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汉六大“庲降都督”,镇守南中,作用不可忽视!

在蜀汉历史上,一共设立了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这四个都督区,以此镇守益州的各个重要地区。其中,汉中都督镇守蜀汉的北大门,承担着来自于曹魏一方的压力。在蜀汉历史上,第一任汉中都督是魏延,这凸显出汉中都督在蜀汉四大都督中的重要地位。永安都督则是扼守益州的东大门,夷陵之战,刘备停留在永安白帝城,从而设立了永安都督。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庲降都督来说,不仅要镇守南中地区,还需要处理各个部落的关系,并将南中地区的兵力和物资输送给朝廷,以此支持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从这一角度来说,庲降都督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蜀汉历史上,先后共有六位庲降都督。虽然这一官职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不过,这六位将领各个都很低调。

首先,第一位庲降都督是邓方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邓方出自荆州地区。赤壁之战前后,邓方就开始跟随刘备了,并被刘备任命为荆州从事。公元211年,邓方跟随刘备进入益州。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在刘备的进攻下投降,刘备平定益州,任命邓方为犍为属国都尉。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以邓方为太守,并任命邓方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驻扎在朱提郡南昌县,出镇南中。邓方为人不重钱财,而且果敢勇武,深有威望,当地的百姓都很敬服。由此,邓方成为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公元221年,邓方病逝。

第二位庲降都督是李恢

和邓方不同的是,李恢出自南中地区,这让他更加熟悉该地区的情况。李恢是建宁郡俞元县人,初出仕益州郡(蜀汉建兴三年后改名建宁郡)为督邮。李恢的姑父是益州郡建伶县的县令,有违反法令的行为,李恢也受牵连而被免官。当时的益州郡太守董和考虑到李恢的姑父是当地的豪强,于是没有答应免去李恢的官职。

建安十八年(213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李恢在路上的时候听闻到刘备从葭萌南向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必定失败,而刘备必定会成功,于是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一起进攻雒城。

公元221年,邓方去世后,刘备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的时候,南中地区爆发了叛乱。公元225年,丞相诸葛亮亲自征讨孟获,李恢成为诸葛亮的助手,帮助其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在此基础上,李恢将南中地区的耕牛、战马、金银等物资运送给朝廷,这为诸葛亮北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元231年,李恢去世。

第三位庲降都督是张翼

张翼是犍为郡武阳县人,高祖父张皓曾任司空,曾祖父张纲任广陵郡太守,都很有声望政绩。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自领益州牧,以张翼为书佐。建安末年,张翼被举为孝廉,出任江阳郡下江阳县的县令。

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公元231年,蜀汉任命张翼为庲降都督。虽然张翼是一位猛将,但是,他为人过于严厉,这激起了南中地区的叛乱。于是,公元233年,张翼被征召到成都。在此之后,张翼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6年,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张翼跟随姜维抵挡钟会,但是,邓艾兵临成都,还是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公元264年,钟会企图在成都起兵造反,结果不仅他兵败被杀,姜维、张翼等人,也被曹魏将士斩杀。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蜀汉的六任庲降都督中,张翼的结局自然是比较凄凉的。

第四位庲降都督是马忠

在三国时期,有两个名为马忠的武将,一个出自东吴。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任潘璋部下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将领吕蒙攻关羽,马忠于临沮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等,遂定荆州。

另一个则是出自益州的马忠。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后,刘备败退到永安白帝城,马忠率领兵马前往支援,从而获得了刘备的赏识。公元223年,诸葛亮任命马忠为门下督。公元225年,马忠成为张翼的部下。公元233年,张翼回到成都后,马忠接任了庲降都督这一官职。马忠在南中期间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所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蜀汉的六任庲降都督中,马忠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最出色的。公元249年,马忠病逝。

第五位庲降都督是张表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张表有威仪风观,始名位与戏齐,后至尚书。

和马忠一样,张表也是益州本地人士。对于张表来说,年少的时候,他就在蜀地小有名气了,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以此参与朝廷事务的处理。公元249年,张表被刘禅册封为庲降都督。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督庲降,后将军,先戏没。

关于张表的去世时间,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不管怎样,张表镇守南中期间,基本上确保了蜀汉后方的平稳,这已经是对姜维北伐中原最大的帮助了。否则后院着火,姜维也不能全力进攻曹魏了。

最后,第六位庲降都督是阎宇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中记载:张表,时名士,清望逾忠。阎宇,宿有功干,于事精勤。继踵在忠后,其威风称绩,皆不及忠。

阎宇出自荆州地区。在蜀汉后期,阎宇接替张表,担任了庲降都督。虽然阎宇为人勤勉,处事精细,但是,他在南中地区的威望和成绩,都比不上马忠等前任。公元258年,永安都督宗预因病回到成都,阎宇又转任了永安都督。而在阎宇之后,蜀汉应该空缺了庲降都督这一官职。公元262年,姜维北伐曹魏,结果被邓艾击败。对此,宦官黄皓想要除掉姜维,让依附于自己的阎宇担任大将军,姜维非常害怕,不敢回到成都。

《襄阳耆旧记·卷二·罗宪》中记载: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到了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派遣大军进攻蜀汉。魏灭蜀之战爆发,阎宇留下罗宪镇守永安,自己则亲自率军救援成都。但是,之后就没有阎宇的相关记载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阎宇最终的结局,自然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汉六大庲降督:两位出自荆州,一位出自成都,一位出自阆中
聊聊蜀国的封疆大吏-管军事的四大都督
蜀汉的五位武将,名气不小,最后却都下落不明
蜀汉五大“永安都督”,镇守益州的东大门,你都知道吗?
荆州派:蜀汉第一大派系,长期执掌蜀国大权
蜀汉历任庲降都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