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观楼长联被判不合格

    著名大观楼长联被判不合格——读莫愁湖楹联五(句节奏) 刘宗意撰文


一般练书法都是从唐人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起步,首先要学会间架结构、字形笔法。楷书是一种基本格式,当练到行书、草书阶段,进而练出自己的笔意时,唐楷严密的规则法度已经转变成书法家笔下的各行其是、百花齐放了。颜真卿书法的最高代表作,不是他的楷书,而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楷书格式是定型的,但书法是艺术,艺术是不能定型的。 


楹联写作也是如此,初学者要懂得声调节奏等一般规则,到驾轻就熟时,就会按自己的创意来跳出法度,除了对偶的基本规则外,没有什么可以束缚思想的表达。编写所谓“联律”的人,其实本身就只有练习楷书阶段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艺术创作的认知高度,竟然要天下人都遵从他们的法度,岂不是笑话!如果把所谓“联律”叫做“学联初步”,那俺还是能够接受的。

清代大楹联家彭玉麟所撰的莫愁湖佳联,上下联基本不合平仄规则,就是对当今制定“联律”的讽刺: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词节奏”就是句子里的声调交错】

上一篇我讲的是句子里的平仄交错,也就是“词节奏”,它指在组成一联的各个短句里的词各自交错平仄,而不是指一联里所有的词一起共同整齐地声调交错。例如下面薛时雨所撰莫愁湖联里的“山温水腻”、“几人打桨清游”、“翻一曲齐梁乐府”等等全是双数字句及夹带特定词句,各自在交错平仄,不一定非要跟前后的句子共同行动。这副联没有五言、七言句,声调交错很简单。□为平,■为仄:

 

山温水腻,风月长存,几人打桨清游,倩小伎新弦,翻一曲 齐梁乐府;

 □ ■, ■ □, □ ■ □,  ■ □,    

 

局冷棋枯,英雄安在,有客登楼闲眺,仰宗臣遗像,压当年 常沐勋名。

 ■ □, □ ■, ■ □ ■,  □ ■,  □ ■ 

 

【声调节奏还包括“句节奏”】

句子之中有“词节奏”,句子之间当然也是有节奏的,我叫它“句节奏”,就是楹联中句子的停顿,类似古代的“句读”。事实上,句节奏比词节奏更能体现出楹联的节奏感,也就是音乐感。很奇怪的是,很多人只把句节奏理解成句脚的平仄,而不知道句子长短搭配的节奏感。本篇只好先讨论句脚平仄问题。

 

【“句节奏”一定要符合“马蹄格”吗】

对于“句节奏”,古人并没有硬性规定,自由度很大。现在有人提出用“马蹄韵”来规范句节奏。楹联非韵文,不需要押韵,所以把马蹄韵称为马蹄格更好。

马蹄格的意思是,楹联的上下联分别是马的左右两边脚的蹄印,因为每边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蹄印都要踏两次。一边的蹄印为平平,另一边的蹄印就为仄仄,左右轮换,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了,这就是所谓“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由于起步和停步都只有一个蹄印,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下面是清代曾广照所撰莫愁湖楹联,把上下联的句脚标上平仄: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    ■           □       

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    □                  

把各句脚的平仄合在一起来看:

□■■□□■

 

■□□■■□

这就是所谓马蹄格。假如这副楹联前面还再多写几句,那它的各句脚平仄就必须按照双平双仄交错的规律向前延伸:

……■□□■■□□■■□□■

……□■■□□■■□□■■□

 

马蹄格规定“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这对双数句子的楹联还好说,可单数句子的起句又怎么办呢,没有说,显然根本就无法规定,否则会自相矛盾。

中国楹联学会发布的《联律通则》第五条规定:“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定了多句楹联的句脚必须使用“马蹄格”。通则还规定“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就是说,不使用马蹄格的楹联就不合格,评审和鉴赏时都可以将其淘汰!那么,下面清代左挺丞的莫愁湖楹联就不符合马蹄格,是不是连欣赏也不行了,该丢弃么?

 

大局竞如棋,黑白混淆,纵教国手重逢,一片模糊难著手;

    □    □      □       

平湖明似镜,肺肝照见,漫羡佳人独步,十分体面总销魂。

    ■    ■      ■       

 

前面引用的清代大楹联家薛时雨的莫愁湖联,句脚平仄也不符合马蹄格,下面的薛时雨题莫愁湖曾国藩像联也不符合:

 

出西州门迤逦而来,看桑麻遍野,花柳成蹊,十万户重睹升平,遗爱难忘,白叟黄童齐堕泪;

       □     ■    □       □    ■            

与中山王后先相望,幸湖水波恬,石城烽静,五百年允符运会,大名并峙,衮衣赤舃更图形。

       ■     □    ■       ■   ■       □ 



【著名大观楼长联也不合格了】

最有意思的是,清代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长联也不合格了: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马蹄韵要求的上联句脚平仄是:(下联平仄相反,不赘述)

□■■□□■■□□■■□□■■□□■

大观楼联的上联句脚平仄是:

□■■□■□□■■□□■■□■□□■

 

一对比就明显看出来,大观楼长联虽也讲究句脚平仄交错,但并不符合所谓马蹄格的规定,看来此传世名联如若参加当今楹联学会组织的征联比赛,会被判为不合格而淘汰无疑!

 

【大观楼长联真正的句节奏】

请注意,我把上联按照内容的节奏来分行(见下面),便成为这样四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

    □   ■   ■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    □    □    ■    ■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       ■     ■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    □    

 

其中有四句为一组和六句为一组的。这才看出它真正的句脚规律。每组之中的“句脚”平仄交错,如□■■□,或■□□■■□,相当规整。四组的“组脚”是□□□■,虽然也不是马蹄格,但读诵起来朗朗上口,天造地设。

 

还可以发现,句节奏跟句子的字数关系远远大于句脚的声调,即字数的组合使用才是句节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最后的“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连续四个四字句,一唱四叹,感慨万千,谁还去管什么平仄声调。

可见,所谓马蹄格仅仅是一种参考,根本不能作为一项硬性“规则”。不仅莫愁湖和大观楼楹联,实际上,“马蹄格”的规定已经判了无数古代优秀楹联不合格。

 

 句脚平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抒发所设,并无“格律”所限。感情的节奏是多样的,倘若一定要按照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的“马蹄格”规定来做,那便是楹联创作的末日。变化和创新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制造所谓“联律”来强制推行自己对楹联创作的垄断,必然成为千古笑柄。

本篇用孙髯翁生前自挽联来结束吧,他好像在说:你们当代玩楹联的人爱干嘛干嘛去: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心国学院联班成联知识第八讲:多句成联要点
对联的结构对应
辞赋第7讲
张汀浩║话说诗联平仄
对联例话:楹联的基本规则和格式
对联写作--对联的声律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