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前家庭教育的艺术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中心小学       张希凤

      摘要: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较为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即:家长要以身作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把握好教育的尺度;遇物而诲,相机而教;寓教于喻,深入浅出;转移注意,另谋教机。  

关键词:      学前家庭教育    教育艺术  正文: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提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不然,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来自三个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成长中的作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关系到他的一生。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和影响。父母和家庭对于孩子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父母要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入手,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儿童,把好家庭教育第一关,打好人生的基础。 

      作为父母,我们都很重视子女的培养教育工作。然而,不同的家庭,培养教育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有的父母,几乎每时每刻一颗心整个扑在孩子身上,为了使孩子成材,没少操心费力,可孩子的品学却不尽人意;可有的父母,在我们看来,似乎也没怎么花力气、费口舌,可人家的孩子却是品学兼优。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看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是否懂得运用教育艺术了。 

      所谓讲究教育艺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恰当的选择、创造性地灵活的运用教育方式方法,去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一、家长以身作则。 

      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以身作则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争,虽令不从。”朱庆澜先生说:“无论什么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要将自己的身子做个样子给学生看,不能只凭一个口,随便说个道理,学生就会信的。” 

      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这是无声的语言,更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应做到,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家长才会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而我们的教育才会扎实有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往往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但其作用却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孩子越在小的时候,对父母越是崇拜、信赖。在他们眼中父母便是完美和标准的化身,对父母的一切都有一种强烈的模仿欲望。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话不无道理。马卡连柯曾经这样告诫做父母的说:“你们的行为在教育上是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是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因此说,讲究家庭教育艺术的前提是家长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最重要、最高超的教育艺术。

     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数落孩子十个过错,其作用不如表扬奖励孩子一个长处。这个道理对每个孩子都是适用的,尤其是对那些表现不是太好的孩子,这样做有时会产生奇效。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不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吗? 

儿童、青少年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哪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都会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和再做好事的欲望。如果总是受批评、遭指责,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沉,精神越来越萎靡,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逐步失去自信、自尊和上进心,最后以至于“破罐破摔”,产生逆反心理,专门跟家长对着干。因此,对于有错误、缺点的子女,最好是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调动子女的自尊、自信,促使其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 

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古人说:“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培养教育子女同此理相通。教育者要具有分寸感,掌握好教育的尺度。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合格的家长。 

马卡连柯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坚持“中庸之道”,也就是注意掌握分寸:其一,关于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认为,孩子没有一点自由不行,但没有纪律也不行。他主张:“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允许他去冒险,以便使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其二,关于积极性和克制能力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如果能养成儿童的“积极性和克制能力之间的分寸感,也就等于是解决了教育的问题。”其三,关于子女和父母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亲近是应该的,保持距离也是应该的。不能对孩子亲近的连一点距离也没有了。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总要处在较高的位置上。”其四,关于慈爱和严厉的关系。此两点更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在其乐融融的亲情中,严格要求。 

四、遇物而诲,相机而教。 

教育子女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教育时机选择恰当,孩子乐于听取,听得进去,接受得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而时机若选择得不好,动机再好,内容再正确,方法再科学,也会事与愿违,弄不好还会使家长和孩子都不愉快。教育时机抓的好,抓得准,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艺术的具体体现。例如:在汉朝有一位叫陈实的人,一天夜里发现一个“梁上君子”。他抓住教育小偷的机会,对子弟们进行品德教育,使子弟们得到终生难忘的教益,被世人传为佳话。 

五、寓教于喻,深入浅出。 

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往往要通过具体形象地概括而实现。因此,要让孩子理解较为深奥的道理,最好是运用通俗、适当的比喻,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便于弄通弄懂。这便是“寓教于喻”。这种教育艺术运用得好,往往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 

如孟子小时,贪玩经常逃学,孟母就用剪刀把正在织的布剪断,孟子不解,孟母对孟子说:“读书学习如同织布,织布是累丝成寸,累寸成尺,累尺成丈,累丈成匹,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物。你读书学习,也只有下累年累月之功,不断积累学问,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我剪断织的布就像你中途弃学一样,什么有用的物件也成不了。”孟子从母亲的比喻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深受教育,再也不逃学了。 

六、转移注意,另谋教机。 

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境: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孩子看中了一种玩具,吵着闹着非买不可,或是因为家里已经有了这种玩具,孩子喜新厌旧;或是家长手中没钱,家长不给买。可是孩子很任性,非买不可。于是家长与孩子就僵持起来。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呢? 

有一些较为理智而又机智的家长往往会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解除僵持局面。比如,对孩子说:“你看这样闹,人家笑话你了。”或者说:“我提包里有好吃的,你要不要吃?”或者说:“我们下周再买。”等等,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或事情上去,以缓和暂时的矛盾状况。 

儿童的注意力不太稳定,易受到另外的刺激和条件变化的影响。当我们遇到上述情况时,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或需要,以另外一种对象或一种活动吸引、诱导,来满足孩子的另一种欲望,以便另谋教机再进行教育。这是对待任性孩子的一种教育艺术。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常运用“许诺”的办法,要特别注意的是:许诺不等于欺骗,许诺了的事一定要设法兑现,不能言而无信。如果不打算兑现,就不要轻率许诺,不然的话,眼前的僵局摆脱了,可从长远看,会产生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撒谎。 

总之,教育子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子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进行复杂的劳动。马卡连柯指出:对于孩子,企图“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用简单的手段处理复杂的问题,弄不好就会把事情搞糟。因此,必须讲究教育艺术。 

  参考书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 2、 《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 3、 《论语·子路》 4、 

朱庆澜《家庭教育》

http://wenku.baidu.com/view/3afa4e5bf01dc281e53af02b.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孩子的格言精选100条
为什么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取代不了的?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小学生常见心理
微言夜读 · 大家 | 卢乐山:家长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晴雨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