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人生

《品味男女人生》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

并且写了首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回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人们依然很珍视。一般用来比喻德高望重的老人。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另外还有一首“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同样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这两句诗不只是描绘了自然界黄昏时雨后放晴的美好景色,更蕴含着人世间珍重晚晴的深邃哲理。因此;人们常以“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这两句诗概括起来比喻人到晚年“晚晴”的情怀与节操,警示自己和他人要对晚年的人生要倍加珍惜和重视。所以人们常就以“夕阳无限好”来比喻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是啊!一个人在退休前后要作出的重要而明智的抉择,表明自己是十分看重晚节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精神养老和心理慰藉问题日益凸显。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是这样写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真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一曲深情、深厚的“夕阳之歌”唱出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声,使多少人为之心动。人生进入晚年仍然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是的,人生犹如变化着的四季,有着不同的色彩,来去匆匆,变化无常。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俭朴与平淡的生活中能培育出生命力极强的小花。所以不必为晚霞落叶悲伤,而是要正视现实,把握好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六十岁老年不再意味着落日黄昏,不再意味是孤独寂寞。莫言秋色山容淡,山到深秋红更深。人到六十岁后同样要要学会求新求变,学会自己给自己找乐,生活才不会单调、枯燥。生命可能老迈,心灵一定要青春,花甲难得,值得欢乐,古稀至珍,更该庆贺。人到老年,荣辱成败,得失取舍,都已是过眼烟云,豁达最好,宽容最真。人生事,聪明难,糊涂更难。生命的秋天,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不妨糊涂一点点,省却是非口舌之争。人间多少不平事,难得忘却心坦然。人生难免苍颜,快乐不分年龄;年轮无法阻挡,美丽可以追求。要认真领悟人生真谛,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和追求。夏征农老先生在他的《百岁乐怀》一诗中,强调“乐事无如晚节香”,借以形容共产党人的晚年情操也十分合适。
人老是自然规律,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平民百姓,皆不可逾越。但幸福不分性别年龄,不分高贵和卑微。老年人的幸福就是对欢愉生活的追忆,痛苦经历的思索,脑力与体力劳动的摆脱,以及对更好生活的撞憬。凡是进入老年时期的人,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载的劳苦艰辛,人间的酸甜苦辣,都已饱尝过了,现在是“布衣温暖胜似锦,粗茶淡饭更清香”。子女们工作,住房都已就绪,无虑一身轻,人老心不老,栽花又种草,仿佛是超脱凡世,真是逍遥复逍遥,神仙胜神仙,被美称为老年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古今中外,多是“人间重晚晴”,把晚节看成人生的重中之重。李白在《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中说:“枯松晚岁,无改节于风霜;老骥余年,期尽力于蹄足。”古诗人刘桢还说:“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如今大元帅陈毅也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面对利益与危害时可看清一个人的操守;在重压与疲劳时可测验一个人的精力;当大喜大怒临头时可观察一个人的度量;当手中一切权力即将告别自己时,即是人生晚节的最后一个驿站,可见其高风亮节是多么重要?!
人生中的美事为何物?老人们列出了一大堆,诸如:“健康、智慧、名誉、地位……”如此等等。但是,智者最后告诉我们,人生不能忽略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宁静,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宁静。人到六十岁后,不必被争权夺利所扰,不必为金钱美色动心,不乞求鲜花掌声,不羡慕洋楼别墅,也该充分享受人生。权力不是万能的,金钱更不能代替一切,知足而常乐,常乐而无忧。无忧而心如暖阳,悄悄地升,静静地落,自有一份温馨。不为物累的心甘情愿灵,美丽而宁静,洒脱而自如,实在是令人开心的老年生活佳境。即使你有幸能拥有智慧、财富、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但是心灵却整日碌碌,形如劳蚁,这样的老年人,绝不是快乐的老年,幸福的老年。真正幸福的老年应当:承认老,却不服老;自娱而不自怜,自信而不自弃,去浮躁,存从容,弃浮华,留朴素;面对滚滚红尘,我自淡淡若素;给心灵留一片静土,让灵魂获得安宁,才是老年生活的最高境界。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当生命的车轮驶入生命的秋季,即使你不富有,也不尊贵,但是却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境:洒脱、潇洒、自在、安详。心灵没有重荷,宁静又淡泊,这样的老年生活,才会像古希腊谚语中所说的那样:晚秋的秋色是最美。人生永远年轻的奥秘是“好心情”,它是人生一支特效的“青春剂”,拥有“好心情”会使你永葆青春。

六十岁后的人生男女都一样更需重晚情,人生之旅中,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神。妻子是如此,丈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越老越需要老伴,正如俗话所讲:“满堂儿女,赶不上半路夫妻。”人到晚年还是老伴亲。双方退休后,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互相之间的接触比年轻时多了,而且随着子女的成长和独立,对子女的接触渐少,大部分感情又回归到老伴身上;加上双方年老体弱,需要互相照顾,彼此依赖不断增加。因此,处理好老年夫妻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少年夫妻,老来伴,人老了需要有一个伴,回味人生的甘苦,思索人生真谛。人的一生,漫漫几十年,能携手共同走完人生旅程的只能是夫妻。为此,夫妻之间的缘份应特别珍惜,夫妻整日相处,衣食住行,人情往来,不可能没有矛盾和过失,很多时候往往因一点小事,互不相让,而酿成轩然大波,假若多一点容忍,多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何必与之争个高低,不争便没有吵,不吵便是和,家和万事兴。老人到了晚年,你硬要其改变几十年形成的兴趣和习惯是不大可能的。一是互相爱慕,要友好相处。二是互信互帮,古人云:“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三是互谅互让。也即是“心理互换”,凡事多为对方设身处地想想,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四是要老有风趣,有幽默感。要君子坦荡荡,不能小人常戚戚。艰苦奋斗必不可少,要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那么你一定就会有一个懂你的人而又爱你的人。(图片来自网络)2016.5.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到六十岁还需要找老伴吗
【散文】老年颂
春去夏犹清,人间重晚情
陆游诗咏“夕阳红”
感悟花甲之年
夕阳如诗 夕阳如画 最美不过夕阳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