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动机的分类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种原因或是来自个体内部的需要,或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某种推动力为个体所意识。因此,动机就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内部就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内驱力就唤起个体产生行动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它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它又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性动机,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动机可主要作如下分类:

(一)内部(在)动机与外部(在)动机

根据学习的动力来源划分,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化学知识,求知欲是内部动机的集中体现。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即学习的目的不是认识活动过程和获取知识本身,而是与学习成就有关的奖赏或惩罚,教师或家长的赞许、奖励以及训斥、嘲讽等。教育实践表明:两种动机都是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的,但内部动机所起的作用更为强烈而持久。因此,化学教师应竭力使学生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来学习的内容时,更应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

从学习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动机可分为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直接近景性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表现为对学习化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间接远景性动机指向于化学学习活动的结果与价值,是学生本人的理想、信念等在学习上的体现。后一类动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实践表明,这两种动机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从总体上看,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需要化学教师特别加以培养和激发。

二、化学学习动机的分析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应在成就动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上,即为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三个部分组成。

(一)认知内驱力——内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即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领会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学生的这些好奇心与探究的倾向,最初只是潜在的动机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并在其中不断取得成功时才能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所以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决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最初的求知欲逐渐得到巩固,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化学的动机。化学学科的认知内驱力与化学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互动互惠的。认知内驱力对化学学习起推动作用,化学学习又转过来增强认知内驱力。这就是说,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的话,那么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产生获得进一步满足的期望。由于这种动机指向学习化学任务本身(为了获得化学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即获得化学知识)是由学习化学本身提供的,因而这种动机被称之为内部学习动机。这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因此,化学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本身感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使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外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由学习者因自已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即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促使学生把自已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上可能达到的成就,并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已的行为指向今后在学术上和职业方面的目标。如某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便会得到同学的羡慕、钦佩,在班级或年级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因而使得“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些可进一步提高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化学学习成绩突出,对化学兴趣浓厚,可能会促使他将该学科专业作为报考高等院校的志愿,成为自已终身职业的目标。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把一定成就看作赢得一定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成就的大小决定着地位的高低和是否满足自尊需要。所以这是一种外部动机。它对激励学生学好化学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教师要及时利用学习反馈,让学生时时体验“进步”、“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切忌不可让学生在学业上屡遭失败,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心情。更不可采用惩罚的手段,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它会导致学生志向水平的降低,引起回避和退缩反应,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当然,也不可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动机的作用,否则会助长功利主义的倾向,因满足而不会产生持续深入学习的愿望。

(三)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学习者为了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和认可而取得赏识的一种需要。如学生学习成绩好,他便会得到老师的赞扬、父母的宠爱、学校的奖励等。具有附属内驱力强的学生,因有高度的附属感,一般而言,在班上学习成绩较好。

因为附属内驱力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家长的要求,从而保持得到长者们的赞许和认可的需要,所以它也是一种外部动机。该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在强度上会有所减弱,并且会从父母逐渐转向同龄伙伴,来自同学的赞许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学习发挥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动机是不可少的。但是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直线型的关系。学习动机的过强和过弱都对学习不利。动机的强度与学习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表示,这种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描述称之为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  Dodson)律。根据布鲁纳的观点,学生理想的动机水平处于冷淡与狂热、激动之间为好。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但对学习不利,而且对动机的保持也不利。所以对学生的过分要求,如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复抄写几十遍,题海战术,频繁的考试与竞赛活动等,都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才是较为理想的。

三、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前面已经论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包括着较持久的内部动机和较短暂的外部动机,所以要使学生坚持长期学习,教师必须不断维持学生适当强度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的一般原则

1.首先满足学习者低级层次需要的原则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他们对学习的需要,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缺失性需要(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第二类为成长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必须首先满足缺失性需要后,才会有成长需要。因此,化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归属、爱和自尊心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化学教师以及学生所在的班集体,要给学生以归属感、亲切感和自尊感,应绝对禁止对学生的嘲讽、辱骂和体罚。

2.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的原则

    内部动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因此,我们坚持通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可以说从“绪言课”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他们对化学学习的间接兴趣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认识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当我们强调内部动机对化学学习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外部诱因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家长和同学都是重要的学习动机源,他们的微笑、认可、赞许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

3.正确运用外部鼓励的原则

外部奖励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化学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的发展。最初,学生可能为取得老师和家长的欢心而学习,这时外部奖励恰当,伴随着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他们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当广泛的认知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鼓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化学学习上的奖励,不应侧重于奖励学生的智力,而应侧重于奖励他的努力与进步。因为学生智力的高低,自已难以控制,如果侧重于奖励智力,那么,高者会因此而骄傲自满,低者会因此而自暴自弃。如果奖励侧重于个人的努力与进步,这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这样就会鼓励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化学学习上的困难是十分有益的。

    ( 二)激发与维持化学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1.激发与维持内部化学学习动机的措施

    内部学习动机是较稳定而持久的,它的激发与维持依赖于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能从直接兴趣转向持久的间接兴趣。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精心设计,上好每一堂化学课。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叫做“创设问题情境”呢?这是指化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做,就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形成悬念,把学生引入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隹状态。这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不过化学教师所提出问题应符合要求,即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发性。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兴趣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关,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眼下又不知道的知识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不但要新颖有趣,而且要有适当的梯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密度和难度。加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的运用,变化丰富的随堂习题、模拟、游戏等,均可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继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另外,在课内的模拟,游戏,以及化学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正迁移。学习的迁移不但表现在原有知识、技能对以后获得的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而且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活动的影响。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一书中,曾把“原理与态度的迁移”看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化学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迁移规律,把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化学学习上来。

2.激发与维持外部化学学习动机的措施

研究表明,通过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对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后,一方面,可以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已的缺点和错误,能够及时改正或弥补不足,这对继续提高学习成绩、激发上进心是有显著成效的。实验和实践都证明,反馈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反馈,学生不知道自已的学习结果,则会缺乏激励,很少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1)及时批改作业、练习和试卷。因为“及时”了,才会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能及时地改正错误,弥补知识缺陷,增强进一步学好化学的信心。

     (2)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必要时所写的眉批,评语要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要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强化,借以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而言,表扬、鼓励要比批评、指责会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时甚至会丧失自信心。为了增加评价的有效性,化学教师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分数,正确对待评价。另外,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征,如,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一些鼓励与表扬;而对于过分自信的学生,则要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防止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此外,适当的开展一些化学竞赛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多数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增强。但是过多的竞赛,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知识指导:第八章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理论
浅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学习动机的干预
学习的动力机制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