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个心理学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第三章 2

  

36个心理学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2

    16. 模仿效应: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人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爱模仿的天性,例如孩子的咿呀学语,就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
        养育孩子,也应从培养模仿能力做起。
        认识“模仿效应”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模仿行为,就是有意或无意地效仿和再现与他人类似的行为。比如看见别人留长发,自己也留长发,看见别人穿牛仔裤,自己也穿牛仔裤,等等。
        从心理学上说,模仿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机制,或者说是一种本能。
        例如,在一个行人很多的路口,当人行横道的信号变为红灯时,大家都在等待红灯变绿。如果有一个人率先闯红灯走过路口,就有许多人模仿这种行为,大家纷纷不顾红灯,跟在那个人后面一个接一个地走过路口。
        大家都知道红灯时不应该过路口,如果没有一个人过,大家都会等待红灯变绿,但如果有一个人闯红灯,那么大家就会想“他过了我为什么不能过?他没有受到惩罚,那我过也没关系”。就是说前面的人给后面的人做了示范,后面的人就模仿前面人的行为。
        由于“模仿效应”,模仿者身上所出现的行为变化通常可分为四类:
        ⑴塑造效应。指模仿者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学会了以前不会的一些新东西。
        ⑵抑制-去抑制效应。指模仿者由于看到榜样受奖或受罚而抑制或不抑制某种行为。这种情况下模仿者没有学得新东西,只学会在适当条件下表现或抑制原先已经掌握的行为。
    ⑶引发效应。指模仿者表现出与榜样行为有关的行为。
    ⑷涟漪效应,榜样行为波及一群人。如班级学生看到个别学生破坏规则而未受处理,就会模仿破坏规则行为。如果破坏规则的学生是班级有地位的人物,那么波及面就更大。
    模仿效应在教育中非常重要,它是学习的基础。实际上,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模仿大人了:首先是模仿大人的面部表情和发音,然后是身体运动和话语的模仿。人刚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我们之所以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技能、思想和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模仿。

    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
    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他们,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
    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抬进了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也不要扔了。”
    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
    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
 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孩子年龄尚小,还没有获得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很难理解父母的说教。而榜样与示范可以让他们有形可循、有样可学。例如,孩子看到哥哥举止有礼貌,得到了妈妈的赞许,他也会乐于学习这样的榜样。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不如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如果你把孩子熟知的人所做出的正面的和负面的榜样,指出来给他看,同时告诉他为什么那样是好的或坏的,可能比你的单纯说教更有效果。
    可以供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很多。比如,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父母和教师,同学朋友中的好典型,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的好典型,等等。
    在这些榜样中,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最重要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电视上曾播出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贤惠的儿媳,给婆婆张罗着洗脚,这一切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为妈妈打来了洗脚水。这位妈妈的行为为儿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全方位、立体化的示范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从自身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家长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据各地调查资料显示,多数儿童的不正确饮食习惯与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现在孩子的磨蹭行为,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是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是天生的,有相当一部分与父母自身行为密切相关。有些家长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或书报,这种行为就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的不良行为习惯。
    很多家长也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怎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呢?有的家长会认为第一任教师就是督促孩子学好功课,孩子不懂的,讲给他听,不会做的,教给他做;孩子有缺点、错误,要批评他、教育他,孩子有优点、进步,要表扬他。这些固然是应该做的,但是并不仅仅限于此。因为单凭空口说教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让他去东,他偏去西,对父母的话产生反感。相反,那些天天晚上都拿出一定时间伏案读书、钻研业务的父母,孩子们大多会自觉地学父母的样子,去认真做功课。

    家教故事
    李远哲是著名的华裔美籍化学家。1986年,其因为改进并发展了交叉分子线束的方法,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小时候,李远哲就具有绘画天赋。他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画家,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他从父亲那里掌握了不少画艺,绘画水平提高得很快。他希望将来能当一个画家,画出轰动世界的名画。
    然而,李远哲的童年,是台湾局势非常动荡的时期。父亲清楚地知道,当画家没有什么出路,甚至连生存下去都很困难。他对儿子的选择感到担忧。
    一天,当远哲从画室里出来后,父亲喊住了他:“远哲,到我房间里来,我有事要和你谈谈。”
    远哲知道,父亲这样郑重其事地找他谈话,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走进父亲的房间,父子俩相对而坐。父亲用手拍了拍远哲的肩说:“孩子,你已经慢慢长大了,爸爸想知道你以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
    远哲回答:“爸爸,我想做画家,这个你是知道的。”
    父亲说:“远哲,我知道你有绘画的天才,爸爸也愿意把你培养成一个画家。可是,你还不明白,一个人从事的职业应该与现实结合起来。现在,台湾局势不稳定,单靠画画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爸爸建议你改变一下奋斗方向。”
    听了父亲的话,远哲的脸色凝重起来。一直以来,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画家,并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
    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不急于要儿子表态,而是递给他一本《居里夫人传》,说:“这是一本写女科学家的书,你拿去好好看看吧,它可能对你有启发。”
    远哲拿着这本书,心情沉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晚上,他久久不能入睡,要不要放弃自己多年的爱好呢?父亲的话又不无道理。他内心矛盾万分。“不如看看那本《居里夫人传》吧!”远哲开了灯,翻开《居里夫人传》,从头到尾地阅读起来。渐渐地,他被居里夫人的事迹打动了。“她的祖国也是如此的多灾多难,但她所做的一切对全世界人民是多么伟大的贡献啊!做人就应该做一个像居里夫人这样的对全世界许许多多人民有贡献的人。画画是我的爱好,但科学将会成为我的生命。”他已下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一个科学家。
    几十年后,李远哲也像居里夫人那样站在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模仿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模仿”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方面的模仿对孩子只能起到消极的作用。例如,当孩子身边有人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时,孩子很容易通过模仿,并且沾染上种种恶习。因此,父母要教导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即在做事情的时候,不管其他人怎么做,自己心中应该有评判事物的价值观和标准,而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别人。
    “模仿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消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随大流。例如,一些孩子爱攀比,看别的孩子穿名牌服装,自己也想穿。如果父母对其进行教育,孩子就会辩解:“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所以我也要买。”孩子甚至很聪明地掌握了父母的心理弱点:不愿意孩子被别人看不起,别人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有。
    要避免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首先要摒弃自己没有意义的虚荣心。当孩子用“别人如何如何”来狡辩时,只要事情是不应该做的,父母就该理直气壮地说:“还有更多的孩子没那样做!”“别人家孩子有的玩具,你不一定也得有!”从而杜绝孩子的借口。
    ⑵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行为。有的孩子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后,就会在游戏时,学剧中坏蛋的模样、装束、腔调,更严重的,学习他们的行为。比如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银行抢劫犯――一个9岁的孩子,就是因为刚看过一部关于银行抢劫的侦探片,觉得有趣就去模仿,而导致了犯罪行为。这种有害的模仿是需要父母警惕的。
    还有的孩子有时会迫于同伴的压力,去做错事或染上不良的习惯。这时,父母一方面要帮助孩子远离这些不良朋友,同时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想做了这些事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带着自己的脑子思考。”使孩子避免受不良朋友的影响。
    ⑶对明星的盲目崇拜。青少年由于其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更容易被歌星、影星的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并且模仿他们的行为。一般来说,这种对明星的喜爱并无不可,但如果发展到“追星”,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例如有女生特别喜欢张国荣,只要是他的CD就买,有他的相片、图片就收藏,有张国荣的电视节目就看……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在张国荣去世那段时间里,该女生悲痛欲绝,几乎也想自杀。这种“追星”现象,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辩证地看待明星,不能极端化。要让孩子知道,明星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的确是有某些可爱之处;但是明星也不是完人,在很多方面可能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们身上也可能有一些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值得效仿。对于明星的崇拜,应该适度和理性。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关注明星为成功付出的努力,为自己树立良好的楷模。
    如果发现孩子有追星现象,并且因此耽误了学业,父母要及时觉察,慢慢对孩子进行心理开导,把他的心思引回正路。
    此外,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以科学家为榜样,让那些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走进”孩子的心中,帮助孩子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追求事业的成功。
    家教故事
    著名女演员兼畅销书作家玛萝?托马斯从小就梦想和他的父亲丹尼?托马斯一样,成为出色的演员。后来,玛萝终于在一部影片中担任女主角而大获成功,但是成名的喜悦和兴奋很快就被痛苦所代替,因为玛萝发现所有记者对她的采访都是以父亲的背景为焦点。
    “我会像父亲一样成功吗?我会受欢迎吗?”一下子,玛萝信心全无。
    有一天,玛萝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当我说出下面的话时,请不要怪我。
    我想改名字,虽然我很爱你,但我不想再当什么托马斯了,我不想活在托马斯的阴影之下。”
    父亲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平静地对她说:“我期待你成为一匹好马。你知道吗?一匹好马在奔跑时,它的头上是带着眼罩的,这样一来,它的目光就会保持向前直视,可以防止周遭的干扰,直直走自己的路。我期待你能成为一匹良马,按照自己的道路前过,不要理会那些拿你和我或其他人比较的言论。”
    第二天晚上,玛萝准备演出前,父亲送给她一个盒子,里面装有一个旧的马的眼罩,和一张字条,写着:“走自己的路,孩子。”
    在父亲的鼓励下,玛萝托马斯终于坚持了下来,并且成为了一位演技高超、受人喜欢的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爸这样去影响孩子,孩子将来一定会感谢你!父母当重视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伤害孩子心理的16个行为,第1个就“放倒”无数家长!
什么样的爸爸能教出优秀的孩子?这三点爸爸占一条,孩子就不差
亲子沟通最大的障碍,是以指责表达爱
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权威:读《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