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TK]关于脾胃升降药物

[ATK]关于脾胃升降药物

摘要: 吃饱了上来胡说两句,不要见怪啊。黄师最重视的既是脾胃气机的升降。黄师讲病,大框架就是哪里不升哪里不降,然后憋在哪,然后又怎么地了。。。。。 但是这个不升和不降的基本用药,黄师倒是也没有详细的讲讲。 ...
    吃饱了上来胡说两句,不要见怪啊。
黄师最重视的既是脾胃气机的升降。黄师讲病,大框架就是哪里不升哪里不降,然后憋在哪,然后又怎么地了。。。。。
    但是这个不升和不降的基本用药,黄师倒是也没有详细的讲讲。相对来说,彭师讲的比较完整,框架比较清晰,详见《药性读法》篇(李可版.续本)。我就从自己的认识说点跟彭师不一样的,求高人指教,呵呵。
    咱只说脾胃的升降哈
    黄师的《长沙药解》第一卷土药篇中,按照黄师的排序来看,升降这部分基本上是建中药、去湿药、降胃药。。。。。
    个人觉得这个跟黄师的用药偏好有点关系,黄师用药篇温燥,基本上说,祛湿、降胃都有偏温燥的嫌疑。黄师越是矫枉过正,咱越得辩证的看。
    既然叫升降,升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道路、二是动力


    咱先说道路,这个脾有脾的路,胃有胃的道。脾路不通在于为湿所困,这个大家都知道,黄师没日没日夜的念叨这个问题,落实到药物上就是白术、薏米、茯苓之类(ps:茯苓因为只利水不建中所以归在水火药卷了)。可是胃不降就不涉及路了吗?按照黄师经典说法:
    “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寒水之旺。”(《四圣心源·吐血》)
    但是纵观黄师论著,并非只有寒湿一端,确实存在湿热,只是黄师不屑于深说,言语有些失偏。
    咱返回来说胃路的问题,《腹痛根源》说,“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便是胃路不通,按照彭师的说法这个叫“胃中小滞”(忘了那篇的了),《长沙药解·香豉》栀子豉汤,说:“土湿胃逆,浊瘀凝塞”都属于这个胃路不降的问题。 可想,胃路通,即便再大的推力也不能降胃气之逆,倘推力过大,适得其反药必反呕而出。

       这个“胃中小滞”,基本上就是大承气“燥屎”的雏形,胃中小滞,多至胃中热盛,再逆相火之路,就会出现诸般口疮、吐衄等等。主流学派所说的胃火跟这个有根大的关系。ps:胃中小滞非专指食积。
    落实到药上,黄师用的是厚朴七物、彭师用的是槟榔。学一老中医经验,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一般各30g),个人体会也不错很平和。平日里可以用大山楂丸、健胃消食片之类的。症状上,一般有食积之象,如舌苔厚腻,晨起口中酸腻,口臭。。。

    然后再说推力胃降黄师讲了很多,半夏、赭石、生姜。。。。反正各有偏性、强弱不同,临证各取所需。脾升药黄师没有明确的说,总的来说,干姜最典型。脾陷最主要的泄下,理中汤是其中代表。又,世言砂仁醒脾,黄师言“和中之品”也有这层功效,同样的再如葛根、豆蔻也是带有这个功效。

总结一下
脾胃升降:
一、通路 1、脾路:苓、术、薏米。。。。。
                2、胃路:槟榔、厚朴七物、焦三仙。。。。。
二、推力  1、升脾:干姜、砂仁、葛根、豆蔻。。。。。
                2、降胃:半夏、赭石、生姜。。。。。
          其中很多要都是升降皆调的,黄师讲的很清楚。

主要是胃路这部分黄师没讲,

呵呵顺手推荐一本书,《医学摘粹》清·庆云阁著,是对黄师理论的进一步阐释,无意间在书架上发现的,老师给的,都落灰了,一直不知道是黄师的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之堂用药精萃之脾胃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脾胃病治疗八法(上)
叶天士中医脾胃学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
《伤寒论》“脾胃升降相因”理论探讨
国医大师徐景藩诊治胃下垂的经验,太珍贵了!
裘沛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