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有一些父母,很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孩子出生之后,很多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快乐成长。

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却总是很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为何父母总是要打击孩子?

是不是父母们真的见不得孩子开心呢?

刻意打断孩子的快乐体验,人为地为他们制造困难,其实是一种“伪挫折教育”。

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逆商,更有可能给他们留下心理创伤。

被误解的挫折教育

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拥有着“故意让孩子不开心”的能力,并美其名曰: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他们会在孩子玩得十分开心,或者享受快乐情绪时,突然向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而理由几乎如出一辙:

“作业是不是还没写完?”

“有玩的时间为什么不看会儿书?”

“一次考得好不代表次次能考好,没有什么可高兴的……”

看着孩子脸上表情一点点变得暗淡,低沉着肩走到书桌前,家长却觉得十分满足:这波挫折教育很到位。

而实际上,这些家长奉行的只是“伪挫折教育”而已。

人为地为孩子制作挫折,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甚至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陷入更大的困境。

在《少年说》节目中,14岁的小姑娘袁璟颐,大声控诉妈妈老拿她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偏偏这个“别人家孩子”,还是自己的学霸女闺蜜。

妈妈还火上浇油:“她成绩这么好,怎么会跟你做朋友?”

袁璟颐压抑委屈的表情让人忍不住心疼,但是妈妈却不为所动:我没有拿你只跟一个人比,而且我这样做比较是为了培养你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跟成绩好坏没关系......。

孩子说,我不适合激将法啊,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一定觉得自己很差。

结果母亲却说:因为我认为在你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就会有点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其实孩子们也是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但父母却总是热衷于“打击式教育”。

之前大火的《小欢喜》有这么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分班考试时,乔英子考了年级第二名,回家后只敢告诉宋倩:我快进班了。

其实妈妈宋倩早就掌握了她的成绩,一开始还和颜悦色,但是发现英子书包里的乐高玩具之后爆发了: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好高兴的,把英子的乐高玩具也都收了起来。

在宋倩妈妈心里女儿就应该是第一。

但结果呢?

英子开始逃课,成绩下滑,后来严重到得了抑郁症,甚至想要跳河,为的就是要逃离宋倩。

很多看着孩子表情一点点变得暗淡,低沉的走到书桌前,他们却觉得:这波打击教育很到位。

其实根本不存在打击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

尤其在成长中的孩子,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打击变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后不愿与人沟通,疏远父母,变得叛逆,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用心理学家的话说:“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享有这么高浓度的高兴,不配享有这么完整的顺利和成功。”

当家长以“挫折教育”为由,一昧的贬低孩子,向孩子的快乐浇冷水时,你带给他们的早就不是教育,而是难以愈合的伤口。

那些被狠狠挫伤的地方,不会成为孩子最坚硬的铠甲,而会变成孩子最脆弱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某市期末考突然被叫停!背后原因令人痛心:面对考试,父母需要钝感力,孩子需要抗挫力
《小欢喜》:优秀如你,能否接受孩子的平庸?
转载 | 做家长的要拓展自己(@zack西西爸)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家长比孩子更脆弱
别把孩子逼得太紧,静待花开也很美
8岁女孩短道速滑起步摔跤勇追夺冠:被允许失败的孩子,到底有多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