombEctomy Stroke StuDy,英文简称ENCHANTED-2/MT)。该研究历时4年,由3国合作,国际8个职能委员会全程介入,国内44家卒中中心参与,通过1828次筛选,最终入组患者821例。经2758次标准化随访,5024份神经血管影像,16616次血压记录,近30万条临床数据分析,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血管后,强化血压管理(<120mmHg)患者临床预后差于标准血压管理(140-180mmHg)”,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提供了高级别证据支持,有望改写指南并指导临床实践。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杨鹏飞教授张永巍教授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宋莉莉教授为该项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刘建民教授Craig Anderso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刘建民教授说,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卓越的临床研究,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缺乏原创性、领先性和循证性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一度制约了临床治疗的发展,使我们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最近几年,我们迎头赶上。特别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卒中患者取栓之后的血压管理提供了标准依据,尤其是标定了安全下限,对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近年来,我国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年我国机械取栓年手术量(上报)为5.3万例,是2020年的1.42倍、2010年的173倍,预计2030年我国将有50万以上患者从中获益。然而,尽管90%以上的患者可通过机械取栓获得血管的成功再通,但其中仍有半数以上患者遗留残疾甚至死亡,如何通过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最大程度改善这种状况,一直是全球脑卒中救治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在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所有因素中,血压管理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否将血压尽快、平稳地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是卒中患者救治的焦点问题。根据国际和国内诊疗指南,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范围都是合理的,但是,是按正常人的血压标准为患者强化降压(<120mmHg),还是控制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140-180mmHg),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一问题事关整个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的制定及能否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全球学者都在关注,国际上同期在研的10余项同类研究,都在试图为这一难题给出答案。

刘建民教授团队是国际上最早开始这项研究的团队之一,他带领团队与国际著名的卒中研究机构——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共同合作,于2018年10月开始ENCHANTED-2/MT的研究筹备工作。项目由刘建民教授Craig Anderson教授共同牵头组织,国内44家高级卒中中心共同执行,旨在探索对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机械取栓获得成功再通的患者,强化降压是否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项目获得了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上海市申康医院管理中心及上海市科委等部门的立项资助,2020年7月开始首例患者入组,2022年3月完成最后1例患者入组,同年6月完成全部患者随访工作。

研究结果证实,强化降压治疗组90天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占47.5%,而标准血压管理组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达到60.8%,有力证明强化降压到<120mmHg对患者不利,而140-180mmHg的标准血压管理则更有利病人康复。

2020年5月,由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DIRECT-MT研究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开发表,这是中国脑血管病介入领域首个发表于临床医学顶级期刊的高质量RCT研究,在国际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同时建成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质量研究团队(东方脑血管病研究协作组)、核心实验室平台和临床评估委员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突破。ENCHANTED-2/MT研究是东方脑血管病研究协作组在DIRECT-MT研究“从零到一”突破的基础上,秉承“交流、合作、规范、创新”的宗旨,深度探索卒中救治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时隔2年,再次登顶临床研究国际顶级期刊,实现了“从一到多”的复制。

* 请旋转手机横屏观看

刘建民教授表示,近年来,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科学的临床研究,带动了中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研究能力整体提升,也改变了原有的学术成果共享机制,撬动了整个行业团队协作的杠杆,产出了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目前,中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研究团队已经牵头在世界四大顶级期刊发表7项有关脑血管介入治疗的中国原创临床研究成果(1篇柳叶刀,3篇新英格兰,3篇JAMA),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能力已经跟上了世界顶级团队的步伐。值得强调的是,东方脑血管病研究协作组将在ENCHANTED-2/MT研究第一阶段结果的基础上,调整研究方案,并将吸纳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的临床中心,继续开展第二阶段研究,探索围术期血压管理的最佳目标范围,进一步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触摸世界卒中防治事业最前沿,让全世界感受中国脉动,共享中国智慧。



资料背景



ENCHANTED-2/MT研究简要介绍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强化降压治疗研究(ENCHANTED-2/MT)是由长海医院与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联合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PROBE设计)的临床研究项目,主要研究者(PI)为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和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克雷格安德森(Craige Anderson)教授。该项目获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立项,并获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申康医学发展中心立项资助。

众所周知,近年来血管内取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疗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管再通率已达90%以上,但患者总体良好预后率只有50%左右,其中围手术期血压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取栓术后血压管理的目标和方案也是各不相同,可以说这是一个全球卒中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与卒中血压管理领域全球著名学者Craige Anderson教授共同发起本研究,旨在探究对于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强化降压的治疗方案是否更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研究于2019年10月启动,2020年7月首例入组,2022年3月完成第一阶段研究入组,累计启动44家中心,纳入821例患者,最终发现术后更严格的血压控制(收缩压<120mmHg)可导致患者不良事件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明显增加,最终预后不良。

据悉,该研究是目前样本量最大的取栓后血压管理的研究,研究结果为今后血压管理目标指明了安全下限,也为未来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ENCHANTED-2/MT是基于国人取栓术后管理开展的大型临床研究项目,其结果对于欧美人群是否具有相同影响尚未明确。因此,项目组正在准备启动ENCHANTED-2/MT第二阶段研究。届时,项目组将联合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多个中心,组织开展国际多中心研究,继续探索取栓术后血压管理的最佳目标,为提高全球缺血性卒中取栓疗效贡献最高级别科学证据。





世界卒中组织、世界卒中大会和世界卒中日


ENCHANTED-2/MT研究的结果于2022年10月28日下午在世界卒中大会(WSC2022)上首次公布,并同时于《LANCET》杂志在线发表。




世界卒中组织(WSO)

WSO是世界上领先的卒中防治组织,是唯一专注于卒中的全球性机构,由国际卒中学会(ISS)和世界卒中联盟(WSF)于2006年合并而来;WSO的使命是通过有效的预防、更好的治疗、长期的支持以及教育、研究来减轻全球卒中疾病的负担。目前WSO拥有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90多个学会成员和4000多名个人会员,代表着超过55,000名卒中专家。




世界卒中大会

2022年第14届世界卒中组织大会(WSC2022)将于2022年10月26-29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由世界卒中组织(WSO)组织。




世界卒中日(每年的10月29日)

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发表一份宣言,呼吁设立“世界卒中日”。这份宣言将提交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每年设定一个主题,全世界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有效防控脑卒中对实现健康中国及减少我国贫困人群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宣传口号:争分夺秒,挽回生命。




柳叶刀杂志介绍


The Lancet(简称Lancet,中文译名“柳叶刀”),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是一本具有近200年历史的期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学界的明窗”。

柳叶刀(Lancet)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2022年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202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larivate 2022)公布的2021最新期刊影响因子,《柳叶刀》的影响因子突破200,达到了202.731。创刊近200年的《柳叶刀》,成为在全科和内科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的杂志,同时《柳叶刀》系列期刊中的8本也在其各自领域中排名第一。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简介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是在院党委领导下、以病人为中心、疾病为导向的新型学科建设的代表,是海军军医大学研究型科室建设单位。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示范中心、培训中心及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培训基地、上海市神经介入质控中心及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硕士及博士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心为国家“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溶取栓技术推广(南区)办公室,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病联盟主席单位,荣获“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先进集体”、“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单位“、“上海市卫健委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组织开展PARAT、DIRECT-MT、ENCHANTED-2/MT等大型国际多中心RCT研究,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国内外顶级医学期刊,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数十项科技奖励。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创建于2003年,经过10年的创新探索,于2013年建设成为独立建制的全新学科,是国内第一家融合型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内首家对标国际的创新型脑血管病中心,是几代长海人艰苦努力、不断创新的结晶。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及校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心始终坚持“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的建科宗旨,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长海模式”,成为国家脑血管病中心建设的模板在全国推广。中心负责长海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创伤、神经重症及神经康复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科室现有医生48名,护士98名,医辅人员12名,目前开设三个病区,展开床位150张,年门急诊量5万余人次,每年收治各类脑血管病患者6000余名,救治患者数质量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年手术病例数稳居上海首位。

科室近年来牵头组织的大型临床研究项目包括:

1、DIRECT-MT(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取栓的疗效研究)已完成,2020年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后续系列亚组分析陆续在《放射学》(RADIOLOGY)、《卒中》(STROKE)等杂志上发表。

2、ENCHANTED-2/MT(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强化降压治疗研究),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本次发表于《柳叶刀》(LANCET),即将启动第二阶段国际多中心研究。

3、MAGIC-MT(应用液体栓塞材料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一项在中国开展的脑膜中动脉栓塞术随机对照研究)由长海医院与华山医院共同牵头,目前正在进行中,是全球首个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血管内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4、LATE-MT(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取栓治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这是针对发病后未能及时就诊的24-72小时患者开展的一项研究,旨在探索能否在精准影像指导下、进一步拓展取栓治疗的时间窗。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卒中取栓后降压不宜太严格
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后,血压不应该低于这个值|刘建民教授专访
卒中治疗迈入“取栓”时代?
NEJM:脑梗后跨过溶栓直接取栓,有望改写临床指南@MedSci
他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却仍心怀忧虑 | 泰山奖特别报道
警惕卒中症状 尽早识别救治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展“世界卒中日”暨全国卒中宣传周系列公益活动(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