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二十三讲:巧用批评 慎用惩罚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二十三讲:巧用批评 慎用惩罚
编写:郭永文    整理:周玉萍

主讲:周玉萍

一、巧用批评

批评是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制止孩子错误的言论、思想和行为再次出现,从而终止他们的有害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举止给予否定的评价,使孩子感到惭愧和内疚,从而促使孩子改正的一种教育手段。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正如小树在成材过程中要出现枝枝杈杈一样,孩子也正是在这不断地“打杈掐枝”中进步的。因此巧妙地正确地使用批评实在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项重要保证。

 (一)几种不正确批评方式

 1、小题大作式的批评。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家长,他把批评教育看成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法宝,抓住孩子的一点点小毛病,就要极其严肃认真地批评一顿。

小洁今天放学进家,用脚踢了一下门,做过之后,又马上意识到了,十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就这件小事,爸爸把小洁叫到身边,开始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训话。家长正襟危坐,从国际国内形势说到对青少年的希望,从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说到门的制造。家长口若悬河,孩子是置若罔闻。

这样的小题大作式的批评,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容易伤害感情。

2、数落唠叨式批评。

另一种不正确的批评,是把批评变成数落,唠叨。这是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每天的絮絮叨叨,尽管苦口婆心,实际是无效劳动。北京市团市委对1000名中学生搞了抽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烦恼的是什么?”有80%的学生是“爸爸妈妈无尽无休的唠唠叨叨。”
    例如,小芳就最怕妈妈唠叨。要是考坏一次,妈妈恨不能说上半个月。什么“你不要强了”“你还不赶紧努力,隔壁小明都超过你了”“我什么都不让你做,你怎么还这么不争气”等等。
    特别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到齐了,饭菜摆上了,家长的批评也开始了。什么“我这饭菜都喂了狗了。”“吃得不少,真本事一点没有!”等等,这样的批评是徒劳无益的。唠叨型批评是不可取的。
    3、第三种不正确的批评,是乱批评。
    家长只看现象不问原因,不调查,凭着想当然乱批评。这是十分要不得的。
例如:彤彤今天又回来晚了,一进家,爸爸就批评开了“你就是不听话!放了学,不马上回家就知道玩,就知道踢球,靠玩能考上重点吗?..”一通批评,都没容孩子说话。
    过了几天,老师来家访,告诉彤彤的爸爸,彤彤每天放了学都去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功课,这不,生病同学de 家长今天还送来了表扬信呢!这时,彤彤爸爸才恍然大悟,原来批评错了。
    刘然上了中学以后,家长更关心他的学习了。一次刘然拿回了一张试卷,家长一看,才得了75 分,于是勃然大怒,就批评起来了,什么“你不要强啦!”“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有什么事分心了,为什么学习成绩下降了?你上小学都是98 分以上,为什么上了中学就这么退步!”
    其实刘然的家长就没搞清楚,这75 分还是全年级第一名呢!老师出题难度很大,就是要看看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能力,这75 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作为刘然家长不了解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的不同,不了解这次考试的特殊情况,这种乱批评不仅冤枉了孩子,也影响家长的形象。
    因此,批评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要使自己的批评有根有据。
    4、第四种不正确的批评是急风暴雨式的批评。这种批评是来得快去得急,有时让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小梅的爸爸是个要脸面的人,只要是在街上听到邻居说了小梅什么,或是开了家长会老师反映什么,回到家来,不问青红皂白,便是劈头盖脸地一痛批评。孩子要是争辩几句,往往还要引出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怒斥,甚至拳脚相加。
    这种批评常常会委屈了孩子,批评不到点上,自然也不会产生效果,往往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增加孩子对邻居对老师的仇视憎恶。
    李松的爸爸是平时不管孩子,批评孩子要由心情来定,李松心里明白:只要爸爸高兴,做错事也不要紧,要是爸爸脸色由晴转阴,干了好事也能挨批评。这种批评的方式,不仅改不了孩子的不良习气,还会模糊了孩子的是非概念。
    5、第五种不正确的批评是袒护式的批评。
    有的家长,对子女视若掌上明珠,对孩子百依百顺,听之任之,娇惯溺爱。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要么谎设借口,要么承揽责任。他们关心的不是孩子有什么过错,而是自己的宝贝是否受了伤害,是否吃了亏。
    董浩和小朋友打了架,妈妈把孩子拉回来,指着孩子骂到:“窝囊废,要是没能耐,就别跟人家打架,你没长着手?你不会打他!打出毛病来,我掏钱给他治!”
    这种责骂越多,孩子的问题越大,长此下去,还会把孩子引入邪路。
    (二)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批评呢?
    1、要提高家长自身的思想水平。所谓批评,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分析错误和缺点,看问题要透彻,分析得要入情入理,说得要深入浅出,这都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样批评起来,才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心悦诚服。
    2、要不断向孩子进行勇于乐于接受批评的教育。既要向他们讲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又要讲清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是一种美德,正如古人说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还要讲清如何正确对待批评,要逐步做到:闻过则喜,不能是闻过则怒。
    3、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要冷静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批评孩子时,要允许孩子陈述辩白。没搞清事情的真相,一定不要批评。
    4、批评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批评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凡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动作都不要用。语调可以坚决,气氛可以严肃,但不要大喊大叫、侮辱、讽刺、挖苦,甚至打骂。类似这样的话不要说:“你真不要脸!”“你还活着有什么劲!”“我看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真笨!这些年的饭都喂了狗了!”
    5、批评要公正,实事求是,要及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算总帐。这样的批评孩子易于接受,也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批评错了要向孩子道歉。
    6、批评之后,要引导孩子对错误行为进行补救。比如:孩子捉弄了小朋友,父母除了严肃地批评孩子外,还要让孩子向小朋友赔礼道歉,挽回在对方身上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假如孩子损坏了别人的玩具,除批评之外,父母要动员孩子从自己所喜欢的玩具中拿出一件来做为给对方赔偿,并向对方表示歉意,还要保证以后不再干类似这样的事情了。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和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好品质。
   

二、慎用惩罚
    惩罚也和奖励、批评一样,是一种教育手段。特别是对幼儿,适当的惩罚,可以确立和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但是,惩罚只能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一定要慎用。
    惩罚,一般指行为惩罚。例如由于孩子出现了某种错误行为,家长禁止孩子到外游玩,不允许参加某些活动,临时撤消对孩子的某种许诺,这都叫惩罚。当然,惩罚还包括体罚和责打。
    家长使用惩罚手段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绝不是灵丹妙药,要正确理解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严肃的态度甚至严厉的做法足以使孩子产生思想震动,会使孩子对不良行为的后果加深记忆,并在以后的行为中引以为戒。然而,滥用惩罚,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标准,诱发逆反心理,甚至会产生恐惧、冷漠、孤独等不健康的情绪。因此,运用惩罚时一定要慎重、恰当、适度、及时。
    2)对孩子进行惩罚,一定要及时。田浩的妈妈按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买了太阳牌锅巴,可田浩不知爱惜,边吃边丢。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并没有给予批评。过了十几天,田浩又要求妈妈给她买她最爱吃的虾条,妈妈却说什么也不买,而且生气他说:“上回给你买锅巴,你边吃边扔,以后什么也不给你买,谁让你不知道爱惜呢!”孩子不服气,因为她早已忘记,便和妈妈争吵:“什么时候我不爱惜了?”
    这位妈妈想用不买虾条做为对孩子不懂爱惜食物的惩罚,但是,由于孩子的记忆持久性较差,十几天以前的事,她早已忘记了。这样做,孩子可能认为妈妈是在寻找借口,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伤害母女之间的感情。因此,罚惩的运用,应该在孩子产生错误行为的同时,或事后不久就给予孩子恰当的惩罚,这样可以使孩子把过错和自责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过错的记忆与认识。
    3)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对孩子进行惩罚。平平最喜欢小汽车、小飞机这类机械玩具了。可买回没多久,他就把这些玩具拆了,所以平平的玩具箱里不是汽车没车轮,就是飞机没翅膀。一天,平平手拿着一支小改锥,又在拆新买来的小闹钟上的螺丝。被妈妈看见了,妈妈吼叫着,从专心致志的平平手中夺过那个小闹钟,“你什么都毁!什么都坏在你手中!”一气之下还把平平玩具箱中的破“飞机”、破“汽车”一股脑地都扔在了垃圾箱里。平平抱着妈妈的腿哭着,求妈妈把这些“破烂”给他留下来。可是妈妈把这种做法做为对平平“爱毁东西”这一不良做法的惩罚。
    这位糊涂妈妈哪里知道,平平拆汽车是想知道汽车为什么会跑;拆飞机、拆闹钟是想了解飞机怎么会飞,闹钟为什么会响。这是多么可贵的探索精神!若能给予极大的爱护和引导,平平长大了,说不定会在某一种科技领域内,做出惊人的成绩呢!然而,这探索的稚嫩幼苗,却被妈妈粗暴地不问青红皂白的惩罚给摧残了。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太少,常常发生过失,或是好心却干了坏事。请家长万万不可不了解清楚情况就急于惩罚孩子,这种做法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良好的愿望,甚至会扼杀孩子最可贵的品质。经常这样滥用惩罚,孩子表面上会“老实”些,但却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抑,形成懦弱、抑郁的不良性格。
    所以,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家长遇到孩子做了错事时,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请孩子说说他的想法,再施惩罚不迟。对孩子良好的愿望,家长要给予及时扶助,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4)惩罚要适度。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休,小牛牛睡不着,他偷偷地下床来,走到小红的床前,在小红的脸蛋上亲了一口。睡中的小红受了惊吓,哭了起来,也惊醒了不少小朋友。
    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牛牛的妈妈很生气,回到家里把牛牛按倒在床上照着屁股就是几巴掌,边打边问:“你以后还耍流氓不?”直到牛牛下了保证才停止。
    这样的处理就太过分了。牛牛懂什么是“耍流氓”吗?怎么能把孩子天真无邪的行动与成人的不轨行为相提并论呢!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何在,还会模糊是非概念。
    因此,惩罚一定要适度。要按孩子的心理去帮助他们分析,让孩子心悦诚服,在被惩罚过程中受到教育。
    5)打骂教育是应该摒弃的手段。1991 年初,一起虐待亲生女儿的事件轰动了北京城。9 岁的小亚娟常常因为没写完作业、不听话等原因,被其父打得遍体鳞伤,以至孩子多次被逼得离家出走。其父还以“孩子是我的”“我恨她不争气”来为自己开脱责任。
不少家长也持有类似看法,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想疼就疼,想爱就爱,想打就打,谁也管不着!所以不少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受过家长的打骂。
    孩子是属于父母的,这无可非议。然而,他们还应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属于时代。在孩子身上不仅寄托了父母的厚爱和期待,孩子的成长还关系着祖国的兴旺与民族的发展,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的陈旧家教观念,必然派生出狭隘的教育偏见。
    有些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恨得要死”。他们恨孩子不听话、不争气、不露脸、不成才,因此,遇到孩子有些缺点,常常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误认为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其实,家长的“棍棒”,只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甚至导至孩子说谎、敌视他人等不良品质的形成。
    在一所大学,有75%的知识分子家长有打骂孩子的行为。而且多是打得毫无道理,如规定刚上初一的孩子,如果是每门功课考试不得90 分就要挨打等,这些孩子的心灵被扭曲了。
    棍棒底下不仅出不了孝子,还往往逼得孩子走向了反面。
    上海市对流浪街头的一千多名少年做了调查,其中有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打骂而出逃的,这些孩子成了罪犯的后备队伍。
    打骂扭曲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的心灵麻木、冷漠、粗暴、残忍,产生一种难以控制的对抗心理和屈辱感,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打骂只能是一种伤害,而不能成为教育,打骂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严重了还会触犯法律。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做父母的以自己的言行孩子树立了可效仿的榜样,孩子对父母充满了敬仰、信任以至崇拜,在这样的家庭中,无须家长的唠唠叨叨,父母的形象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教科书。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恶煞的凶神,家长的一举一动都立即会引起孩子胆颤,家长的一言一语都引孩子警惕防范,这样的形象,能引起孩子的敬慕信赖吗?
    心服口服、心悦诚服才能使孩子成长进取。还是让我们克服不正确的惩罚和摒弃打骂教育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评教育也是一门学问,一旦家长掌握不好这个度,就会给孩子带来难以
感悟人生的黄金悟(2)
孩子犯错家长牢记七个一
致孩子:不怕老师批评你,就怕老师不管你!(家长读给孩子听)
你越骂,孩子越不改!但是你这么做,比骂一千句都有用!
女孩父母最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