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骨碎补,真的是“骨头碎了能补”吗?
userphoto

2022.08.08 广西

关注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骨碎补,真的是“骨头碎了能补”吗?

骨碎补也是一味为较常用中药。始见于唐代的《开宝本草》。看到这个名字,让我们很容易将其和骨折外伤联系在一起。的确,骨碎补就是因能治折伤而补骨碎而得名。

但客观点说,骨碎补这个名字,仅代表和骨折外伤有亲和关系,并不意味着它真的能“补好碎了的骨头”,这是需要注意的。

由于骨碎补入药的部位是其根茎,而根状茎的表面密布着棕褐色的小鳞片,外观很像姜块,所以也有“猴姜”的别名,此外,还有申姜、毛姜等多个外号。

从植物属性来说,骨碎补属于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槲蕨、以及中华槲蕨的新鲜或干燥根状茎,它的生长环境也比较特殊,多附生在树干甚至岩石上,一般以野生为主。

从两种植物属性来分析一下骨碎补:

1、槲蕨:

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浙江、湖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它的外形呈扁平条形,多弯曲而有分枝,长短不一。长在4到15厘米左右,宽在1到1.5厘米左右,厚约2到4毫米。

它的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表面密布细小的黄棕色鳞片,柔软如毛。

一般用火燎后入药,这时候,那些黄棕色的鳞片多已脱落,显棕褐色至暗褐色,两侧及上面有突起的圆疤状叶痕。质地轻脆容易折断,折断面能见到多数黄色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以棕色,条肥大者为佳。

2、中华槲蕨:

主要产于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它的根状茎较直而细长,分枝较少,长在5到17厘米左右,宽在0.6到1厘米左右。外表也有黄棕色小鳞片,容易脱断,脱落后的根茎外皮为黄色至淡棕色。质地较硬,断面黄色。其它和槲蕨基本相同。

从中药的角度看,骨碎补就是一味补肾镇痛、活血壮筋的中药。它的性味苦温,能入肝肾二经,主要就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等功用。

从炮制上来说,骨碎补需要去除表面黄棕色的鳞片后入药,可以用火烧,也可以用油砂烫,去毛后切片入药。

在历代中医手上,骨碎补主要用于腰膝筋骨酸痛,外伤瘀血作痛,以及肾虚久泻,耳鸣牙痛诸证。

1、 肾虚牙痛、齿龈出血以及牙齿问题:

现代科学认为,骨碎补有增强体质作用,这一点可能和中医的“补肝肾”有共同之处。

而肾主齿牙,所以,齿肿红龈充血、疼痛、牙齿松动早脱等等、都可以用骨碎补,一般与地骨皮、石斛各、甘草、玄参、露蜂房等配伍。

2、外伤跌打:

比如肌肉、韧带扭伤和闭合性骨折,骨碎补有活血镇痛作用,常与其他活血祛瘀药配伍,如桃仁、红花、赤芍等等,方如接骨散。

走近中医,从认识中药开始: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炮制配伍文化养生谈400元购买专栏

此外,骨碎补外敷也能促进骨折愈合。一些肾虚久泻、耳鸣、足膝痿弱之证,也会用到它。

需要注意的是:骨碎补性味辛温,所以实火、血虚诸证皆不适宜。

最后再介绍一下骨碎补的使用注意:

1、 骨碎补:南方等地有鲜用入药者,北方则把干品切片者称为申姜,油砂烫去毛再切段者为骨碎补,两者的差异其实并不大;

2、骨碎补的植物来源不一,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载,大概有2科7种,但其药理属性基本相近,药材性状基本相似,在很多地方,也有以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大叶骨碎补当作骨碎骨使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骨碎补
骨碎补图片
骨碎补
抗骨质疏松中药之骨碎补
【中药传说】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每天学一味中药--骨碎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