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不出户游汉中:青铜马

这件青铜马,工艺精良、造型精美,形貌健俊,体态匀称,姿态优美, 雄健有力,栩栩如生,与东汉陶马重气势求神似、写意传神相比,更富现实感,精彩地展现了魏晋时期骏马雄威健朗的伟岸英姿。据悉,出土现场还有青铜武士俑、青铜靴等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寄寓着一种英雄情结。这件青铜马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青铜铸造、雕塑发展的特点以及魏晋 时期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青铜马昂首直立,双耳耸举,双目大而鼓且有神,鼻直而孔张,口作 嘶鸣状,胸廓深长,圆臀细足,筋腱毕露,颈部粗壮且鬃毛整齐,背上有鞍,马尾上扬。整个器物器体较大,为分铸组合件,马首、马身、马鞍、马尾、马腿均可拆卸组装,遗憾的是出土时马鞍残损严重。

青铜马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通高118厘米,长94厘米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出土

马一直是人类忠诚的伴侣,尤其是游牧民族把骏马当作最可靠的伙伴。作为一种富有灵性的动物,马有神采骏逸的形象,潇洒昂扬的身姿,给人以生机和力量,代表着纯洁、激情、灵动、优雅、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

中国的家马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黄河上游地区。在距今 3700年左右的甘肃省永靖县齐家文化的遗址里,发现有随葬的3块马的下颌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不仅带回了各种中原没有的珍奇,更 带回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被汉武帝视为珍宝。唐时,汉中地处秦蜀驿路 要冲,南北栈道交汇于此,为京师长安前往巴蜀、南诏、滇、桂等陆上交 通必经之地,马不仅作为交通动力工具,也是食品,更在商贸、战争中发 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宋时,汉中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朝廷曾在 汉中及凤州设立茶马司,以陕川之茶与甘肃易马,时称“茶马贸易”。

以马为形象的出土文物造型丰富,不同时期姿态各异。陕西甘泉发现 的两件商代铸造的青铜马,体矮颈粗,四肢较短而双耳颇大,外貌并不显 神骏。西周和东周出土的青铜马浑厚而庄重,但形体和甘泉商马相同,且 被铸造成四肢伫立的呆板姿态,反映着先秦时期马匹的形体特征。秦始皇 陵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中的铜马,尺寸虽然只有真马1/2大小,制工却远较 陶马精美,外形健壮结实而有生气,突出表现马奔跑和运动时筋骨肌肉的 状态。汉代马的塑造多表现得强壮骄健,形神俱备,头呈方形,鼻宽口方,唇沿如兔,耳如削竹,颈长身短,胸廓发达,腿蹄线条遒劲流利,接近奔 突强劲的阿拉伯马系之特点。东汉末到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骏马造型艺 术随之衰落,步入低谷,而河西地区骏马造型艺术却处于创作高峰,制工 精致而形貌健俊,尤其披装的马具很有时代特色。最为人称道的是甘肃武 威雷台墓中随葬的一组青铜车马模型,都是“天马”形貌,头小而英俊、 颈长而弯曲,胸围宽厚,四肢修长,臀尻圆壮,造型独特,形态逼真,生 动地传递显示了翩翩良马的性灵和雄威。其中一匹奔跑的铜马,极富动感, 右后足踏住一只回首后顾的飞隼,反衬出骏马之神速,是不可多得的古代 骏马造型的艺术珍品,后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唐宋时期是 中国骏马艺术造型的新高峰,无论是“昭陵六骏”还是三彩马,或行走或 奔驰,姿态各异,形貌写实,精致华丽,生动传神。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马的驯化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运输、迁徙、 作战和劳动能力,同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以及社会的 进步。可以说,马的驯化成功对推动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文明在不同程度上通过马这个媒介得到传承和发展。目前,马作为工具正在逐渐退出人类生产和生活领域,但马的历史贡献及 其在中华文化中忠诚不屈、奋勇争先的精神主题却长盛不衰。代刷网

作者:高敏

摘自:《大汉王朝的传奇缔造——汉中市博物馆》

来源:汉中市博物馆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yvswu5cbEHW38785k6Am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年赏马 看骏马英姿!
骏马的姿态
赏徐悲鸿的马,祝您新年马到成功
大吉羊与大吉祥
PP54 马踏飞燕
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正面照为啥很少见?专家:正面不宜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