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壶颁金”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

“玉壶颁金”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这是一个发生在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南逃路上的一件事,这件事被记录在《金石录后序》里。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晚年所写的一篇自传性散文,里面详细介绍了李清照夫妇俩曾经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还有北宋灭亡后,夫妻俩南逃路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玉壶颁金”事件就被记录在该篇散文的后段,具体记载如下:

“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走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

这段话的记载非常清楚明了,这里笔者就大体解释一下,意思是说: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重之时,有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把玉壶来找他,两人谈完话之后,张飞卿便拿着玉壶走了,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和鉴定家,而这把玉壶其实就是一块玉石雕琢而成的,因此张飞卿拿着玉壶来找赵明诚很大原因就是让赵明诚来鉴定一下,至于两人当年谈了什么,就无从考证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张飞卿走的时候并没有留下玉壶而是带走了。

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本身很普通很平凡,然而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常以恶意中伤,造谣生事为乐,就像张飞卿拜访赵明诚这件事,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夸大利用了。

话说,张飞卿走后,赵明诚不久便也病重而亡,赵明诚死后,就有传言说赵明诚暗通金国,当年张飞卿带来的那把玉壶就是赵明诚用来通敌的。

说实话,这种低趣味的造谣破绽百出,其无中生有之意实在太过明显,任谁都不会相信,但是这件事发生在北宋末南宋初,发生在孤苦伶仃的李清照一人身上,在那么一个异常动荡的年代,李清照独自面对这些谣言,她根本无力辩驳,所以她非常恐慌,但是才女毕竟是才女,当她冷静下来后,就开始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谣言,制造这些谣言的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很快,李清照就想通了,原来是有些人早就对她和丈夫收藏的金石字画等古玩珍器存有觊觎之心。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李清照和赵明诚决定南逃,南逃就要把能带的家当都带上,两人别的不多,收藏的古玩字画特别多,这在当时的收藏界都是出了名的,有多少呢?整整装了15车,而且还是去掉了没有落款的古玩,重复的字画,较重的古籍印本等精简后剩下的。可见如果当时都装上车的话,远不止15车,当时夫妇俩把这15车古玩字画运到长江以南的时候可是雇了几艘船,而且他家到底有多少没运走的呢?这在《金石录后序》里也有记载: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冀望来春再备船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他们留在青州老家的古玩字画还有十多间屋子那么多,可惜后来都被金兵焚毁了。

所以说,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绝对是资深收藏发烧友,别说寻常人家,就算是官宦之家也很少有他们这般迷恋收藏的。如果说在和平时期,他们收藏的古玩字画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保存,但是他们偏偏遇上了战争,而且是古今罕有的动乱年代,在南渡期间,赵明诚病死,留下李清照形单影只,试想一下,一个弱女子如何能保护好这么多古玩字画?所以当谣言四起后,李清照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人的用意,她既害怕又心有不甘,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她决定将所有收藏都无偿的捐献给朝廷,内心笃定后便寻着朝廷南逃的路线去找宋高宗,因为那个时期宋高宗也被金人赶来赶去,无处安身。

可惜的是李清照没能追上宋高宗,所以,不得已之下,她将所收藏的古玩字画全都寄存在了剡县,再后来这些收藏辗转落入一个姓李的将军手中,最终不知所终。

以上便是“玉壶颁金”事件的始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年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独自面对复杂的环境是有多么的无奈,当我们通过这件事再读她的《声声慢》时,或许会对里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更深的体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清照的诗和文(书影书话.原创)
“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
李清照舟泊芜湖
李清照:她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英气豪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凄惨婚姻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