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培育好一个人

普天下的父母应该明白: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起点

几乎每天,在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都发生着形形色色的未成年人或成年人极端事件。不久前,在德国、美国发生的校园极端事件,再次使全世界震惊。我们实在不必去细数这些事件的枝节,也不必舍近求远去盲目崇拜欧美教育如何先进发达,我们需要的是回到自身,反反复复叩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培育好一个人?这个世界级的难题绝不是纸面上的文字可以解决的,但有些话还是想说说。

最优质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关于“人性”,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二是指人所具有的美好的情感和理性。教育意义上的人性是指后者:人的善良、友爱、宽容、互助、公义、同情心。人性的教育,就是指教育要赋予受教者人之所以为人的这些美好的情感和理性。

鲁迅说:“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最不可或缺,然而又最缺少的。爱需要一个丰富而精致的人性做原始的背景。爱父母、爱同学、爱邻人、爱大自然和小动物,这些人性中最基本的情感必须首先成为教育的主题。

对一个成长的心灵来说,人性的提升和善恶的分辨,先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取,先于其他五花八门的功利目标的实现。人性丢失,情感丧失,理性缺失,善恶不分,一个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他对社会的伤害和人类的破坏力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无法企及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短视,是把教育狭窄地分解为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曲解为知识教育,再把知识教育肢解为应试教育,最后的目标是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这个时代所器重的金钱、权利、地位以及其他贴着空虚标签的价值观,将教育牢牢地绑架,内在的、心灵的、人性的,一切无法量化、无法考试的都统统束之高阁。热爱真理、追求自由、崇尚文明、敬畏生命,这些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应该回到我们的教育谱系中来了。

普天下的父母应该明白: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起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容易改变它们的结构和现状。但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要积极地承担起教育的这一根基部分。

为人父母,除了给孩子物质的供养,更需关心孩子人性的养成,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不教,父之过”。不是每个老师都是父母,但好的父母就是优秀的老师。好的父母一定会让诚实、厚道、宽容、坚毅、公正、谦卑、自律、感恩、责任等诸如此类的人性因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扎下根来。父母要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要培养孩子自信和自尊,做一个理性的人;要培养孩子坚毅的品格,失败时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敢于面对挫折;要教育孩子诚实、自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懂得感恩。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帮助别人、服务社区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学习书本知识不能获得的乐趣,感受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做出奉献的成就感。父母还要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防止虚拟世界中各种不良信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损害。可以这么说,家庭是人性教育最好、最早的场所,这一关的成功意味着未来教育的成功。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性的教育都是一切教育的本源。人性的培养和塑造,最终使我们成为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祖国诚实而正直的儿女。我们的教育应该有能力做到这一点。2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歌案:拷问我们的不是法律,不是人性,而是教育
教育读你令人心痛
教育废一个孩子很容易——教材
父母这三个改变,让孩子直接赢在起跑线
家庭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为什么师德缺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