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哪只黑手将欲望拖进无底的深渊?

是哪只黑手将欲望拖进无底的深渊?【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言』

贪婪既源自于欲望,又与欲望互为表里,是根植于人身上的一对自噬「基因」,是制造人生烦恼与痛苦的人性中的「恶之花」。欲望是催生攫取的心理动因,是人性中最原始的冲动力,是一种弱知性人格「本我」的最直接体现,它以穷尽各种手段攫取名位财色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本质属性。而贪婪则是生成占有欲的一种特殊心理机制,是尚未「进化」的原始人格「本我」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最大化地占有各种与生存有关的社会资源是贪婪的本质特征。

不过,正如心理学家所分析的那样,欲望无善恶之分”,就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而言,欲望本身还真不是恶。真正将欲望拖下水并且彻底将其污名化的背后那只脏手是贪婪,当欲望越过正当需求的那条本不可逾越的临界线而与贪婪拥抱时,欲望就与贪婪阴阳互根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智慧不在于如何满足欲望,——最大化地满足欲望将直接将欲望本身推进贪婪这个无底深渊中,——而在于如何控制欲望!

一、『禅理典故』:欲望是深壑

有个发财心切的人孤身前去沙漠深处寻找传说中的宝藏,可是因为储备不足,尚未发现宝藏踪迹身上所带的食物和水却已经用完了。在茫茫的沙漠深处,没有了维系生命运转的能量物,他唯一能做的只有躺在沙地上静静地等待死神的到来。

这时,奇迹出现了:佛真的来到了他的身旁。佛问他:“你想要什么呢?”

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食物和水!”寻宝人急切地回答。

救苦救难的佛当然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不少的食物和水。

然而,可怜的寻宝人并未在这一次的死亡危机中领悟到什么,吃饱喝足后,他又继续向沙漠深处进发,寻找他的宝藏。不久,他居然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大量财宝。可以想见的是,那寻宝人兴奋地将宝物装满了身上所有能装的口袋,并且还加一只装满了财宝的沉重的袋子。

可是,此时的他又没有多少食物和水了。他背负着沉甸甸的宝物一路蹒跚地往回走。然而,由于不堪重负,他的体力不断下降,如此,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银珠宝,以减轻压力。他一边走一边扔,最后居然把身上所有的珠宝都扔完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走出沙漠,因为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消耗了太多的体力!最后他只好再次躺在沙地上,静静地等待死神的临近。[1]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或许,寻宝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刹那,如果佛再一次出现、再一次问他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他的回答肯定还是“食物和水”,但这一次,他很可能会再补上这么一句:“我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水!”因为只有拥有更多的食物和水他才可能将寻获的财宝带出沙漠:别以为这是纯粹的故事,这是赤裸裸的人性,现实生活中这种永远不知醒悟的「迷途者」太多太多了,他们当中许多人与故事中的寻宝人一样,即便冥冥中「佛」给他们三次重生的机会,他们也不会去珍爱,因为如癌细胞一样的贪婪病毒已经在他们的心胸完全扩散开来,他们大多是一些业已病入膏肓的贪婪病毒症患者,谁也拯救不了他们痛苦的人生或者垂危的生命。

不信我们再来看另一则与堕入欲望深渊的寻宝人如出一辙的故事——

二、『姊妹篇故事』:买土地的农民

有一农夫手里有点闲钱,便寻思着要买一块地,经过一番打探,他获悉了某地恰巧有卖主正在出售土地,于是他便前往询价。到了售地处之后,他发现那「地主」抛售土地的方式非常奇特,怎么个奇特法?土地主人告诉农夫他的特别的售地规则说:只要交上一千两银子,你就可以获得一天「圈地」的时间。这「一天时间」的具体约定是,早上从太阳升起的那一刻算起,直至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一刻为止,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你用你的脚步来「圈地」,你有多大能耐能「圈」多少地,你就可以得到多少地。不过,按照规则,如果你在太阳落入地平线的那一刻尚未能回到起点,那么,你不但白白损失一千两银子,而且你还得不到半寸土地。

农夫听言心下大乐,这不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吗?就凭我这脚程就是想不多「圈地」也不能啊,搞不好这一千两银子一天后就要可以变成价值一万两银子的土地呢!这真个是运来时锈铁也能变黄金的发财机会啊,如此划算的买卖真是找着灯笼也无处找,还等什么!农夫于是兴高采烈地和「地主」签订了土地买卖合约。[2]

故事至此基本上也就可以打上句号了,因为接下来农夫的「圈地」过程以及最终结局已经不用赘述了,这是谁都可以想象得到的情景:农夫当然不可能在约定的时间回到起点,否则,他也就不是农夫了!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是,一位美国白裔商人为某一印第安土著部落做了点善事,那部落酋长觉得应该向无私的商人表示一点谢意,于是在某一天对商人说,我们决定赠送您一大块土地,以表我们的感激之情。这样吧,您就以这棵树为起点,一直往前走,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在您觉得够数之后再折回到这个起点来,这往返之间您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土地全都如数归你所有。

同样的道理,故事的过程与结尾也已经明摆在那儿了:美国商人并没有比中国农夫更睿智,甚至,美国商人死得更惨烈,农夫倒在了回程的最后几步路上,而商人据说至今还在往前奔走着,因为他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回程了![3]

三、欲望与贪婪的危害

贪婪作为欲望的一种属性延伸,在弗洛伊德心理学框架下,它与欲望本身同属「本我」人格层面,是为「本我」人格享乐原则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正因为如此,弗洛伊德认为,以满足膨胀性欲望——贪婪——为基本特征的「本我」是富于理性与道德的「超我」的对立面,是成熟人格蜕去的一层丑陋的外壳。不论是欲望本身,还是由欲望所衍生出来的同时也是欲望的膨胀性表现的恶之人性——贪婪,都是「本我」意识的「恶之花」,本质上它们都是具有恶的属性,同时也都是潜伏于人身上的最大的智慧杀手。古语有云:嗜欲深者天机浅,指的就是为贪欲病毒所吞噬了的人多是一些丧失了正常心智力的无知者。

显然,在心理学层面上,欲望与贪婪是健康人格与成熟人性所必须脱去的一种「蛇蜕」,这是人的生命「进化」法则所规制了的程式。世界上没有一种人生模式可以将「本我」与「超我」进行「有机融合」或完美拼合,智慧的古人早已在几千年前就一遍遍地告诫过他们的子孙: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要鱼你就必须扔掉熊掌,要熊掌你就不得不舍去手中的鱼,这是不可更易的天命或天律。正如故事中的「寻宝人」或买地农夫,你要获得无数财宝和大量土地就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这种付出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可言,“天堂里没有银行”,你得到再多的财宝也无济于已逝的生命。不过,因为「寻宝人」或买地农夫都是贪欲病毒症患者,大多也不具有这种洞察人生真谛的智慧,所以,常常抱着「鸟为食亡」的心态去攫取,至于是否能够走出「沙漠」或回到起点那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心智力范围了——你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人生就必须舍去那些你背不动的财宝和「圈不完」的土地,这是不惟是一种人生智慧,有时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图5·恶之花‖图片引用自360图库

况且,膨胀性的贪欲不单单只是愚昧人性的最直接体现,更是幸福人生的最致命杀手。因为以凡夫俗子们的心力满足自身正常的生存性需求有时都可能显得力不从心,更遑论去那些满足那些脱离于理性之外的无穷欲望。而且,人的贪欲永无止境,当你满足了第一个贪欲的时候,第二个更大的贪欲又会爬上心头,为此,人永生永世都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贪欲,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指的就是人的欲壑难填的缺陷性人格。

在这个意义上说,控制自己的欲望,实现从无知的「本我」向智慧的「超我」的飞跃性「进化」,既是人生的一种无可选择的无奈更是理性人生的一种需要!

『结语』:智慧人生就是节制欲望,做一个快乐知足的人

做一个快乐知足的人吧,当拥有足以维持生计所需的「食物和水」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感恩中愉快地享受「富足」的人生。切记,幸福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寻宝人」或买地农夫的那种可怕的执著心。——其实,按照佛教理论来诠释,所谓的执著心就是一种不断制造人生烦恼和痛苦的无明心、蒙昧心,而它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无节制的欲望:贪婪!——或许,智慧人生的起点并非放下沉甸甸的钱袋,而是学会抛弃那一颗炽烈的执著心——贪欲心!

——————————————————

参考文献

[1]典故出处:《禅的智慧·欲望是深壑》P78,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11月出版,编著者:静一居士

[2] [3]根据网文《买土地的农民》〔具体出处与原作者不详〕改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且议知足 / 王建章
拼了命奔跑的农夫
【贪欲是深渊】
7、削减你的欲望
知足是一种境界
人若贪三样,一生白忙活,因为欲望是一种无止境的深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