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苏”家风撷微


荥阳苏寨苏氏先茔碑亭

巍巍华夏,

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

悠悠苏氏,

三千载传承源远流长。


河南郏县三苏园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并在会议中多次强调“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历代先贤中熠熠生辉,占得“唐宋八大家”中三席,以文学名节显于天下!

    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的苏寨村,就有一支“眉山遗泽、颍滨苗胤、索水之滨、聚族于斯”的三苏子孙,“家学自珍、耕读仕士”在这片土地五百余年。欣逢盛世,苏学再兴,家国幸甚,苏门幸甚!苏氏家风,从先祖三苏父子的几则小故事,便可窥一斑!

三苏园三苏像                 

    知子教子 莫如父母

    苏轼、苏辙两兄弟同科进士及第,名震京师,并先后成为文学大家,这与苏洵的教子方式是分不开的。苏洵鉴于自己少年不学,老大“无成”的教训,对苏轼兄弟俩自小进行了精心培养。

  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

  苏洵还经常以他游学中的一些感受教育两个儿子。他说,今后的文章技巧将越来越高,而思想内容将越来越差。因为他所接触的一些读书人都“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苏洵还经常教育苏轼兄弟不要为文而文,认为文章“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强调文贵自然,不要为作文而作文,直至胸中有话,不吐不快,“不能自已”的程度时,才能写出好文章。苏轼后来回忆说:“自少闻先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

  苏轼、苏洵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知子莫若父”,苏洵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他见苏轼性不忍事,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内敛的苏辙则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

  苏轼、苏辙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苏洵教子成人成才的方式,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苏洵之妻程氏,在家中主持家政,扶养子女。她对苏轼的要求甚严,亲自教他读经史等书籍。苏母不愧为有心人,不仅教苏轼读书识字,而且尤其重视德育方面的教育。她总是耐心地将史书中记载各种人物成败得失的篇章的重要之处讲解给苏轼听,让儿子牢记心中。 

一次,程氏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范滂传》,苏母深为范滂母子不畏强暴、为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同样被范滂母子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他天真地对母亲说:“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程氏肃然,认真地回答儿子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榜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母亲一样吗?”苏轼就是从小在母亲这样的教育下成长,到了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每天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后来他考中进士,立朝为官,充分表现出刚直不阿的品性,也是从小受母亲程氏教育的结果。    

荥阳苏寨民居墀头砖雕

    手足情深 荣辱与共

    虽然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个性文风截然不同,苏轼、苏辙兄弟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自己实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北宋神宗年间,文字狱“乌台诗案”发,苏轼被佞人陷害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并收到严刑拷打,“诟辱通宵不忍闻”。狱中,苏轼写了绝命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弟弟苏辙心急如焚,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迁葬于汝州郏城县。政和二年十月三日苏辙逝世,同葬于郏县小峨眉山苏轼墓旁。实现了兄弟二人生死相依的诺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像苏轼苏辙那样做兄弟!


荥阳苏寨民居客厅大门木雕

    以民为本 清廉从政

    苏轼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三次巨大的贬谪生涯,但一直坚持为官以民为本,坚持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即使是在被贬后,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

在徐州,他亲自带领官员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此外,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惠州的东坡孤儿院,海南的东坡医所……也都是苏轼为民创下的实绩。


荥阳苏寨民居厢房木匾

    苏轼政论名言: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智者见于未萌”。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荥阳苏寨苏氏祠堂

    旷达洒脱 率真乐观

    徽宗朝,佞官当道,苏轼兄弟屡遭贬谪。苏轼更是“坐席未暖,召节已行,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但仍然以超然的态度,豁达的胸怀为人处事,即便被贬黄州,自建草房,美曰“雪堂”,躬身耕作,与民为友,创“东坡肉”,再贬岭南惠州,一路荒芜,瘴毒迷茫,却笑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又谪海南儋州,增进汉黎两族互信,大笔挥写“万里瞻天”!

    正如东坡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处是吾乡”、“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忘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三苏,不仅是中华苏氏的三苏,更是中华民族的三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三苏文化,是中国人在国际文化舞台的一张闪亮名片,是一座无尽的人文宝库,需要我们重视、研究和发扬!三苏文化,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信仰,是我们屹立不倒的支柱!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原厚重,炎黄子孙一代代生息于黄土沃野,大河奔流,民族复兴一步步坚踏在复兴之路。


荥阳苏寨原貌复原沙盘(苏春长制)

      眉山堂荥阳苏氏分支 苏航 编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人生到处似飞鸿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苏轼家族的6个教育锦囊送给你
手足情深——读苏轼(兄弟篇)
宋史:近古罕见的苏轼兄弟情
读过明月几时有,吃过东坡肉,看过苏东坡的家教吗?
微信即可群发祝福的中秋 为何苏东坡更让人怀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