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献速递|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及防治分析

文献解读

背景: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表现,其发生率从低于1%到高于40%不等。HT通常不会对患者预后产生重大影响,但在罕见的大量实质性血肿中,它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预防剂量的皮下肝素注射 (SHPD)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相当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它是否会增加HT的风险,并且它的减少或停止是否有利于 HT 回归,目前还知之甚少。

方法: 对我院卒中单元7年以上收治的2个样本脑部CT病灶直径≥3厘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检查:

(1)接受或不接受SHPD治疗的患者(依诺肝素4000 U/天),随后评估可能的HT外观(n=267,平均年龄75.9±12.8岁);

(2)接受SHPD治疗的患者,接受HT,随后减量/停药或维持初始剂量,随后评估 HT 演变(n=116,平均年龄75.7±11.1岁)。根据 ECASS 研究(HT评分)对HT严重程度进行量化。

结果:在第一个样本中,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卒中严重程度、脑病变直径和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后,SHPD与HT呈负相关 (风险比 0.62, 95%CI 0.39-0.98,p=0.04)。在第二个样本中,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卒中严重程度、脑部病变直径和初始 HT 严重程度后,SHPD 减少/停药对两种 HT 评分改善均有相反影响 (比值比 0.42,95% CI 0.18-0.99,p=0.049) 和 HT 改善根据神经放射学报告 (比值比 0.34,95% CI 0.14-0.82,p=0.015)。

结论: 这项回顾性研究表明 SHPD 可能在 HT 的出现和演变中起保护作用,这需要随机临床试验的验证。

HT知识延伸

概念及分型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HT可以是脑梗死患者的自然转归过程,也可以出现于卒中治疗之后。目前的研究报道中,对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说法不一,然而严重的出血性转化致残、致死率高,使得临床医生不得不防。

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的分类标准,基于CT表现,将出血性转化作如下分类: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

HI-1型:沿梗死边缘的小点状出血的

HI-2型:梗死区内片状出血,无占位效应

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atoma,PH)

PH-1型: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轻,小于梗死面积的30%

PH-2型:血肿超过梗死面积的30%,有明显占位效应以及远离梗死区的出血

朱琳等研究发现,HT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障碍,PH型的临床症状重,HI型的症状较轻,HT的短期预后与其分型有关,HI-1型治疗效率最高,预后最好,HI-2型和PH-1型预后较好,PH-2型治疗效率最低,预后最差。

发病机制

HT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以下可能的发病机制。

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脑梗死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存在两种可能的机制。一是栓子破碎并移向远端,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所致;二是梗死区周边侧支循环开放,造成梗死区的再灌注。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哪种机制在HT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这两种机制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缺血区血管基底层功能异常,血-脑脊液屏障完整性受损,再灌注后血液成分漏出。

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累及皮层的脑梗死、既往房颤病史、高血糖水平、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明显高于脑血栓形成。且脑梗死后1周内发生HT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急性脑梗死1周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复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指征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确定是否对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逆转抗凝颇具挑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有一系列的抗凝指征,如心房颤动、机械瓣膜、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栓塞,并且并非所有这些情况逆转抗凝后血栓形成并发症风险都是相同的。

对于那些临床恶化可能是由于出血引起的,以及无症状的PH型出血性转化患者,逆转抗凝以防止血肿扩大可能是合理的。否则,应当密切监测患者情况,维持患者的抗凝状态,并监测抗凝水平和CT扫描以确保出血的稳定。

具体管理措施

颅内压管理

在颅内压管理方面,基本原则可以借用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指南,包括将床头抬高30°、轻度镇静、并避免任何可能使颈静脉收缩的外力。急性颅内压升高可以用甘露醇或高张盐水处理。

对于因脑室内出血(IVH)引起的脑积水,需要考虑脑室引流。对于后颅窝出血、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当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幕上出血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血压的管理

对于实现了完全血管再通的HT患者,可以考虑以140mmHg作为收缩压目标,而对于未完成血管再通的患者,可以考虑160 mmHg的目标。

出血性转化后治疗的启动时机

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48小时内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与复发性缺血事件风险的降低有关。然而,对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而言,抗凝的启动时机仍不清楚。

有研究表明,自发性脑出血后抗血小板治疗与血肿扩大风险无关。因此,根据患者出血的程度和稳定性,在2~7天内开始抗血小板治疗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针对急性心源性卒中的7项荟萃分析均显示,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增加(2.5% vs 0.7%),而在心源性卒中患者中,早期复发性卒中的风险在3%~5%之间。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抗凝以预防卒中,但没有早期抗凝的强烈指征(无机械瓣膜或心脏血栓)的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和出血性转化的严重程度,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2~6周内开始抗凝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及资料

1.https://doi.org/10.1007/s10072-020-04354-0

2.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

3.Fiorelli M, Bastianello S, Kummer R V,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within 36 hours of a cerebral infarct: relationships with early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nd 3-month outcome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I (ECASS I) cohort.[J]. Stroke, 1999, 30(11):2280-2284.

4. Zhang J, Yang Y, Sun H,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current concepts and challenges[J].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4, 2(8):81-81.

5. 张雯君, 王伟平, 李保华,等.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2, 09(2).

6. 濮孟久, 李京.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 2007, 22(5):367-368.

7.Wang W, Li M, Chen Q,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Mechanisms, Models, and Biomarkers[J].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15, 52(3):1572-1579.

8. 林智, 苗玲.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分型与针对性治疗相关性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9(2).

9. Ho W M, Reis C, Akyol O, et al.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ptions to Prevent and Reduce Ischemic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J]. Current Drug Targets, 2016, 17.

编辑:刘仁杰

审核:老学叔、邵一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萌妹子课堂——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
卒中专栏 |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病历分享
出血性脑梗死分型分度
脑中风患者康复以后,千万不要再喝酒了
7 d or 14 d?大面积脑梗伴房颤,何时启动抗凝治疗?
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