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最后一点孝心》(已发《华夏孝文化》)

陈家老太太死后竟留下了十几万元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小榆庄。小榆庄的人们都唏嘘不已,老话讲“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老陈太太真应了前半句:守着这么多钱自是有福之人,可惜人死了钱没花完!

    老陈太太养了三男一女,也算是儿孙满堂,更让人羡慕的是,四个孩子都有出息,大儿子早年当兵,当出了名堂,找了个军队首长的女儿做媳妇,转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如今已是科长了;二儿子到南方打工,竟打出了一片天下,在深圳做了大经理;三女儿和小儿子都是大学生,如今都在大城市里住着高楼大厦,花钱如流水呢。所以,小榆庄的人们都不无嫉妒地说:“老陈太太有福啊,儿子闺女都成了大老板,老太太真是有享不了的福啊!”

    按说儿女们确实孝顺,老陈太太曾经挨家轮流住过,可住到最后,老陈太太都是一个感觉:满腹委屈与不自在。

    与儿女们的矛盾首先从吃上开始了。老陈太太做的饭那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好,想当年,农业学大寨在小榆庄开现场会,中午县里公社几十号大干部在村里吃饭,就是大家推选她老陈太太去做的饭菜,吃得那些干部们满面红光,直说这乡间真是卧虎藏龙啊,小榆庄竟有这么好的厨子。结果连续三年的学大寨现场会都在小榆庄开,小榆庄也就当了三年典型。公社刘书记,还有村里的陈书记,不止一次地说,这功劳有陈家大嫂的一份。

    这样的做饭高手,偏偏在自己儿女家里碰了钉子。

    她先在大儿子家里被大儿媳妇挑了毛病:什么油太多,火候太大,破坏了营养。那真是鸡蛋里挑骨头,难道做了一辈子饭的老陈太太还把握不住这点火候?东坡肉,那可是农村的招牌菜,更是老陈太太的拿手菜,儿子又最好这一口。可做出来了,儿子只吃一口就不吃了,媳妇干脆不让孙子吃,她自己就更不动一筷子。他们说,这东西油脂太高,以后不要再做了。可气的是,一大碗的肉放到第二天,竟被媳妇倒掉了!包饺子,媳妇看到她往馅里连倒了五勺油,立刻批评起来,说是不健康。那就怪了,古语说得好:油多菜不坏,多点怕啥?要说是为了节省,可是两口子竟然不吃剩菜,好好的一大碗剩菜,里面可能还有半拉肘子,他们都会不眨一下眼地倒掉。老陈太太那个心疼啊,心里直骂这些年轻人造孽,唉,他们没经历当年的饥荒年月啊。

    老陈太太的生活习惯被彻底打乱啦,气急了,就换个孩子家住住,可故事雷同,竟然都让老太太不自在。尤其在女儿家,女儿毫不客气地说,她思想太落伍,一心要改变她。

    老陈太太更不自在的是,在城里住久了,对小榆庄的想念就像雨后的野草,没命地疯长着。在城里,她找不到可以唠嗑的人。要到屋外走走,到处是人,如水的车流,让她心里发慌。老陈太太感觉城里人们像是逃难似的,南来北往的,脚步匆匆,全然没有小榆庄老牛漫步般的舒缓和谐。在商场里,满眼的五彩缤纷,可只要看看价格,老太太就头晕:一件褂子,在小榆庄,或者在县里也就几十块吧,可这里动不动就一千多,唉,城里人这哪里是做买卖,分明就是抢啊!

    在儿女那里轮流住了一圈,老陈太太就成了小榆庄第一个转了那么多大城市的人,而且还坐了好几次飞机呢。可老陈太太再风光也不想呆在城里了,她执拗地重回小榆庄,过起了自己曾经的习惯了的生活。

    老陈太太一回到家,就张罗着养了几只鸡,种了点菜。闲着,就到村头大榆树下跟老姐妹们唠嗑,小日子顿时有了滋味。老陈太太夜里躺下想想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就感叹着,城里儿女家里虽然宽敞,吃得也不错,可就是不如自己的老窝舒坦啊,自己今后是再不会离开小榆庄啦。

    儿女们几次三番要接她回城,她一概拒绝。儿女们就一次次寄钱回来,老太太就一次次在电话里骂:我一个孤老婆子能花多少,不要再寄钱了,缺钱时我会跟你们要的!

    老陈太太八十大寿时,她让孩子们回来过生日,借机让一大家子团圆一次,自己也好看看这些过年也不一定回来的孩子们。结果,老二在国外出差,没回来,打了个远洋电话算是问候。女儿是回来了,女婿外甥未归,说是要高考了,在家复习呢。小儿子呢,说单位有工程脱不开身,寄了两千元钱,让娘自己喜欢什么就买点什么吧,就算是生日礼物。老大一家可是都回来啦,说几次过年没回来,趁着祝寿回家看看吧。老陈太太刚高兴了一会儿,儿子就说,这次回来了,过年就不来了,路上堵得慌。老陈太太没好气地抢白说:“儿子啊,你们可别等我死了时也没空回来啊!”老大尴尬地说:“娘,过大寿呢,怎么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老陈太太不止一次地说:“真不该让孩子们都出去闯荡,要是留在身边多好,天天看见,就不用这么牵肠挂肚的!”听的人就耐不住了:“哎呀,大嫂啊,你这是说个巧话啊,留在家里的那是没本事。远了,那才香呢,娘想儿,儿想娘的,都有个念想。你不看见村里那些娘几个打饥荒闹火的,儿子都不上娘门了。”老陈太太就叹一口气:“我只怕自己死了都没个人知道呢。”

    人老了,就像枯死的草,风儿一吹就折断了。老陈太太前几天受了点风寒,就躺下了,一连几天不见好转。本家的几个侄子看看形势不对,就依次给几个在外的哥呀姐的打电话。大儿子问是什么病,听说是感冒了,就有些松懈地说:“别不舍得花钱,买点好药吃吃。你们几个亲弟弟千万帮哥尽尽心,过些天我处理完手头的事就回去!”其他几个儿子和女儿大同小异,都说要回来,但都不能立刻回来。

    很快的,老陈太太就有些神志不清,梦着醒着喊要见儿子闺女,要看看孙子。儿女们接到病危通知时,都有些不敢相信,纷纷急着往回赶。可到底老陈太太也没见着孩子们的面,带着遗憾走了。

    儿女们带着一大家子赶回来时,老人已经去世一天了,大家围着老太太哭泣着,十几年了,这是老陈家第一次全家人大团圆,也是老陈太太盼了多少年的愿望,可惜,老陈太太闭着眼睛,再也看不到了。想到这些,儿子们和女儿都放声痛哭,听见的人都免不了落泪。

    一个本家侄子受老陈太太之托,把一把钥匙交给回家的儿子和女儿。这是他们都熟悉的家里放钱柜子的钥匙啊。大儿子用这把钥匙打开钱柜,发现里面放了十几个纸袋子,袋子上分明写着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么几个字。打开袋子大家惊奇地发现里面全是钱!原来啊,每次孩子们寄来钱,老陈太太就把它装在一个纸袋里,并在袋子上写上是谁给的,然后就放在了钱柜里。粗略一计算,这些钱该有十几万呢,也就是说,孩子们捎来的钱,老陈太太基本就没花啊!

    本来孩子们在外打拼,很少回家,就多寄一些钱给娘,让娘一个人在家享受享受,这样自己也心安。如今看看这些钱,儿子和闺女,还有媳妇、女婿,都难过极了,都后悔这么长时间不能多回家看看老人家,一时间大家都哭成一团。大儿子更是后悔地喊着:“娘,俺不孝啊!”

    葬了娘后,儿子们和女儿谁也不愿把这些钱拿回去。想想自己常年不在家,娘多靠本家几个弟弟照顾,就分给他们一些钱,还剩下十一万。大家一商量,娘没舍得花,就捐给镇上的敬老院吧,让像娘一样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们少受点罪,多享点福,这样也算是对娘的一个交代,自己心里也好受些。

    镇敬老院第一次接受这么一大笔捐助,就请来电视台记者和各级领导,想搞一个捐赠仪式。可老陈太太的儿女们谁也不肯来参加,甚至连电话采访也拒绝了,只说这是他们在为自己的娘尽最后一点孝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旬老太冻死亲儿家门口,岂料当夜村里三家遭灭,轰动全村
生日宴上儿女大打出手,邻居一句话讲出根由:家里有个拎不清的老人,难怪会家庭不睦
倪海厦阳宅图解说明书
你看过最令人心寒社会现象是什么?
【醒俗】//母与子//
老母亲留遗产,三兄妹各分十多万,却给小儿一张纸,回家一看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