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文800篇,农庄1000亩,71岁诗人的庄主生活

​       朱中柱先生是我刚上网学习诗文时候认识的,当时先生被快乐老人报聘为《快乐老人网》“快乐学堂”的讲师,他倡议建立了《夕阳唱晚诗词学习群》,大家称之为校长。“校长”以诗心对人、将诗梦传人、传诗德育人,是广大诗友们的良师益友。

作者:胡梦姣,此文2019.12首发公众号《樊登年轮学堂》


“校长”的由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长沙千龙湖游玩时,在一梯形巨石上读到一首七绝藏头诗《情林别径》:“情至浓时步莫频,林泉秀色好怡神。别愁前路无知己,径到幽深自有人。”其落款是朱中柱。
看到这熟悉的名字,我立马拨通了朱先生的电话,嬉笑着说:“校长,你好,我看到你的诗刻在千龙湖了,你这是要名扬千古的架势啊,快让我先采访采访你”。
之所以我称朱先生为“校长”,这还源于多年前的一些往事,因为当时先生被快乐老人报聘为《快乐老人网》“快乐学堂”的讲师,他就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诗人、作家一起建立了《夕阳唱晚诗词学习群》,成立教务处,自封为校长,下有教导主任、班主任、若干讲师等。
先生带着讲师们,每天在群里免费教授古体诗词的写作知识,要求学员完成同题作业,然后进行批改、点评。老师们都是兢兢业业,一板正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引了全国各地一大批诗词爱好者。
我被一位福建的网友“乐乐姐”带进群,马马虎虎学了一段时间,因嫌律诗太讲究,拿捏不准平平仄仄,最后以“自己资质愚钝,学不会”自嘲,退出了诗词写作。
“校长”却一针见血地说我是太懒,不愿学。
由于我的懒惰,写不出作业,与老师们的交流仅限于QQ聊天,即使是同城,也是相逢不相识。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诗词群的老师们在湘潭聚会,我有幸被邀请,才真正认识了群里严肃认真的“校长”和其他几位讲师。
2012年“校长”个人诗词集《余霞似锦好量裁》出版时,大家都填词祝贺,我也凑了一首。那时我才知道他的大名,才知道他原先是私企的董事长,是退休后正式开始吟诗作对的。

诗意的开启
“校长”今年71岁,是左宗棠的同乡。2008年从私企董事长位置退休,闲赋在家,无所事事,时有失落、烦闷之感,常借酒消愁或与人打牌消磨时光。
一个偶然,他在家清理旧物时,发现了小时候他父亲为他修改过的一首诗,与父亲吟诗作对的美好记忆,唤醒了他那深藏于骨髓的对传统文学的兴趣爱好。
他开始重新学习、研究诗词写作,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他认真学习电脑操作,学习打字,申请QQ,注册网站,参与当地诗词协会、楹联协会举办的各种培训,虚心向他人学习。
因幼时有了学习传统文学的坚实基础,加上自己的执着热爱和勤奋,“校长”在诗词创作中如鱼得水,佳作不断,声名鹊起,很快成了省市县的诗词界的名宿。
相继拥有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诗国前沿》编委、湖南潇湘散曲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等身份,但他没有因此就沾沾自喜,而是更潜心诗词创作,其作品多被镌刻于石,存于各地公园、楼堂、庙宇。
“校长”在我们面前总是寡言淡笑,即使是和那些诗词作家们在一起探讨、评论,也从不高声阔谈,一支烟在手,要不静听旁观,要不就一言中的。
有一次,我在“校长”的QQ空间看到他在拔除病牙遵医嘱洗牙后,拍的一个咧嘴笑的大头照,并配诗一首:“烟云弹指渐生哀,岁月痕留齿两排。清白终归凭一洗,人前始敢笑颜开”。
读完这首自嘲诗,我戏谑他,原来的轻言浅笑都是因为害羞,怕我们看见他被烟熏黑的两排大牙。他嘿嘿一笑,露出了洁白的大牙。
“校长”因为诗词结缘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他们就如中晚唐“刘白诗人群”一样,经常在一起交游酬唱,常结伴到全国各地进行采风、交流。
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在美丽的大自然和名胜古迹中吸取创作的源泉,拈韵抓阄,互相唱和,乐此不疲。
 
诗地的谋划
看遍了外面的风花雪月、名山大川,年近杖国的“校长”有了陶潜归隐田园之意。
他的商人头脑再次发挥作用,他看到了国家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视,为了提供大众更多更好的无公害蔬果,他向家人提出了创办生态农庄的想法。
但儿女们都持反对意见,说一大把年纪的人该好好享福,在家颐养天年,不要再去折腾了,而且搞农业投资大,见效慢,是赚不到钱的。
“校长”为了实现诗意田园生活的梦想,不顾儿女们的反对,执意开始了新的创业。
2015年10月他从省城搬回乡间,投资500万,流转山地1000亩,注册成立了集特色农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和现代休闲农业为主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化企业。
主要经营特色农业种植养植的科研、引进、开发及深加工,打造绿色无公害放心蔬菜产品、水果产品、油料产品、特色养殖产品和生态旅游休闲产品。
4年来,农庄试种了特色水果“无花果”40亩,“葡萄柚”30亩,特色营养无公害蔬菜30亩,“黄桃”200亩,油茶林400亩,并都有了收成。
现在他还养了鱼、鸡、鸭、鹅等,亲朋上门,塘里捞条鱼,园里抓只鸭,坡上逮只鸡就成了下饭菜,鸡蛋、鸭蛋、鹅蛋,新鲜蔬菜更是不在话下。
他每天自己在山坡、地头、田间劳作,夫人陪着他,为他洗衣浆裳熬羹汤、帮他喂鸡鸭鹅,采摘蔬菜水果。
结婚50年的夫妻,相濡以沫,相扶相持,苦乐共担。
子女也在他们的决心和干劲感召下,渐渐也参与其中。
节假日也会到农庄帮忙劳动,一家人共同抗击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一起推销农产品,一起享受诗意的田园生活,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诗境的归来
“校长”早年将诗帜竖于湖湘,归隐农桑后,勤耕乐种的同时,更不忘耕诗种德,以诗心对人、将诗梦传人、传诗德育人,农庄又成了他以诗会友的胜地。
去年开始,“校长”在农庄设立了诗词墙,专门开垦了一个休闲区域,设亭建廊,种花养草,添置儿童娱乐设施。
省内外诗词界的朋友们经常慕名上门,一起到农庄体验生活,交流创作经验,切磋、唱和。
有客来访,“校长”都是就地取材,亲自下厨,精心烹饪各种美味佳肴,端上自家生产的果酒、鲜果、干果等犒劳大家。渐渐地,他的农庄成了省、市、县、乡的诗词楹联书法创作基地。
年过古稀的“校长”现在真的是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田园生活,虽然累得瘦了几十斤,没了“将军肚”,但他更加精神矍铄,更像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
耕田种地之余,他勤修诗词、散曲创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笔耕不缀的他,去年又结集出版了《归人晚唱》作为自己70岁的生日礼物。
书中收录了五言七言律绝、词、曲、联、评论等多体裁300余篇,所涉题材极为广泛,写景写人写情,各得其妙,在诗中,他将人生的“真、善、美”极力渲染和褒扬、人性的“假、恶、丑”予以无情的批判。其诗澄澈如泉、温柔如月、淡定如禅!
现在的“校长”,心态平和,乐观。闲时唱着样板戏,流行歌,哼着花鼓调,吟着自己的诗歌、咏着先人的名篇佳句,悠哉悠哉。
在农庄,他弯腰是农夫,执笔是诗人;厨房是掌勺的大厨,客厅是雍容的长者。
最后,借“校长”的一首《行香子》祝福他,田园生活更加舒心惬意、更加诗意盎然:
“纵是偷闲,未隐林泉,驱迟骥、行向家山。朝邀鸥骛,夕挽云烟。任春风暖,熏风热,朔风寒。歌仍浅唱,铗不轻弹。桑榆下、笑面时艰。山知解语,水应能言。愿树长青,花长艳,瓞长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古诗词背默与高考作文升格
(原创)有诗的地方,便是远方!
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转载) - 繁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教育大师名录(一)苏静——诗意让她如此美丽 教育人物 教育人物 静夜思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 清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