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个体差异
 

         读《关注和尊重个体知识决定课程教学转向》有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余文森在中国教育报《关注和尊重个体知识决定课程教学转向》中认为,关注和尊重个体知识决定课程教学转向,要释放学生的心智、思维,致力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后现代知识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对人性、人情和生命的关注、关爱、关切贯穿和体现知识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现代教育者,如何把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内容沟通手段或媒体的个体智能通过教育活动得以有机发展,这必将成为学校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  

    一、尊重学生个性,旨在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   

   1、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智能不同程度组合的有机体,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使他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的心理表征,把多元智能作为教学活动的“多元切入点”,尽可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人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自身的威严和对学生朋友式的平等关系紧密地融合起来,做到以情感人,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以理服人,要有针对性和知识性。要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感召和教育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学习、交往、认识、情感得到充分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每位学生充满自信,并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就是水,学生就是鹅卵石。

    3、教师要将“全面发展”转变为“因材施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

     因此,现代教师的责任就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创新教育和以爱为核心的赏识教育引入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互动式地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点拨或赞扬,让学生充分展开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演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民主性,认识到课堂就是自身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张扬个性的阵地。    

    二、关注个体差异,旨在教师转变育人角色  

 1、教师应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的教育要致力于导。”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又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衣饰、姿态、表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要在育人过程中千方百计地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引导学生的特点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方法和思维,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和做人。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最主要的职责,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最终要由课堂教学来检验和反映。因此,教师的责任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途径来实践和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达成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  

   3、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要考虑到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情境状态,如空间、时间、情感、交往等动态因素,以全面、具体、综合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如通过多元智能评价法、档案记录评价法和班级民主评议评价法等措施,因此激励和调动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动机,真正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4、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学习型的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要在经过良好的职前训练、妥善规划的实习以及持续不断的在职进修学习中,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把学习作为教书育人的第一需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日趋成熟。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充电”,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不断创新,增强对教学和学生的激情,走出“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困境,积极采取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学习的方式,以开放的心态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从而获取真知,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素养。  

     总之,从课程角度讲,要强调知识与人的具体关系,努力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选择、加深和拓宽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使知识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学生学习角度讲,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释放学生的心智、思维,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从而变认知的困苦为求索的乐趣。

http://bbs.jxjyzy.com/space/viewspacepost.aspx?postid=510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教学中的差异教育策略浅析
差异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之一 专题文献摘录34)
课堂教学怎么能牛起来?
课堂教学何以为“教师”与“学生”共享?
有效教学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