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春秋时期齐晋楚三国之争霸局面,探析齐晋两国的外交关系转变

前言

公元前643年,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然而齐桓公生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随他而去的还有自己亲手创下的齐国霸业。齐国的辉煌已经远去,随之而来的竟是长达百年之久的落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晋国的强势崛起,跃居而上。

齐桓公之后,晋文公继承其志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而晋国此后更是多次领导中原众诸侯抵御北狄及楚国的入侵,晋国遂开启百年霸业之辉煌,虽然在与楚国的争霸中亦曾有过失败,但与齐国的一蹶不振不同的是,短暂的沉沦难以抵挡晋国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崛起,晋国成为中原众诸侯的领导者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作为昔日的霸主,齐国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在面对晋国这一中原新霸主的呢?翻阅史书,抽丝剥茧,去探寻齐晋两国当年的外交战略关系。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概从齐桓公称霸之日起,至公元前546年众诸侯于宋国召开弭兵之会,天下罢战为止。这一百多年间是春秋时期最为纷乱复杂的时期,而自齐桓公去世后,晋国崛起,遂开启晋楚两国的争霸局面,因此春秋中后期概可以归结为晋楚争霸的时期。所以接下来笔者将分别从晋国霸业时期与楚国霸业时期两方面,去探析齐国在不同时期下与晋国的外交关系转变。

一、晋国霸业时期之晋齐关系

齐桓公去世后,晋文公继承其志,晋国率先崛起,城濮之战后晋文公确立了霸主的地位,而在此期间,齐国也决定与晋国结盟共同对抗楚国的北侵,对此《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里有相关记载:

(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
(夏四月)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
(五月)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而诸如以上这种晋齐会盟共同对抗楚国侵犯的记载还有很多,然笔者细看之后,发现有一点非常值得深思,即晋齐两国的多次会盟几乎全部集中在鲁僖公二十八年这一年,惟有的几次会盟是在这一年之后晋文公去世之前。而这一年就是城濮之战爆发的那一年,因此若从“两国的正常外交”这方面来考虑的话似乎也可以断定,齐国与晋国结盟的过程是有些仓促的。因为从两国开始结盟到齐国决定协助晋国对抗楚军再到正式出兵,击败楚国会盟践土确立晋文公霸主之身份,只有短短的四个月,而若根据《左传》里的记载,再结合晋文公继承国君之位的具体时间年限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即城濮之战之前,齐晋两国在外交上几乎毫无往来,甚至可以说是零。

那么这个结论的可靠性如何?下面便要从齐桓公时期两国的关系说起了。

二、齐桓公时期晋齐关系之探析

笔者在结合《左传》及《史记》等史书中对齐桓公时期齐桓公主持或参与过的会盟情况的相关记载,最终进一步证明了“城濮之战之前,齐晋两国在外交上几乎毫无往来”这个结论的真实性是非常高的,因为齐桓公霸业期间的多次诸侯会盟中,晋国没有参加过一次!

也就是说,在晋文公霸业兴起之前,晋国未曾参与过齐国主持的会盟,例如:

齐桓公四年(公元前682年),齐桓公与宋、陈、蔡、邾四国会盟于北杏。

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齐桓公与鲁、宋、陈、卫、郑、许、滑、滕八国会盟于幽。

齐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齐桓公与鲁、宋、郑、曹、邾五国会盟于柽。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宋、鲁、郑、卫、许、曹六国会盟于葵丘。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齐桓公与宋、鲁、郑、卫、许、陈、曹七国会盟于牡丘。

以上只是齐桓公时期“九合诸侯”会盟中的一部分,在当时,“参与会盟”乃是对齐国霸主身份的一种认可,然晋国却从未参加过齐桓公主持的任何一场会盟,从中也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即晋国对于齐国霸业的兴起是没有做出任何支持之表态的,甚至可以说晋国对齐国霸业的兴起是抱着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来对待的晋国由始至终都在以“拒绝参加会盟”这一方式来抗议和反对齐国霸业的事实。而通过《史记》记载的一件事也可以佐证笔者的这种观点。

(三十五年)秋,复会诸侯於葵丘,益有骄色。周使宰孔会。诸侯颇有叛者。晋侯病,後,遇宰孔。宰孔曰:“齐侯骄矣,弟无行。”从之。

这是史书唯一一次关于晋国参与齐桓公主持会盟的记载,然而这一次的葵丘之盟,晋国最终还是没有去成,而没有去成的理由竟是周太宰孔的一句话。

当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因为身体不适而后赶往葵丘,在路上遇到了太宰孔,太宰孔对晋献公说:“齐桓公骄横,不去也罢”,晋献公听后也随即放弃参加葵丘之盟的想法而返身回国了。对于这件事,笔者有如下看法:

且不说当时齐桓公究竟有没有表现出骄横之态,既然晋国决定参与会盟就理应前往,否则就是失信,在春秋时期,信誉是非常重要的。而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便随意放弃与霸主的会盟,更是无疑是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视为儿戏,况且还是一句没有经过辩证,难以判断真假的话(事实上葵丘之盟是齐桓公霸业鼎盛的标志,在此会盟中,齐桓公提出了诛杀不孝之人,尊重贤能之人,尊老爱幼等五条备受大家拥护的决议,因此笔者实难看出此时的齐桓公有什么骄横之态),如此轻率的对待当时的霸主齐桓公主持的会盟,完全可以断定晋国对于齐国霸业的轻视。

因此,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晋国取代齐国成为中原霸主之后,齐国对于晋国也是抱以这种同样不认可的态度去对待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齐国对之前晋国“慢待”齐国霸业的一种回击。

然而与当年晋国不同的是,晋国霸业已成后,齐国所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对此笔者总结有以下三点:

1,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五公子争位的内乱,内乱造成齐国内部动荡,齐国公室势力削弱,卿大夫实力大大加强,最终造成后面接二连三的卿大夫之乱,而这也是齐国霸业难以复兴的重要内因。

2,齐桓公霸业期间,南方楚国亦处于蓬勃发展期,彼时楚国正大肆兼并长江,淮河流域之周围小国,势力还未完全触及中原地区,其北侵中原的野心亦没有后来那么急剧膨胀,因此中原诸侯与楚国的对抗尚处于试探性阶段,这也是齐桓公当年并未对楚国进行大规模用兵,便遏制了楚国北出脚步的主要原因。然而及至晋文公时期,楚国已经完成蜕变,跻身当世强国之列,北侵之野心日盛。而当时除了晋文公之外,中原似已无人可以抵御,所以此时齐国面临的不仅是晋国的崛起,还有楚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

3,楚国趁齐国内乱之际决心北进中原,当时楚国交好卫鲁曹三国,而鲁国在齐桓公去世后便与齐国时常发生冲突,因此鲁国为打击齐国便决定与楚国结盟。鲁楚结盟后,楚国随即出兵占领齐之谷邑,并计划拥立齐桓公之子公子雍继承国君之位,企图加深齐国内乱从而达到干涉齐国内政的目的。

对于这件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里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凡师能左右之曰以。置桓公子雍于谷,易牙奉之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可知,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无法自行解决。因此,当晋文公霸业已成后,齐国只能被迫的从最初的轻视转变为认同,以此来获取晋国的支持,从而化解自身面临的危机。之后城濮之战爆发,楚国兵败被迫暂时退出中原,楚国威胁解除,齐国转危为安。

因此从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齐国对于晋国霸业的认同,只是基于一种主观上的被动,而非发自内心的承认,当楚国这一威胁解除后,只要有一个机会,齐国必然会再次脱离晋国,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对晋国霸业的抗议,而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三、楚国霸业时期之晋齐关系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此时恰恰就是齐国背离晋国的绝佳时机,而此时机的绝佳之处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

1,晋文公去世后,晋秦两国交恶,以致两国爆发崤之战,从此秦国背晋亲楚,楚国北侵之野心再次被引燃,而有了秦国的掣肘,晋国的外部形势不容乐观,及至公元前597年晋楚爆发邲之战,晋国大败,楚国成为当世霸主。

2,晋襄公去世后,即位的晋灵公昏聩导致国内诸卿争权,从而引发晋国内乱,之后晋灵公被赵穿所杀,晋国内部人心始乱,不复之前之团结景象。

3,楚国在楚庄王的治理下恢复城濮之战前的声威,楚庄王试图再次北出称霸中原,齐国作为中原传统大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楚庄王决定对齐国进行拉拢,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申舟出使齐国,路过宋境被杀而引发楚宋商丘之战。而楚庄王遣使交好齐国,并因出使齐国的使臣被宋国杀害而兴起刀兵,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出楚国对齐国的示好结交之诚。

晋国势落,楚国强大且改变了城濮之战前的外交政策,抛弃鲁国而有意交好齐国,于是齐国便背晋亲楚,成为楚国的盟友,然笔者细细了解日后晋齐鞍之战前齐国的种种表现,却发现将齐国真正推向楚国怀抱的除了以上三点外部因素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内部因素,即齐国依旧对晋国霸业的不屑

晋国在邲之战失败后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在晋景公的带领下很快制定了复兴霸业的战略决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交好齐国以分化齐楚联盟。然而对于晋国来说,说服齐国再次与之结盟实为一件难事,晋国主动派遣使者郤克出使齐国,却不曾想郤克因天生跛足而遭到齐国的嘲笑。

齐国如此侮辱外交使节,这在春秋外交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然而嘲笑郤克只是一个开始,更是一个齐国轻视,慢待晋国的小小表现。当晋国发兵攻打齐国时,齐国国君齐顷公亲自率军迎战,在他面对晋国军队时,依旧非常的轻敌,甚至说出了“余姑翦灭此而后朝食”这种自以为是的话,丝毫不把晋国放在眼里。

结语

所以,我们来看,从“使臣郤克被嘲笑”到“余姑翦灭此而后朝食”,齐国上下对晋国的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视,这种轻视并非从晋国霸业衰败那一天才开始形成的,观于以上之论述可以发现,这种轻视实从晋文公称霸之时就已经形成。

而若要追本溯源的话,齐国对晋国霸业的轻视也是基于当年晋国对齐国霸业的轻视所造成的,但是因为有楚国这一中原劲敌的存在,晋齐两国尚有联合共同抵御楚国北侵的可能。然通过楚庄王出使齐国并与之结盟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楚国不再成为齐国之威胁时,齐国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晋国这一盟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晋国在自身衰落的情况下仍不失复兴霸业,领导中原诸侯共同抵御楚国之北侵的决心。

因此,同样是霸业中衰,同样是面对楚国的侵犯,晋齐两国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策,一个时而亲晋背楚,时而亲楚背晋,而另一个则一直视楚国为最大之敌人,立场坚定丝毫没有动摇。在笔者看来,晋国立场坚定,奋发图强最终能够重振霸业,而齐国却在晋楚两大国之间多次摇摆不定,立场不坚定并试图以投机之行为获取最大之利益,却不曾想将自己至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步步失去往日之声威,从此沉沦,霸业亦一去不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脉络:厘清春秋时期的历史,就这么简单
晋文公靠着什么成就了一代霸业?​
世纪大对决11 前7世纪:新巴比伦灭亡亚述,华夏春秋齐桓晋文称霸
齐国的霸业,为何自齐桓公之后便一蹶不振?
如算上分裂后的魏赵,晋国的霸业几乎贯穿整个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定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