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千年,向学生过重负担宣战
 

当新世纪的钟声还在孩子们的耳旁回响,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千年交替的激情之中,200013日,教育部发出教基[2000]1号文《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17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新千年第一个会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件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什么“减负”成为新千年的头件事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小学生的负担有多重,分析一下过重负担的危害与成因,听听各方的呼吁,能否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上下共同下决心、花力气来快刀利斧砍“重负”,还给孩子们童年的欢乐,让孩子抒发情趣,愉快地茁壮成长。

    学生承受的负担到底有多重?

    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有知本才能迎接竞争与挑战。为了孩子的前途,“千万别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实实在在地成为当今社会每一个家庭长辈的良好愿望,因而孩子从跨入校门之日起,就开始承受沉重的压力和负担。诸如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之类的现象,已为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我们可随手拈来几种人们能常常见到的现象。

    书包变异并悄然地“发展壮大”。

    不知何时,可能是80年代初吧。从城市生发,背惯了传统的斜背式书包的中小学生开始改背双肩背书包,并逐渐盛行开来。起因是一些卫生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提议,根据是斜背式书包容易造成斜肩,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当然,专家的考虑与建议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节,即书包过重了,必须双肩才能承受,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不知又从何时起,双肩背书包竟“发展壮大”起来,日渐成了时下商场里、小摊上随处可见的四四方方的箱体型双肩背书包。这一“壮大”导致学生书包一是容量增加,二是价格上涨。

    学生书包里装些什么呢?这书包究竟有多重?

    记者通过各地同行了解到,以一年级小学生的书包为例,除文具外,五六十年代,一般只有语文、算术两本教科书和几个作业本;到八九十年代,由于学生一入学便要学六七门课,仅教材、配套教材与辅助读物、练习册、作业本等,可达20多本,书包竟有3公斤左右。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升高,书包内的本数逐年增加,书包的重量逐渐加大,可超过5公斤。每天清晨的马路上,人们总能看到一个个用稚嫩的肩膀背着差不多半人高书包的小学生,匆匆赶往学校。曾是记者的一位同事说,当女儿上一年级时,每每看见女儿背着与那小小身躯不相称的大书包时,心头总会涌出一股难言的感觉,常常觉得女儿是背着一座山、一盘磨。

    学生每天“工作”几小时,“工作”量有多大?

    河南某县教委一位干部在给本刊的来信中,列举了某山城一位学生家长给上初中女儿统计的作息时间表:

    5:005:30    起床、洗漱

    5:306:10    早饭、途中

    6:207:10    背数、理、化、生或政、史、地的问答题

    7:208:00    早读,背外语、语文

    8:1012:00   上午4节课

    13:2017:30  下午4节课

    18:2020:30  晚自习

    21:0023:00  做家庭作业

    第二天5:00开始,周而复始,再重复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紧张学习。由此,这位干部又亲自调查了10所乡镇初中100名学生,结果是每天学习时间都达十几个小时之多。

    再看看上海的一位家长前年给《文汇报》寄去的其上初二女儿的作息时间表。

    周一至周五:

    5:45    起床

    6:00    早饭

    6:156:30  骑车上学

    6:308:00  在校自习

    8:0011:30  上午4节课

    12:00    自修

    13:0015:00  上课(23节)

    15:00    班会或队干部会或补习或做作业

    17:3018:00    回家

    19:0022:00    做作业

    (周五晚准许看2小时电视)

    双休日:

    7:00    起床

    7:30    早饭

    8:0011:30    做作业

    11:30    午饭

    13:00    外出学习

    17:30    晚饭

    19:0021:00    做作业

    浙江某市教委的一位干部来信反映:“经抽样调查,学生在校时间,每日长达12小时以上,都从早7点到晚上7点,也有最迟晚9点才离校的。真可谓披星戴月,‘两头黑’赶生活。”

    上面列举的主要是初中生的“工作”时间,小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没有那么长,但小学生的课程量及“工作”量并不亚于初中生。

    甘肃同行在对兰州一些小学的调查中发现:小学中年级开设的课程有12种之多,每周上课时数超过30节:思想品德1节、语文9节、数学5节、社会2节、自然1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劳动1节、阅读2节、科技3节、健康教育0.5节、班(队)会1节,兰州市城关区去年又开设了英语课。学校抱怨无法安排课时,课程表上排得满满的,整天忙着赶进度,没有空堂,学生无喘息之机。

    据河北同行对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用书统计,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有近20门,如语文、数学、自然、思品、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写字、劳动、活动(各科)、健康、计算机、英语、社会、法律常识、心理等。除常规课程外,有的学校又开设数学奥班、音、体、美、舞蹈、书法、绘画等各种兴趣班,加长了学生在校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另外,一些学校随课本发放的练习册、单元检测、基本功训练等教辅、复习资料过多过滥。据不完全统计,随教材配套的读物、练习册等每一学科就有几种,而这些练习册、单元测试等都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以训练基本功为名,让学生购买和逐一去做,使学生的负担重上加重。

    去年“五一”放假期间,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要做33页习题和8篇作文。学生质问:“节假日,家长都休息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么多的作业?”

    凡此种种,实在不能一一例举。

    新华书店内奇异的“景观”。

    经常光顾新华书店的人,不能发现现在的书店内,文学类、经济类、哲学类、工具类等书籍的柜台在逐渐减少,而阵地不断扩大的都是学生教辅类书籍,有的可占到整个书店面积的3/4,甚至4/5

    对这种现象,人们由于常见,或许习以为常,或许见怪不怪,或许根本没有留意。据说,新华书店每年利润的大头来自于销售学生课本和教辅类读物。经常带孩子光顾书店的家长,不仅孩子的课业负担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加重。

    因记者家中也有上中小学的孩子,每年总要光顾新华书店几次。凡是开学初和节假日,新华书店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地方,不用打探,那准是卖学生教辅类书的柜台。你要买教辅书,尽管直奔那儿去就可。当然随后你还需伸长脖子、踮起脚尖从人缝中寻觅,哪儿卖小学的,哪儿卖中学的;找到后,你还需对照:你想买的是哪个年级,什么学科?因为小学一、二……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二、高三,每个年级一溜儿顺序排开,而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科一应俱全,分别摆放。你找到所需要的书,开了票,再到收款台旁寻找长龙般的队尾,耐心排队等候交款吧。

    这种买书的经历,别是一番滋味。

    过重负担的危害有多大

    听听孩子和家长的诉说。

    书本多,书包重,这种有形的负担无论怎样那是不会压折孩子的脊梁的,因为孩子背不动书包,自会有父母代劳,也已有学生想出了新招儿,用行李车拖着书包。

    可那种无形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却是孩子难以承受的,甚至达到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的程度。那种压力和伤害究竟有多大,是无法计算和量化的。我们还是听听孩子和家长的诉说吧。

    学生A:小的时候,总希望自己能够快长大,为的是多学一点知识,多掌握一点本领;然而现在我却巴不得回到从前。自步入初三,那周六、周日就属于上课的,全天候的上课,使我几乎喘不过气。早上语文、外语,下午数学、物理,还有晚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学生B: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包写作业,一直要到很晚。特别是到了冬天,每次都冻得受不了,早晨又起不来。我产生了一种恐惧,甚至不想去学校。我们真的是很累啊!

    学生C:有人说我有颤栗的毛病,其实不是生理的缘故。天冷不能使我颤栗,鬼哭狼嚎不能使我颤栗……只有父亲和母亲,是他们的眼神使我颤栗。父亲和母亲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那种渴望的眼神,那种辛苦操劳的眼神,那种暗淡忧伤的眼神,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记载着半个世纪的沧桑。一见他们的眼神,我就颤栗,就嗑巴。我懂得,我的前程不仅属于我自己的,也属于父母的,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安抚父母的眼神。可是……

    试想,如果人被逼到这个份上,他还能轻松吗?

    由于一味地上课,上课,作业,作业,孩子喜爱的自主安排几乎没有,生活显得很枯燥,难怪低年级小学生对爷爷说:“您退休了,多好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呢?”“我就要累死在起跑线上了!”

    想想这些孩子,人生之路才开始,就想退休,就觉得要累死,那漫漫人生旅程将怎样去面对呢?

    家长A:我们做家长的,无论在厂里或机关里上班,也不过8小时而已,再说《劳动法》也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单位随意超时加班。可对学生这么长时间上课、做作业,却无人去限制,这怎么行呢?

    家长B:真不知道现在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作业。那年报上登了山西省委书记的一封信,反映他小孙子学习负担太重,作业太多,一晚上要写一百多个字。一百多个字算什么?我们孩子一年级时,语文作业一晚上写一二百字那是经常的事,有时还要多,孩子写得直哭。才上几天学,右手中指就磨出茧子了。说出来让人笑话。

    你听了这些诉说,笑得出来吗?

    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许多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甚至八九节课,外加早晚自习;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上课或补课;家长又为孩子安排了各种课外补习和家庭作业。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据最新一次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近视率城市小学生为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9.34%。农村小学男生为11.6%,女生为15.7%;初中男生为35.5%,女生为44.6%;高中男生为11.6%,女生为64%。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各种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性格扭曲,造成厌学、辍学现象,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社会各界呼吁“救救孩子”,青少年则呼唤“还我童年”,“还我青春”。

    本刊通讯员、浙江省金华市教委蒋相忠认为:从心理学理论上讲,人的身心潜能的发挥要符合客观规律。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强迫过早发挥身心潜能,使得其生理、心理负担处于满负荷、超负荷状态,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摧残,定将造成破坏性恶果,使其身心过早过度疲劳和提前老化。

    心理学上还有一条规律,反复过量的刺激引起的过度兴奋会造成抑制。如果在中小学阶段让学生的记忆、理解、兴趣和注意力等素质作持续反复的超前发挥,使其身心始终在满负荷乃至超负荷的状态下过度疲劳运行,那么等不到为社会工作的年龄,他们就彻底疲劳了、厌倦了、冷漠了。

    记得有一句成语:“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兴趣,对什么都漠然置之,毫无进取之心,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记者无法想像。

    由此可见,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造成的危害,不仅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影响了“普九”工作的巩固和提高,歪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沉重负担为什么一直减不下来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由来已久,已成为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也一直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医治这个顽症,社会呼吁,家长要求,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发文,开展一系列“减负”专项工作,但收效甚微,迟迟得不到根治,其原因究竟在何处?据记者的了解分析,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大环境使然,就业竞争引发学校教育的异化。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中国的现实是高学历者将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就业的竞争引发升学的竞争。于是,“优胜劣汰”的选拔教育,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就应运而生,愈演愈烈。为了应付选拔考试,加大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时间,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成了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手法。为了学校的“荣誉”,为学生的“前途”负责的理由,使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颇有市场。

    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关心”,更加重了学生负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孩子“光宗耀祖”。不惜家庭人力、财力、精力培养孩子的“智力”,在现时的中国绝对有非常广袤的“肥沃土地”。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学习“高标准、严要求”。有家长说:“凭现在的办学体制和升学、就业制度,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做家长的就无论如何不敢松懈,大家都在拼命地挤‘独木桥’,你一个人不挤行吗?虽然从‘独木桥’上通过的只是少数,但毕竟只有挤才有希望。”

    这些年,独生子女增加,家长更是倾全力为孩子“投资”,购买大量学习辅导材料,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给孩子请家教。由于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有加分或优先的政策,于是家长又为孩子增加培养“特长”的任务,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奥赛班、外语班、美术班、钢琴班,等等,使中小学生本已沉重的负担在家长的“培养关心”下雪上加霜。

    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择编排欠科学合理。

    现行中小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表现在课程结构主要以灌输学科系统知识为中心;学科门类多,同年级并行门类多;课程总量多、难度大;各部门提出的专题教育多,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且要求有课本,进课堂,占用课时。据江苏省教委统计,诸如国防、健康、环境、安全、法制、禁毒、人口、税务、血防、土地、绿化、青春期卫生、两史一情教育和“四个一百”知识读本、香港知识读本、澳门知识读本、推广普通话专题读本等,竟达十七八种之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在各年级同时开设。

    

    教育评价、评估制度不科学。

    一些地方在评估学校工作、学校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口头上强调全面评价、综合评价,但实际上将教学成绩作为硬指标,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估惟一标准,对教师、学生乃至学校进行或公开、或隐蔽的排队,并与民办教师转正、奖金、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挂钩,使得一些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学生考试成绩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地给学生补课、加餐、加码。

    经济利益的驱动与商业行为的推波助澜。

    一些地方和学校为弥补经费不足,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参与违规图书、报刊等的征订发行工作。甚至有一些部门、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公开把中小学作为推销市场,使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愈演愈烈。

    职责不清,措施不力,一些单位和个人产生了鞭不笞众的侥幸心理。

    建国以来,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且这种努力也伴随着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一直走到今天,似乎成了教育史中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可以说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在相关领域是很有权威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惟独在“减负”这件事上“失灵”。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细琢磨,也许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原因太复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学校及一些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的人太多,在鞭不笞众的思想支配下,导致职责不清、措施不力,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对违规者不能严肃查处,以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减负”,不乏成功经验

    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该让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前途,这不仅是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面对的现实,也是社会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说,作为家长,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谁都希望孩子既健康又聪慧,将来拥有一个好职业;作为老师,谁也不想把孩子逼到累得喘不过气来的境地。然而,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异化,造成孩子从小承受各种有形无形的沉重负担这样一种窘迫现实,怎么办?应该说,多年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愉快教育,为孩子们编织幸福的童年。

    全国知名校长倪谷音认为,“减负”不是目的,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才是根本。学校应该为孩子们编织幸福的金色的童年,给孩子们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愉快中求得发展。

    80年代初,上海一师附小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过重负担下的学习被动、精神压抑、心情不愉快,因而学习是不积极的。为此,他们提出研究愉快教育,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的童年。他们从唤起学习兴趣做起,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变传统的学习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生动有趣,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在唤起兴趣的基础上,改变老师指路让学生走为指导学生自己找路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倪谷音校长还认为,“减负”的基本抓手是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在教学中提倡: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学习收获让学生自己运用,持续学力让学生自己发展。学校还为学生创设发展潜能的天地,提供创新的载体和机会,帮助、支持少先队办“春芽”小报、“春芽”电视台、展示窗、主动墙……

    上海一师附小通过“减负”把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乐趣,不仅取得了优良成绩,而且开发了孩子们创造的潜能,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对症下药,加强学生用书管理。

    教科书、教辅书管理混乱,课业负担重、经济负担重的“两书两重”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解决这一“顽疾”作为为学校和学生“松绑”、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来抓。

    山东省安丘市教委于19983月组织人员,深入乡镇中小学调查,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发放了1000余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察看的方式,对1997年秋季和1998年春季学生用书情况进行了认真查证。通过调查,查明了学生书包过重的原因,摸清了学生用书的来源:一是上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派购的;二是图书发行部门在征订、发行课本过程中硬性摊派的;三是教学服务站组织征订的;四是个别学校和教师以赢利为目的,通过种种手段自行订购、销售给学生的。

    安丘市教委在摸清情况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并向安丘市委、市政府写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学生用书征订工作,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报告》,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市教委和图书发行部门形成了《关于压减学生用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群众经济负担问题的会议纪要》。按照《会议纪要》精神,从1998年秋季开始,对学生用书实行“三统一”,即由市教委统一组织征订汇总、统一收缴书款、统一与图书发行部门结算。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谁出主意,谁负责;谁造成损失,谁包赔”的原则,一律退书退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这一规定通过宣传、督察,并印制了20万份“1998年秋季学生用书预收款通知单”,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安丘市通过加强对学生用书的管理,“两书两重”问题得以初步解决。仅1998年秋季与1997年同期相比,全市小学学生用书由30多本减为13本以下,平均每生减少书费62.43元;初中学生用书由40多本减为15本左右,平均每生减少书费91.70元。两项合计共减少书款1400多万元,全市109万人口,人均减负13.13元。在1999年春季、秋季和2000春季学生用书征订工作中,安丘市仍然坚持“三统一”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把“减负”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从1996年始,进行了“五法”改革(教法、学法、留法、评法、考法),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把“减负”工作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1997年起,学区又提出了学生作业“五留五不留”的要求,即:留适时适量的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作业改革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成绩,兴趣特长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自己有兴趣的活动,课余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垂杨柳学区“减负”工作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肯定。今年年初,学区就学生负担问题对4所学校的部分家长做了调查,家长反映,几年前孩子回家后,除了吃饭就是写作业,家长往往还要陪读。作业多,家长着急,学生烦。现在作业合理了,孩子回家有时间和我们一起看电视,说说话,帮着做家务,有时间玩电脑了,我们很高兴。

            新千年,打一场“减负”围歼战

    为了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曾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80年代以来,开展了多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专项工作。

 

    近几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为实施素质教育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普及初中教育的地区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小学毕业生实行了就近入学的改革,将小学生从过早的竞争中解脱出来。1994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1998年,又对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和普通高中数学、物理两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再次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删减了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凡是小学升初中改革做得比较好的地区,教学内容切实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调整的学校,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尽管社会各界一直在呼吁“减负”,教育部门也一直在采取各项措施,过重负担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治,有些地方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了严重后果。

    为切实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教育部在新千年上班的第一天就拉开了向学生过重负担宣战的帷幕:

    200013,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17;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再一次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这次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主持,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题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了会议,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团中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

    这次“减负”工作电视会议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全国直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分会场,各地(市)、县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地校长和教师代表收看了会议实况。

    会上,陈至立部长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把“减负”作为基础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当做“普九”巩固提高的重要措施,当做教育战线“三讲”教育整改的重要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教育部在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各地“减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推动“减负”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从小学阶段抓起,以清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分阶段、有重点地抓好“减负”工作。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加强对学生用书的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各种教辅读物和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清除出学生书包。

    2.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校外,根源却在校内、在课堂。教师的备课、讲课,学校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课业负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最终要落实到学校。因此,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评价学生惟一标准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在“减负”工作中,教育部门首先要管好自己,带个好头。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教辅用书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习题集、测试卷通过各种方式,从各种渠道流进学校。

    据悉教育部将清理学生用书,发布《学生用书管理规定》,改革《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管理制度。今后,全国中小学专题教育和学生用书、电子音像制品、学具及学生用品的归口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未经同意,其他部门、团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专题教育和向中小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学具及学生用品。

    只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思想上重视,措施得力,工作中带头,“减负”就一定能抓出成效。

    4.“减负”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据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反映,一些部门对中小学教学不合理的要求与直接参与是加重中小学生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可轻视。

    教育部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争取政府的领导,并与宣传、新闻出版、共青团、科协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对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实行综合治理。

    据悉,教育部与新闻出版署将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教辅材料和使用黑白版教材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治理搭车发行教辅材料和使用黑白版教材的措施。为了减轻贫困地区学生的书本负担,教育部与团中央、民进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开展了以城市小学生向贫困地区小学生损赠使用过的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手拉手”活动。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部分贫困县启动使用多次循环教科书项目。

    5.加强教育督导,严格依法治教。

    为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教育部已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督导部门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订专项督导检查方案,于今年上半年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地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还要求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通报制度,对在督导检查中发现的或群众举报后核实的加重学生负担的违纪事件,及时予以通报,并提请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力量,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措施,打一场围歼战,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给广大中小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宽松环境。

     作者:程淑华/梁伟国

    (本文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甘肃、湖北、辽宁、河北等地教育报刊社同行和本刊通讯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http://math.cersp.com/Specialty/Xiaoxue/EDU/200509/835.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会让孩子“背”电子书包吗?
中小学生能减负吗?家长:难道以后低人一等,才想起现在的纵容?
现在,中小学生想减负很难!三十年后,中小学生无负可减?
人民观察:“减负”这朵“善花”,合力才能结好“善果”
王国庆: 搬走年幼孩子们的重负之山|王国庆|减负|孩子
救救孩子!请立即停止推广任何名目的电子书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