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举人的江南老宅,苏氏宗族心心念念的根


清代举人的江南老宅
苏氏宗族心心念念的根

苏屋正门

南宁人讲的“苏屋”,说的是苏氏清代民居。它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白沙村一组杭屋里三巷24号,靠近邕江边母猪湾和船厂一带。门牌号码多变,八十年代为白沙一队35号,后门牌几经变更,有白沙村一组228号,现为杭屋里三巷。为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物,乃清朝举人苏元初于道光十四年(1834)所建。2002年,“苏氏民居”与南宁标志性建筑物“水塔脚”等二十多处建筑物,被南宁市文化局评为市级保护文物。

苏屋的结构:苏屋大门朝南,后门朝北,由正屋、侧房、天井及后院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东面是厨房灶边及杂物室,西边是一条巷子,巷子另一边,也是苏氏族人后来所建的房屋,整套建筑分为三进,两个天井,第一进和第二进,是一层瓦房,每进有四间屋子,传说为清朝时期所建,第三进是三层的楼房,传说为民国时期所建,三进有围墙连起来,形成三进房屋加两个天井的格局,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苏屋成为白沙地标性的建筑物,在第三层楼上面向市区方向眺望,在国庆节,人民公园放烟花的时候,仍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灶边在第一进的天井东面。


苏屋原貌

苏屋的玻璃窗是彩色的花格玻璃,很显古朴、华丽,在大梁版上,画着版画,在门礅上刻着石刻,大门是两扇沉重厚实的木门,里面两个门闩,每天晚上都会闩起来。现在没人住在里面了,就在大门外面加了一把锁。仔细观察苏屋的每一处建筑材料,都很讲究,在墙壁上边可以看到壁画,可以看到精细的雕刻,放在第二进的八仙桌,苏屋人用来做祭祀用的神仙桌,每逢节日,都会拿最好吃的东西来贡太公婆。


苏屋现貌

正屋为三进两井式样,前两进保留清代建筑原貌,盖小青瓦,叠瓦屋脊,红砖地面。梁下砌砖分隔出厅堂和耳房,耳房四面砖墙,窗户细小。

仔细观察苏屋的每一处建筑材料,都很讲究,在墙壁上边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和精细的雕刻。前一进设双开大门,门上悬挂“文魁”匾“道光十四年甲午科中式第三十七名举人苏元初立”,正是清朝道光皇帝赐于苏氏祖先苏元初的。


清朝道光皇帝赐于苏氏祖先苏元初的“文魁”匾

广西通志·城乡建设志》记载:民国17年(1928年)苏元初后人苏城任广西公路局局长后将原第三进拆除,改建为三层硬山式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设悬挑阳台,双开玻璃,室内铺阶砖地面,墙面抹灰水。除平面布局与中进数间外,内外装修已具欧洲建筑模式。正屋左侧建有由南至北侧房一列,为砖木结构,较简陋,作厨房及杂房之用。正屋与侧房之间有1.5米宽通道,直通后院。后院宽大,深28米,筑有3米高围墙,将整个宅院组成一个封闭空间。


几百年的石墩

苏屋世代住着苏家的子孙,由于文革时期动乱,很多苏屋文物已经流失,但苏屋仍然屹立不倒,直到九十年代,宗族子孙各自成家,才陆续搬出苏屋。


墙上的壁画


墙壁上壁画

苏屋是苏氏宗族的根,苏屋人志在四方,很多苏屋人从小就离开南宁四海为家,有在贵阳、平果、扶绥、柳州广州深圳上海湖南美国工作与定居的苏家人,虽然身人异乡,但每年总希望能回苏屋老家看一看,以慰藉自己心心念念的思乡绪愁

推荐:苏日河

素材来源:栗子美食家 互聯網網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琼海:琼海以前土豪的所居住的豪宅是怎样的?
《老宅》魏庆红
老宅
定海东门头旧事,半边东管庙弄探老屋
俗语: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难道向南的房屋就这么好吗?
《千金翼方》第十四卷|孙思邈|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