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的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个体情绪的发展是情绪社会化的过程,情绪伪装是情绪化的体现,是个体出于某种社会性目的,通过表现不同的表情或表现出中性的表情,表现和真实程度不同的情绪强度等来掩饰内在体验到的情绪.

  每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个体情绪有不同的影响,既有类似共情的影响也有情绪伪装.情绪伪装是一种调节策略,目的是更好的适应社会,这与荣格的人格面具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人格面具是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儿童的情绪伪装能力是逐渐发展,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情绪表现规则的日益理解和不断应用儿童适宜的情绪伪装反映了儿童对具体情境做出恰当情绪反映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进而促进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

  目前心理学界通常为儿童2岁时才出现伪装,因为2岁儿童开始依靠自己管理情绪行为,初步习得在不同情绪下夸大或抑制某种情绪,最常见的是对负性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调节,但这时的情绪伪装是简单的,反射性的和操作性的,不包含对情绪社会认知的,仅仅是社会知觉水平的伪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在情景中有效的运用表现规则并控制自身的情绪行为,理解情绪的作用逐步发展到能够自发的情绪伪装并且倾向于关注内在成分.同时儿童内化的情绪规则随着年龄而变化,研究表明年幼儿童倾向于在和负性情绪有关的情境里.年长(如13岁)儿童则积极运用情绪表现则随着具体情境而定.再者儿童对自身情绪伪装的解释能力也是不断提高的,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儿童对情绪伪装行为解释更加丰富和准确.

研究还表明,理解他人隐藏的情绪需要具备心理理论,个体对情绪伪装的理解是和心理理论里的表观现实,错误理念理解等能力相联系.给儿童一副情绪和面部表情冲突的图画,发现年幼儿童认为忽视冲突,认为面部表情就是真实表情,年长儿童则对倾向于对主人公情绪伪装的重新解释,认为面部表情的图画掩盖了主人公的真实情绪,对他人情绪伪装的理解不仅包括对情绪表现和内在体验不一致的理解,还包括对情绪表现携带的丰富社会信息以及情绪表现可能引发的社会结果的理解.总之,儿童的情绪伪装是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儿童的情绪伪装之所以装是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因为儿童的情绪伪装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的包括言语能力,性别角色,气质表现度等,外在的包括家庭,同伴,文化等

  情绪伪装是一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毕生发展的儿童时期, 情绪伪装能力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增长,会不断发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daef8010009h8.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情绪智力的几种策略
若水读书笔记196:《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 人民邮...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儿童发展慕课
五年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收获
40个实验带你了解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