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内减负校外增 减负令苦对“障碍跑”

来源:海南日报

    关键字:家长;减负增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评价;作者:王华逸

 

    减负让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过得轻松一些。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张茂 摄

    校内减负校外增

  减负令苦对“障碍跑”业内呼吁:家长、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

  减负令苦对“障碍跑”

  业内呼吁:家长、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李佳飞 实习生 刘紫芸

  备受关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于918日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据有关媒体报道,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209条,其中,97.1%的公众对教育部拟出台减负十条规定表示支持。

  如此高的支持率,看起来“减负令”势在必行,但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业内人士留意过,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屡屡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减负”的话题反复提起,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确保“减负令”真正落实?业内呼吁: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海口“减负”曾有规定

  据了解,此次教育部拟定的十条减负令分别为“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每天锻炼1小时”、“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严加督查”、“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

  类似的减负规定在海口也早已出现。2008年,海口针对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出台了多项明文规定,例如:“一二年级小学生原则上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学生每科作业不超过30分钟”、“不允许组织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等。

  201010月,海口又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明令严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考核、排名和奖惩”,规定“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小学、初中不得组织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等,“减负”的呼声多次在业界响起。

  在海口市滨海九小、二十五小等部分公办学校,学校除严格执行相关课程标准并实施“限定作业时间”等规定外,还积极探索了“增效减负”课堂,并开展相关教师培训活动,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素质教育渐受家长青睐

  然而,采访中记者同时发现,海口“减负”虽有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一些优质民办学校,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未见减轻。

  海口市民杨先生的女儿今年满6周岁,到了入读小学的年龄,为帮女儿挑选合适的学校,杨先生曾四处打探:听说海甸岛某民办小学小学生毕业测试3A率多年稳居海口市第一名,教学成果颇令人心动,但同时,也有家长私下抱怨“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到底要不要上该民办小学?杨先生一度感到为难。

  杨先生说,后来了解到优质公办学校在给孩子“减轻负担”、提倡素质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最终他还是为女儿选择了公办学校。

  记者了解到,因素质教育特色而备受家长青睐的优质公办小学,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方面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例如诵读经典、书法、武术、民族乐器演奏等特色培训课程纷纷进入小学课堂,孩子们在享受丰富多彩课余生活的同时,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亦得到有效缓解。

  减负增效仍需多方努力

  不过,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同样存在。采访中,海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告诉记者,由于少数优质教育资源“择优选拔”的现象仍然存在,校外补习班和培训机构一直深受家长青睐,其中不乏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掉队”,“压力不减从前”。

  在位于海秀中路的一家培训机构内,六年级学生小鑫(化名)告诉记者,即使学校不留作业、不补习,他还是完成父母希望的学习内容,平时的节假日,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

  “‘减负’一方面要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和情感培养型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改变现有的评价标准和选拔机制。”海口一公办小学校长坦言,虽然海口提倡公办学校“小升初”阶段实施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政策,但少数优质中学仍有考试为主选拔生源的权限,因为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的教育体系“是给家长们施压的无形推手,也是导致学校减负行动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为小学生减负,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将致力于引导社会、学校和家长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真正实现对小学生教育“减负增效”的目标。

  不要让

  “中国式减负”

  成为社会负担

  有人说,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不应该被重重的家庭作业、考试压力所抑制。这固然没错,但站在家长的立场来看,孩子不做作业,天性是得到释放了,可天性无法用来应付升学压力,无法转化成学生的成绩考评,更无法作为社会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至少,这种标准在目前的学校行不通。最终,学生们拿什么去上中学、上大学?

  诚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这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教育体制的进步。但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在我国已沿用多年,犹如一棵千年古松,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都说万事开头难,教育体制要迈出这第一步,所面临的各方质疑可谓“压力山大”。要撬动这棵古松的根系,必须要社会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同时作用,若仅仅是从单个层面开刀,教育体制改革几乎举步维艰。在改革面前,重要的是站在教育体制背后的群体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他们应该同时站出来为素质教育开道。

  (王华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报告
孩子,你辛苦了......这组照片秒杀中国教育!
报告丨家长过度教育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寒假来了!让“减负30条”落地,我们要做些什么
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现状:校外补习“领跑”全球、睡眠不足近视率提升
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搅局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