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受不了批评总被说玻璃心,像我这样的职场人,是不是没救了?

咨询|求职面试、职业发展

专栏|应届生求职

有求职面试、职业规划及发展相关问题和困惑,欢迎添加个人微信,了解咨询服务及专栏产品。

说来惭愧,我一直就挺“玻璃心”的。

回顾自己的职业经历,我反而觉得:

很多时候都受益于自己的玻璃心,综合看起来,利大于弊。

从小到大,我都是那种特别害怕被别人说的人。

哪怕是父母指出我的错误,我都会觉得脸上挂不住。

即便过去好几天,看到父母都会觉得讪讪的。

至今,我关于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回忆,还是:

父亲当着很多客人的面,很不客气地指出我说话时的一个用词错误,我当时恨不得原地消失的那种尴尬和羞愧。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01

超越别人期待去表现,挑剔少了,赞扬多了

你做得不好、做得不对,就肯定会被说的啊,于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习得了一项技能:

默默观察、总结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超越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通常来说,如果你所做的已经比别人能期待的更多更好时,别人对你更多的是表扬,而不会再挑剔你。

这种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奏效。

来自电视剧《万物生灵》

能够挑战我玻璃心的事情,就大大减少了。

但慢慢地,随着成长,遇到的人越来越多,也总是会有特殊的情况出现。

比如,遇到一个特别完美主义的人。

即便你明明已经超越他期待了,他还总是能够找出你可以改进的地方;

或者随着你总是超预期的表现,别人会一次次提高对你的期待。

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自己的玻璃心,又一次受到了挑战。

来自电视剧《三十而已》

02

与其让别人来“找茬”,还不如先自己扫雷

于是,我又一次升级了一下我应对自己玻璃心的策略:

我要知道一件事,理论上最好的状态和做法是什么样的?

以及在现实实践中,那些做得特别好的人又大概做成什么样子?

基于这个策略,我会大量去自学。

比如,我做培训,就会去看业内大家普遍都比较推荐的各种书;

这类比较经典专业的好书看到一定的量,对于什么是好的培训、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哪些、理论上有哪些解决之道等,都在心里有一本很清晰的“账本”。

对于实践也一样,会努力去找业界标杆们都做到什么程度,去看周围的同事、其他认识的同行们都做成什么样?

之后再来对比自己所做的事,就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到底在什么位置。

来自电视剧《万物生灵》

对于玻璃心的人来说,别人直接指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尤其是用不那么给面子的方式,的确会觉得自尊心特别受损。

但自己发现,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我自己早早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确定了下一步应该努力和改进的目标,下一次被别人指出,反而会在心里赞叹:

这领导/同事了不起,很有功力啊!竟然能够这么透彻地准确看到我的问题,有点东西。

就自然也不会考虑什么玻璃心的事儿了。

来自电影《天使爱美丽》

03

借助心理调节的力量

但似乎,这也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当你在人群中总是表现得超越老师的期待、领导的期待,并不时被当成案例和标杆提及时,也势必遭遇来自同学和同事的不满和敌意。

因为敌意而产生的挑剔和攻击,是你完全想不到会从什么地方产生的。

你说话的方式、你的身材外貌,各个地方都可能会成为别人评判和挑剔的对象。

这可不是玻璃心能轻易驾驭的。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我应对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平时只关注在学习和做事上,基本不考虑人际关系的处理;

也很少会从一件事、一句话会带给别人什么感受的角度考虑问题,以至于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这是我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我改。

同时,我也理解人微妙的嫉妒心理,经常提醒自己,这就是别人的嫉妒心作祟,不必在意。

第二种方法是,大量阅读跟心理学、心灵成长相关的各种书籍。

在这些心理学书籍里,最打动我一点、而且能够治愈我的玻璃心的一点是: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

游刃职场有余姐

求职面试·职业发展·个人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职场再现“巨婴现象”,只因同事没夸“你很瘦”,实习生拒吃午饭
职场潜规则
职场进化终极指南:月薪2000到20000需要怎样的素质?
打工千万别走心,上班不适合太认真
一个真正成熟的职场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公司离开谁都照样转?别以为你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