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代碧

【内容摘要】

随着《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出台,本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撤并农村边远学校,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我校成为了首批寄宿制学校,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让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能够开阔视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业成绩,使孩子终身受益。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积极探究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化;以各种活动,促学生的相互融合。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   生活    自理能力     培养 

为优化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稳定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农村小学现状,为转变办学观念,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撤并农村边远学校,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为此,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在寄宿制办学工作中,我校非常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寄宿制学校,但是学校处于过度时期,还有80%的走读学生,是一个走读和住宿于一体的混合式寄宿学校。国家政策的扶持虽然解决了边远农村学校学生公平教育问题,可是,随着寄宿制教学的推进,在学校办学和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农村边远山区的孩子们迈进了城镇或乡村中心学校,这从教育的角度看,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可是,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习惯上,与城镇或乡村中心学校的学生有极大的差别。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山村,父辈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环境和见识都具局限性,大部分并处于低劣状态。因此,寄宿生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这其中就包括生活上的、学习上的习惯。下面就寄宿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一些思考。

一,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1、开学抓好寄宿学生家长和学生的集中培训。

新学期开始,对寄宿的家长和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感到孩子寄宿是国家政策,是教育的公平体现。在新的学习环境是安全的,教学资源优于以往的学校,学生安心住下,父母放心地走。第二方面,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集体生活角色,稳定思想。通过集中培训,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在学校学的生活必须遵循原则,要在寄宿的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因此,开学的集中培训是养成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必须的,更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重要和关键的第一步。

2、抓细节,落实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在当代社会,由于计划生育后,家庭孩子较少,无论家庭富裕与否,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宝贝。在家中,他们的家庭优越感特强。父母百般呵护,再加上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后一切都要自己料理。例如:叠被、刷牙、洗脸、清理房间、打饭、放餐具、洗澡、洗衣服这一系列问题,都要自己独立完成。另外,还要适应学校的起居生活。生活细节小到牙刷、毛巾、鞋子、被子、餐具的摆放,都有统一的规定。许多学生由于在家自由散漫习惯了,一时难以适应学校规范化的管理,再加上个人缺乏卫生意识,遭到走读学生的议论和排斥。为了帮学生度过“磨合期”,要求我们宿管教师要从点滴做起。例如:开学第三天,学生林某某的同桌张某某要求班主任调位子,不愿意和林某某同桌。教师经过调查,弄明白原因是林某某出气臭。教师深入了解,知道林某某早上起床已经刷牙,但是因刷牙方法不正确,没有里外、上下反复刷,导致口臭。于是利用下午放学时间,以给林某某进行刷牙方法纠正,进行个别刷牙示范,教会学生刷牙的正确方法。第二天,张某某终于同意愿意和林某某继续同桌。调位子风波就在一天之内得到解决。虽说这是细小的问题,可是要当大问题来抓,他的效果立即就凸显出来。再如:学生赵某某,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她和68岁的奶奶,奶奶除了能管吃,根本谈不上对她的教育,就更不要说养成习惯的形成了。她的个人卫生极差,每天洗脸就只摸摸脸蛋,用脚搓脚。平时无视《学校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规定》,特别对刷牙、漱口之类根本没有概念,还简单地认为刷牙就是漱口。在有教师和寝室长督促时,就装模着样刷一下,稍不注意,她就会溜走。为使学生赵某某能更快地、有质量地过好集体生活,在个人习惯方面得到彻底改变,教师给她专门接对子帮扶,教师并抽时间进行结对子的面对面汇报。一个学期后,学生赵某某刷牙和漱口有了很大的进步,她犯的错误没有反复。家长会上她奶奶说周末回家没有一天落下刷牙和漱口,而且还叫奶奶提醒她。赵某某刷牙漱口的养成习惯仅仅是寄宿学生的缩影,对于边远山区的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这是坚持长期抓细节的成效。如果不从细节落实和抓起,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去养成的不良习惯就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养成教育达不到目的,将没有实际意义。

二、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化。

无论做任何事,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那么,边远山区的寄宿生,由于在农村见识少,对卫生的质量要求不高,认识不足。比如:衣服是否脏,大多数是用是否有泥土沾上衡量。饭后漱口与不漱口都一样,常说一句话:“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大部分犯错误都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在家没有养成吃完东西要漱口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幕,同样,改变习惯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学生自理能力养成并不是靠几次集中教育、接对子帮助就能完成,而需要严格和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

在自理能力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必须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让他们明白奋斗目标,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原动力。记得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因此,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拟订《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星级寝室评比制度》、《文明用餐评比规则》,使个人和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包括到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以制度作为标尺,用以衡量、约束他们的行为。如宿舍卫生,我们应要求学生将毛巾、牙刷摆放有统一样式,地面干净,无污水。日常用品摆放,做到五个统一:(被子摆放统一,鞋子摆放统一,牙刷、牙杯摆放统一;脸盆摆放统一;毛巾叠放统一),在个人卫生方面做到七勤:即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鞋袜、勤理发、勤刷牙、勤漱口。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通过规范管理,使寄宿学生很快适应和融入集体生活。例如:2010秋季,新学期刚刚开始,三(2)班金某某,每天的早、中、晚餐,吃饭速度很快,他每次基本是第一个走出餐厅。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在教师和自己的对子伙伴没有吃完饭时,悄悄逃避,混过漱口关。另外,他每次周末返回学校时,换洗衣服只注重外表,根本不换内衣,问其原因就是:里面衣服没有脏。每次个人卫生检查,都被公布批评。常常因为乱放牙膏牙刷,寝室因他个人卫生没搞好,经常被扣分,所在的寝室星级上不去,其他同学怨声载道。后来,教师只好采取措施,就安排吃饭之前先请他朗读相关制度给大家听。一个月后,他没有再次犯错误,并一直坚持两个学期没反复,最终形成了饭后勤漱口,一周勤换内外衣洗涤的好习惯,没有给星级寝室评比丢分。一句话,学生自理能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

三、以各种活动,促学生的相互融合。

寄宿制办学,是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的公平,让寄宿学生生活在校园中,能够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能够进一步提高独立自主的生活、学习能力,能够开阔视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业成绩,使孩子终身受益。而绝不是让这些走向城镇或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遭到冷落或放弃。但是,要想改变目前这一现状,唯一的出路也只有改变寄宿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开展活动,强化教育,使寄宿生能真正融入到城镇或乡村中心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中来。让走读和寄宿两类学生相互走近彼此的心中。

 1、学校是寄宿生的有另一个家。为了让学生感觉寝室是寄宿学生的家,让他们感到家的温馨,感觉在学校如同家里,也能轻松愉悦和自由地生活。为了让学生住得开心,我们引导并让他们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例如:开展每月“人人动手,美化寝室”活动。“每周寝室星级评比”活动和“优秀接对子评比”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校园就是温馨家园”;“寝室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 融于集体生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关乎整个集体荣辱的大事。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意识得到提升。

2、开展相互赏识活动。我们学校是一所集走读和寄宿于一体的城镇中心校。每当边远学生来到学校,第一个月我们经常会听到有走读的学生在议论“我们班某某某身上太臭了!总有一股怪味,难闻,我不愿意和他玩,也不愿意和他一个组。”等等刺耳的议论。其实,农村来的这些寄宿学生,他们的优点是:能吃苦。特别在劳动方面,总是优于走读生。而城里的孩子大多数怕脏怕累。为了使小组活动有效,必须做好小组人员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活动的互补效应。例如:宋某某,是走读生,爱干净,平时轮到管理和冲厕所时,总是怕脏,有个算是小毛病:基本不在学校大小便(特殊情况除外)。原因是学校厕所没有自己家干净。每次轮到自己管理和小组冲厕所,都被同组的学生告发老师,最后被卫生检查组扣分,影响小组和班级荣誉。后来,我在劳动前把宋某某和寄宿学生赵某某搭配一起干,通过活动,及时总结每个同学在小组内发挥的作用,找出不足,善意而及时提醒,并给予帮助。相互的价值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体现,于是“我们班某某某身上太臭了!我不愿意和他一组”之类的议论,在互相善意的批评指正中得到改正,他俩成为了最佳搭档。双双上了学校光荣榜,彼此的改变,被大家称赞。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随着许多最佳搭档的产生,寄宿和走读学生在相互的赏识中关系融洽,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从细节抓起和教师的言传身教。特别这种既有寄宿学生又有走读学生的学校,如何培养这部分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速提高,让二者相互融合,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方法是多样的,很值得我们教师更加深入地探究。(作者:杏山中心学校杨代碧)

 

参考文献:

1、《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

2、《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http://www.gzmjedu.com/Item/Show.asp?d=6909&m=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析及应对策略
三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大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上好劳动必修课 培育新时代劳动者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探究研究报告
培养良好习惯
浅谈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