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殊儿童教育方法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要知多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对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由于智力方面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缺陷,加上因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或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进行游戏,或者游戏大大少于正常儿童,这样又反过来使得他们丧失了大量像正常儿童一样去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又使他们的发育和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相互制约的结果,导致了智障儿童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其身体和年龄的发展水平。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也是智障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的补偿教育手段。游戏的确为智障儿童增加了学习机会,是教育智障儿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智障儿童教育中,而且,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在智障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1、有利于智障儿童早期诊断

 目前,智障儿童中不少为中、中度残疾孩子,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教师不易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而游戏为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很容易表现出他的能力、兴趣和特长。例如,通过游戏教师可以了解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摆放简单图形游戏了解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辨别能力及空间知觉的能力;“插花片”游戏能使教师了解儿童对颜色的辨认及想象能力等等。另外,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反映其情绪状态。以上这些行为表现和能力水平为智障儿童的诊断提供了症状依据。

 2、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

 游戏对智障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治疗作用,通过游戏这种趣味性、活泼的外在形式,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环节儿童的紧张情绪,如恐惧、忧郁、害羞、冷漠、敌意、攻击等均有明显改善。由于大多数智障儿童都有失败的经验,因而可以利用游戏时没有负担,没有各种社会义务的压力,对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和自我满足都另他们欣喜万分,这对消除压抑、恐惧、退缩等不良情绪是十分有利的。

 3、有利于对缺陷的补偿

 智障儿童不仅发育迟缓,而且在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而各种游戏活动对这些缺陷的补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开展手指游戏可以训练小肌肉群活动,补偿智障儿童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表演游戏可训练儿童的语言,补偿其表达和理解语言方面的不足;活动性游戏可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智力游戏则能使智障儿童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觉。总之,各种游戏活动都具有促进儿童发展和补偿缺陷的功能。

 4、有利于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

 为了使每一个智障儿童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教育,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制订个别教育计划,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们现行上课形式是集体授课制,集体授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不易把握;第二,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避免。实践中,我发现游戏有利于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据观察:智残儿童对游戏充满兴趣,他们会积极参与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可了解他们的能力和问题。其次游戏具有自我教育性质。儿童掌握了游戏的玩法之后,可以自己进行游戏。这样,教师便不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了。

二、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开发智障儿童智力或潜能繁荣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游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游戏环境、学习环境和训练环境。

 1、游戏环境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游戏环境,它包括游戏场景的布置、玩具的准备、材料的提供和角色的扮演。教师应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如让儿童扮妈妈,为娃娃穿衣服、扣纽扣;让儿童扮小司机,学开汽车;让儿童扮医生,给病人看病等等,让儿童在游戏场景中类比成人的劳动,获得生活预演的经验。

 2、学习环境

 在活动设计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利用游戏向智障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喂饼干”游戏,通过向小动物嘴里喂饼干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又如“神奇的口袋”的游戏,通过让学生从布口袋中摸出指定的物品,让学生训练感知觉,并掌握各种物品的形状和名称。

 3、训练环境 

 智障儿童,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几乎都有造成其落后的生物学因素,明显地影响了这些儿童的生理及运动功能,使他们在动作协调、步态和精细运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利用游戏活动创设一个训练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使其缺陷得到矫正。游戏中,教师要熟悉每个活动步骤,找出难点,强化训练。例如,通过“赶小猪”的游戏进行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同时也可训练手、眼的协调性。这类游戏极大地吸引了儿童,因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上述几种环境的创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共同发挥了作用。

三、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广泛采用,我国对智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中也有许多运用游戏法的成功经验,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应注意到智障儿童心理特点

 智障儿童的认知活动一般表现得迟钝,他们的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需要、追求和期待,因而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他们注意分配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很低,言语发展也相当缓慢,同时存在发音缺陷、构音困难、口吃不清等语言障碍。智障儿童个性特征表现为依赖性强,惰性严重,在游戏中往往由于某种困难而中终止活动,缺乏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平时情绪易变化,多冲动,行为难以自控等。为智障儿童选择和创编的游戏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尽量能让他们所接受,而绝不是普通儿童游戏的简单照搬。

 2、游戏活动设计必须与智障儿童生活紧密联系

 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儿童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提供的教育训练内容,尽量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活动设计应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避免抽象难懂的内容,要考虑到他们的可接受性,在学习、巩固、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游戏活动的难度。

 3、重视家庭训练中发挥游戏的作用

 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可组织家长来校观看孩子的训练活动,向家长介绍各类游戏活动及实施步骤,让他们在家中指导孩子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训练在家庭中得到延伸。

 4、正确处理游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在智障儿童饿教育训练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凭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机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我们不能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特别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训练中,任务分析法、单元教学法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处理游戏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方法。

 5、探讨游戏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绝不是普通儿童游戏的简单照搬,而是一个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补偿、矫治密切相关的过程。

 6、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要为智障儿童创设一个愉快、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和娱乐,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语言、动作、表情无拘无束地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真正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因此,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所喜爱,最需要的活动,而且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开拓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游戏应用的技巧,进行精心地安排和正确的引导,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增长知识,补偿缺陷,为大面积地提高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http://wsw1981.blog.163.com/blog/static/448612352010285044115/?latestBlo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吉游戏——走向世界的中国幼教理念
幼儿园办园理念下的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不能重教轻玩
美国幼儿教育五大启示
2016最新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浅谈社会实践活动在发展智障儿童语言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