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的叛逆

----  一个独立的诉求

       2005年,央视《新闻调查》报道13岁上大学的一“神童”,因与母亲关系紧张,数次离家出走。主持人问母亲:你有没有意思到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人?这位母亲楞了一下说:除非我死了之后,他才是个独立的人。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是要求儿子完全顺着她的意志学习、生活。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位母亲也确实很费解。难道我不是为他好吗?有几个母亲在主观上愿意伤害孩子的。我们文化中被当着美德宣传的“孟母三迁”,有几次她是征求了儿子的意见的?
      将孩子当着一个独立的人或做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现代的来自西方文化的受到人类广泛欢迎的诉求。但我们的文化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忘,子不敢不亡”,就象前述的那位母亲一样,“除非我死了后,他才是个独立的人”。这样的传统在遭遇了现代孩子的青春期时,可想而知,有多么激烈的冲突,有多少的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近一个多世纪的西风渐入,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开放政策,才有现代孩子们能够去经历他们的青春期,我们才能去探索青春期的奥秘。     
   (一)、青春期心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青春期在个体发展中会发生如下心理事件:1)这是一个儿童与成人过渡时期,其心理状态受到了生理成熟的重大影响。2)俄狄浦斯情结被重新激活,这个时期集中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变迁。3)总的趋势是行动胜过语言。也就是说使用付诸行动胜过口头交流。4)自恋利比多增加。5)对父母的利比多灌注脱离,转换为对新客体的利比多灌注。6)同伴小组在利比多灌注的脱离和转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转换的过程包括了人格的解构和重构,旧的认同被新的认同的替代。7)青春期包括了对过去的客体以及童年的哀悼。8)青春期也包括了认知的发展,尤其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leao1986
      精神分析理论还认为小孩从3岁进入发展分离个体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有两个主要任务: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概念以及对他人稳定的概念。 Blos (1967),  Elsman(1980)Kroger (1996,1998)等人认为青少年时期有另一次类似婴幼儿时期的分离个体化历程。这是指“一个青少年在情感上逐渐与婴幼儿时期内化在自己心中的重要照顾者分离的时候,他的内在心理结构也同时随之重组 (Blos, 1967, p.164)”。这个第二次分离个体化历程主要是处理青少年与其家庭关系,特别是处理他与父母或重要照顾者的关系。
      通俗地说,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的发育(性、躯体和神经系统),个体心理也随着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表现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发展,使他们用怀疑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与权威的关系上体现为不再对权威和家长表现出盲从,而是用自己的标准对家长形象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开始建立同伴群体关系。更愿意将心理话向同伴诉说而向家长封闭。
      由于性的成熟和探索,青少年心理上出现了闭锁性,他们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向长者封闭起来。伴随着性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对自己的许多生理和心理现象的出现感到神奇和好奇。他们迫切想知情、但又难以启齿。于是就陷入了自我琢磨的孤独之中。
      随着身体的发育,个子的长高以及自我意思的觉醒,青少年的成人感开始出现。他们试图像父母成人那样生活,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获得和成人平等的地位。这个时期出现的抽烟、喝酒是这种心理愿望的歪曲的呈现。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和肤浅性,他们常常以模仿成人非本质行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长。
   (二)、心理和思想滞后发展的父母:
      面对孩子们轰轰烈烈的青春期,面对孩子已改变的成长模式,家长则显得措手不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谁过个真正有意义的青春期。他们没有接受过青春期的性教育,也没有谁去与他们一起探讨青春期心理的发展。父母呈现集体的匮乏。
      他们唯一保成的记忆是文革中那场以“革命”名义开始,以被称之为“浩劫”而告终的青春期的造反运动。这种记忆不可怀疑的是种创伤的记忆。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展而来的一系列向成人世界迈进的心理过程,在那场运动中被演绎成了一种暴力,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内心真正的成长欲望相背。这会在这代人的心理成为一个未修通的结。
     当他们的孩子呈现青春期的困惑和愤怒时,这种情形像是一个扳机,会激起过去的创伤性的记忆。不难想像,该有多少恐惧被激活,他们担心孩子的这种逆反会演变为像他们当初一样的暴戾。
     父母的心理被照顾方面的匮乏和青春期的创伤,在遭遇孩子的青春期时,一场家庭的混乱在所难免。在临床中,心理医生们多少次地被迷惑:谁是病人?
   (三)、开放、理解和学习是渡过危机的良方
      如果,青少年在上述诸方面的发展中得不到理解和鼓励,生理与心理的多重压力会使他们出现以下的逆反。
    1),对自己社会地位的逆反,他们反对自己大不大、小不小的社会地位,想尽快从这种边缘的位置逃离。表现为以模仿成人的抽烟、喝酒和性生活试图到达成人的社会位置。
    2),对被教育者地位的逆反,即向家长,老师、长者和权威的全面反抗。
    3),对社交的逆反,即当他们得不到成人社会的理解时,他们通过寻找同伴来解除孤独感,通常,他们将交往的触角伸向处境类似的同龄人。
      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是压制而是开放,这与我们开放的国策合拍,或者反过来说,我们的国策顺应了人性的发展。我们要学会去理解的是:在青春期自我重构的过程中,他们会去思考很多严肃的哲学问题。如我从哪里来,我要成为什么人等等。他们需要以一个即将成人的人的身份重新设定各种人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和父母关系的重新定位。有时,他们的反叛是对自己和父母关系的一个测试--我不是以前的乖宝宝,我是这个样子,你还能接受并爱我吗?父母能通过这个测试,他们的亲子关系将会更深厚。他们对父母的愤怒,在家庭里面挑起一场场的冲突,是在测试父母对自己独立性的接纳程度如何。另外,他们通过反叛行为来重新测试界限,测试自己的愤怒能够走多远,走到什么程度能够怎么回来。重新学习成人社会的规则。这个时期,他们学习的很重要的一面是去体验。所以任何形式的说教在这个时期都显得仓白无力。
       我们还要学会认识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也会有嫉妒的情感,嫉妒孩子享有自己做孩子时或当下不能享有的一切,嫉妒他们在成长而我们在老去。也有对孩子的怨恨:当初做孩子时,我的父母没给过我的,我拿什么给你……? 当这样的情绪不被自己觉查时,父母会以各重各样的为孩子好的名义而对孩子进行控制。如借着反对早恋来限制孩子和异性交往、借着学习而剥夺孩子丰富的业余生活,借孩子满足自己成为“神童”的愿望,或因为自己的匮乏和怨恨而完全对孩子放任不管,完全放弃父母的责任等等。 
       只有对父母孩子两方的全面洞察,才能更好地去领悟和审视这个时期的问题,才能将这个时期的危机发展成为建设性。当这种青春期的危机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时,则会带到成人的生活中去,影响着人格的继续发展。

http://k6x.klmyedu.cn/jtjy/rcgz/Pages/%E8%8F%9C%E5%8D%95%E6%8C%87%E5%AF%BC--%E9%9D%92%E6%98%A5%E6%9C%9F%E7%9A%84%E5%8F%9B%E9%80%86--%E4%B8%80%E4%B8%AA%E7%8B%AC%E7%AB%8B%E7%9A%84%E8%AF%89%E6%B1%82.asp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昌黎教育网博客
马勒关于0~3岁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0-7岁)
青少年叛逆期心理分析
如何化解男孩的反抗情绪
如何引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青春期心理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