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第三讲:家庭教育的对象

教材编写:郭永文   整理:孙倩
主讲:孙倩

    家庭教育的对象是谁?当然是依附家庭最多的孩子。人,一出世就生活在家庭,接受着家庭的影响,也就自然地接受着家庭的教育。无论哪个家庭都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只不过有的家庭是有意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而另一些家庭和家长则相反。一般来说人的年龄越小,对家庭的依附性越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步入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便逐渐减少。由此,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对象是从出生到步入社会之前的青少年,其中尤以学龄中期前的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

一、关于人的年龄段的划分问题
    由于各国经济生活、政治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关于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各有不同。近些年有些生理学家、儿童学家曾试着统一过。 1965 年在莫斯科召开过国际年龄分期专门学术会议,曾试着提出过一个划分方案。这个方案是这样划分的:
新生儿阶段:出生后第1天──第10
乳儿阶段:

16天——1周岁
童年早期阶段:

1周岁——3周岁
童年第1阶段:

4周岁——7周岁
童年第2阶段:

男孩8周岁──12周岁
女孩8周岁——11周岁
少年阶段:

男孩13周岁——16周岁
女孩12周岁——15周岁
青年阶段:

男孩17周岁——21周岁 
女孩16周岁——20周岁
    人的年龄段的划分是生理解剖、生活条件、教育和学习综合考察的结果。从以上这个划分方法可以看出新生命一离开母体就迅速适应独立生命的生理、心理活动。发育很快,是以日来计算发育过程的。新生命的各种感官积极活动,听听外部世界的声音、看看外部世界的形象。这个时期父、母亲就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任务,赶快增加视觉、听觉的刺激,促进孩子提高视、听能力。童年的划分很细,每两三年作为一个阶段。说明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有变化,是一生的重要的基础阶段,应给以极大的关心和重视。

国际上多数国家的划分法是:
新生儿:出生——3周内
乳儿期:1周岁内

儿童早期:(或称学前早期、托幼期)1周岁——3周岁。
学前期:4周岁——7周岁
学龄期:8周岁——18周岁
(初期810周岁,中期1114周岁,后期15周岁—18周岁)
根据我国的国情,儿童的发育情况,多年来我国的划分是:
新生儿期:出生至1 周内,乳儿期(婴儿期)1 周岁内,幼儿期(托幼期)2 周岁──3 周岁
学龄前期:3 周岁至7 周岁
 
学龄期:8 周岁──18 周岁;初期男8 周岁──12周岁;女8 周岁──11周岁;中期男13 周岁——15 周岁;女12 周岁──14 周岁;后期男16 周岁──18 周岁;女14 周岁──17 周岁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文化背景,经济生活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儿童的发育南北方略有不同,一般说南方略早一些。

二、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
    1)健康的身体是正常智力发展的保证,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从出生到三四岁这个时期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心理活动是相互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和聪明。所谓健康是指身体体形、体态方面身高、体重、胸廓发育正常、肺容量、胸透视,手臂握力无异常;所谓聪明,就是指儿童智力正常或超常。一般说学龄前期以前的儿童应经常进行综合的身体检查,无条件的地方,至少也要每季度测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儿童健康问题,及早解决,保证儿童健康发展,如果没有测查条件,可以只量身高、休重。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体重=年龄X28(公斤)
    身高=年龄x580(厘米)
    例如:3 周岁小孩体重应该是3x28(公斤)=14 公斤,身高是3X580(厘米)=95 厘米。这个公式计算的是平均值。一般允许15%的上下限,超过则为超高、肥胖;低于这个标准,则为营养不良,应请医生检查。另外,有的保健机构把标准身高、体重按年龄画成3 条线发育图,家长把自己孩子的体重、身高的数据标在图的适当位置,与图的标准对照,在中线略上的为理想状态。
    人的生理发育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所以在谈人的心理发育过程之前,先了解一下脑的结构、活动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2)人脑的结构及其反射活动
    脑的结构:人的大脑是由140 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的极其复杂的树状的两大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起着“司令部”的作用,是全身的决策系统;另一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起着输入、输出信号的“通讯”作用,是全身的联络系统。脑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这里我们只是简单地说。
    脑的反射活动:脑是用反射的方式进行活动的。所谓“反射”就是由刺激的发生、发展、终结3 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活动。“反射”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无条件反射是由遗传得来,是生物的本能表现。如把东西放到嘴里,就会有唾液分泌,发出咀嚼的动作,这是生物体和刺激物之间自然联系的神经低级作用。人和哺乳类动物一样,都有这种无条件的反射。另一种条件反射,原来与机体没有关系的刺激物,经过有意的多次的综合刺激,强迫机体与刺激物发生联系,多次强化联系后,机体与刺激物就发生了自然的联系。比如,由穿白大褂的护士,拿注射器,强迫给小孩注射,多次以后,小孩再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哭闹,就有疼痛的感觉,这就是形成了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适应复杂的环境、重要的、必需的、人所独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这种反射活动对于培养人的良好的意志行为有特殊的意义。
    3)儿童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特征
    新生儿期:出生10 天内,一般是从出生到脐带脱落,这是一个生命体迅速适应离开母体后独立生活的时期。出生3天内体重减轻,肝活动降低,有暂时性红血球减少,皮肤发红、脱屑,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易受热或着凉。肚脐长好,体重增加,肤色恢复正常,这就完成了新生适应的过程,开始了独立的生命活动,通常是10天左右。
    新生儿已有心理活动。为了适应离开母体的生存,新生儿有多种固定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抓握、惊跳等。随着这些无条件反射逐渐建立条件反射,形成联想式的心理活动。这时如果加强刺激,促进这种心理活动的发展,就可以诱发他的心理潜能,加速建立多种条件反射。过去,关于新生儿的研究多是注意强调生理软弱的一面,而忽略心理潜能的开发,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的显示和记录,发现胎儿已有记忆,新生儿已能看、听、区别感觉信息。基于这种新认识,家庭教育提出从零岁开始的思考。所以,提醒年轻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会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乳儿期(托幼期)2周岁——3周岁:这个时期生长迅速。前半年,每月体重增加600克,身高增长3厘米左右,第一年内体重增加200%,身高增加50%。以后逐渐减慢,或停滞。这个时期乳儿生长旺盛,饮食营养量需要特别多,品种要丰富。但他的消化系统发育又不健全,功能也不协调,所以,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饮食障碍,或营养不良,一般说前半年最好用母乳喂养。
    乳儿期组织细薄,弹性纤维发育不健全,身体各部分都容易受到损伤。但又由于新生组织内含有大量新生细胞成分,生命力旺盛,很快就会愈合,需要细心照料。
    乳儿周岁以内,母体免疫力还保持一定的保护力,很少得传染病。另外,各种器官的末梢神经系统构造尚不健全,也不易感染。
    乳儿期骨化速度快,肌肉发达。中国民间多年的育儿经验说,三(3 个月)翻(翻身)、六(6个月)坐、八(8个月)爬爬,还是较为准确的,9个月以后靠着墙可以独立, 10 个月以后,别人两手托着腋窝会向前迈步,11个月后,可以行走,但,动作不很协调。
    乳儿期心理发展最快,最明显的是感觉,其中尤以视觉为最先,同时伴随着情感发展,特别是亲子之情,可以给乳儿安全、舒适、愉快..等较为复杂的感情。所以,这时期应为乳儿建立合适的多彩的环境,并且由父、母亲(或哺育者)给以亲切的爱护、抚摸、拥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良好的抚慰。
    学龄前期(或称儿童早期、托幼期)2周岁——7周岁,这个时期生长速度稍有减慢,每年体重增加6公斤左右,3岁时体重是新生的4倍,可达13公斤,身高增长10厘米左右。牙齿长齐,可以适应普通食品。脑重可达1280克,相当成人的90%,脑神经纤维增加向竖直方向延伸的分支。运动器官形成,动作协调,可以走、跑、跳,广泛的接触周围环境。到临近7周岁的时候,可以做高级的协调动作,跳舞、剪纸工、泥工、绘画等;语言能力加强,可以叙述简单的故事,在生活中语言是主要的表达手段。这个时期是语言训练的关键期,应加强发音、用词的基础训练。神经系统逐渐健全,可以较长时间精神集中地从事某项活动。
    这时期由于广泛接触社会环境,容易得小儿传染病,应注意做预防接种。
    这个时期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由完全依赖成人生活(包括喂食、水,排便,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发展为完全自己生活,吃、喝、跑、跳等;并且,由于直立行走,自己的活动范围大大地扩展,视野开阔了,表现出很强的能动性。于是心理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遇事都要自己来”,初步有了自我的“独立”意识。有人说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期,值得特别注意。其特点如下:
    A、实物活动:孩子主动的要借助实物、实践,反复多次地建立对实物、实践的认识、并了解形象、动作的规律,从而建立对事物的顺序的逻辑认识,并且发生初步的思维活动。比如,用勺子从碗里盛饭,往嘴里送,孩子要经过多次实践后,认识勺子、碗、饭等工具和物品的性质、用途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掌握吃饭动作的顺序。特别象吃饭这类动作缺一步,或颠倒一步都不行。认识这些工具,掌握用法,完成一个有序的操作过程,是经过很多分析、综合、判断、概括的思维活动才得以完成的,孩子的认识和思维就是这样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实践活动建立和完成的。同时由于认识和思维的发展,也发展了语言能力,获得与成人一样借助语词交往的能力。
    B 、自我意识萌芽:通过大量的实物认识,和实践活动,在“我”与“物”,“我”与“人”的关系中,初步树立了“我”的意识。遇事要自己干,物品要属于自己,不愿意事事都听成人的“命令”。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很多人反映现在孩子不听话,不好带,往往是这个原因。
    其实,家长了解了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适应,不仅不难带,而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吃饭、喝水、走路孩子要自己干,家长不妨放手,不怕摔,不怕把环境弄脏,就让他们自己做。经过多次练习,孩子才干会增长很快,也有助于语言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龄期8 岁──18 岁这个时期是孩子又一新生活的开始,进入学校学习。从完全的家庭生活,进入半封闭的学校生活,学校教育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教育除了继续完成自己的特殊的教养任务外,更多的配合完成学校教育。所以,虽然这阶段是人的黄金时期,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我们谈的相对的少一些,更多的放在学校教育部分去谈。
    总的看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减缓,骨骼进一步骨化,肌肉发达,智力发育相对加快,这里着重谈一下脑的发育。在前一阶段的发育中,基本完成大脑从枕叶到额叶的生理生长,脑重由出生占成人脑重的1/3 ,发展为与成人接近,大约在1400克以上。额叶明显增大,完全可以负担和组织监督随意运动的功能,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基本完成神经纤维髓化,神经传导迅速而准确,可以调节兴奋和抑制。第二信号系统有很大发展,形成多级反射索链,可以开始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可以较好地组织学习和劳动,承担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及其它事情。这时应该讲求用脑卫生,训练科学用脑,以求更好地开发大脑,学龄后期已进入青年期,身体发育更趋成熟,心理方面的很多特征,逐渐明朗化。
    仔细划分这个时期又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谈谈各阶段的特殊情况:
学龄初期8岁──12岁,有人称为学龄初期,(小学阶段),这个时期心脏、呼吸器官发育特别快,每分钟脉博男孩21次、女孩20次,正常成人为16次。肺活量男孩增加到2231(毫升)、女孩为2162(毫升)。小肌肉群发育,动作的准确度提高,身高、体重也都要有所增加,在身体发育良好的情况下,心理发育有很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感受力发展很快,如视觉、听觉。如果这时有指导地多给孩子看些彩色图画、多欣赏些名画、名艺术品,多听名曲,这将更促进孩子感受力的发展。
    B、知觉有所发展,但笼统、不精确,从这时开始,知觉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但很不稳定,看东西只看表面;注意力不能集中,忽而东,忽而西。表现为马虎、急躁,男孩尤为突出,这时家长不要性急,不要怨孩子不稳重,要针对这些心理现象,有意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一旦越过这个时期,孩子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C、思维发展正经历由具体向抽象地发展。由不完善向完善、由低级活动向高级活动发展的过程。比如刚入小学的孩子(67 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形式,认数、数数、计算要借指头、或小木棒等实物;理解人造卫星、地球等词,也要借助实物。到了中年级的孩子,就可以凭借丰富的感性知识,进行抽象的概括活动,用“词”来理解事物。例如通过文章来认识雷锋,响应领导的号召来学习雷锋,还可通过许多雷锋的故事,概括出雷锋的精神主要是“助人为乐”等。到了高年级则主要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基本确立逻辑推理能力,可以较准确地掌握词的概念、数学的法则、公式,可以进行难度较大的学习。家长要细心观察,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维训练工作。
    学龄中期孩子从13 岁到16 岁(初中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上相对稳定、平稳的生长,各系统、各器官往成熟方面发展。脑的结构和重量已接近成人,没有很多的再增长。但细胞继续迅速分化、轴突分支增加纤维网络,完成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也就是脑机能发育更加完善。另一个现象是性腺发育成熟,外部性征明显化,男孩喉头变大、声音变粗;女孩乳房突出,变硬,有膝陇的性意识,对异性好奇,总想多看两眼,心理上有很大变化,进入第二个转折期,有人说是危险的14 岁。这时正当14 岁左右,相对于初中二年级,心里充满矛盾:半成熟、半稚嫩;又独立,又依赖;象聪明、实懵懂。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心理上有几点突出表现:
    A、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发展。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显著提高,能适应初中阶段多学科、高要求的学习。
    B、有个人心境的体验。常有人认为14 岁的孩子表现有怪癖,个人似乎有心理秘密,不愿意告诉人,心理学上叫“闭锁期”。其实,所谓“怪癖”是这个时期个人心境体验的集中表现,这时期情绪不稳定,有时非常高兴,看谁都好;忽而心境不好,唉声叹气,烦躁不安,但自己又说不出为什么。家长应该了解,这是这个时期特有的自然现象,家长要从正面关心孩子,不要拗着他,要给孩子正常的高尚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渡个这个心理上的难关。
    C、这个时期特别争强、好胜,好参加竞争。因此,特别崇拜英雄人物,好冲动、好表现,但有时又幼稚、能力不足。这时家长要暗中帮助,鼓励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用以克服个人软弱、不稳定的心理倾向。这是培养坚定的个性倾向的最佳时期。
    D、有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但极不稳定,易受挫折。16 岁—18岁,又称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青春期。在少年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向成熟发展,在生理上完全接近成人,身高基本上不再生长了,手臂、腿、骨盆基本上完成了骨化过程,肌肉力量有很大增强,基本上具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条件,心脏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感受力都有很大提高。
这个时期心理上特别突出:
    初步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与少年比较,情绪稍微稳定,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对人和事都有了初步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有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家长和学校都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正面教育,但不能像对待儿童和少年那样管,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用讲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渗透和影响。
    性机能成熟,萌发爱情的欲念。希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关心,并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但在表面上又要采取不说话,又是嘲讽的矛盾态度,不能自然的相处。这时期应进行青春期教育,讲解生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教育,正确的恋爱观的教育,解除好奇、恐怖的心理。不可采取强硬制止、回避的态度和作法。周总理在世时曾经提倡从初中起,就要开设生理卫生课。对于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应引起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家长更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性的教育,首先,要用正确的科学态度,遇到适当的时机,进行这方面的正当教育。其次,要关心孩子的文娱活动,课外读物,讲清读黄色读物、看淫秽录象等的危害。第三,父母行为检点,在这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第四,培养孩子高尚的情趣,树立远大的理想,能自觉地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在青少年时期,就能集中精力学习了。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b_id=158070&u_id=4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做这一动作注定短命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四节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保健
探究学龄期孩子的学习心理
把握孩子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
补钙没用?宝妈这3个关键点都抓不住,谈什么让孩子长大个!
儿童不同时期的健康管理,家长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